免疫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作用

2018-10-31 09:52高原叶李霞
中外医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c反应蛋白

高原叶 李霞

[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名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取血清保存备用,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各项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IgG、IgA、IgM、CRP、ES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2、 11.076、7.383、15.354、14.920,P=0.000、0.000、0.000、0.000、0.000)。 结论 血清免疫指标检测能较好地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指标水平与健康人群免疫指标水平的不同,有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临床诊断。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6(b)-0192-03

Effect of Test of Immune Indexes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GAO Yuan-ye, LI Xia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aotang Hospital of TCM,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st of immune indexes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dmitted conveniently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60 cases of healthy group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fasting intravenous blood 5ml of all objects was extracted for preservation, and the IgG, IgA, IgM, C-reactive protein and ES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gG, IgA, IgM, CRP, ESR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7.282, 11.076, 7.383, 15.354, 14.920;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Conclusion The test of serum immune indexes can better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the immune level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healthy group, and it can effectively conduc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Immunoglobulin; C reactive protein; ESR

類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免疫系统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患病率较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病后患者多出现滑膜组织炎症,并逐渐发展成为关节软骨及骨质损坏,最终发生关节畸形病变,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残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延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发展、预防疾病产生更为严重后果的关键。但由于疾病造成临床症状不明显,且不典型,常规临床诊断多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效果不佳,且确诊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治疗难度增大。自身抗体是人体中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物质,正常情况下少量存在,一旦发生免疫反应则迅速增多,从而清除外来致病原、病菌,当机体罹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时,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病变,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物质大量增多,将自身组织、器官作为外来物质进行攻击,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给机体造成严重损伤[2]。该研究旨在通过测定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指标,判断其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37.52±4.58)岁。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排除活动性类风湿者,消化系统炎症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心、肝、肺、肾等器官严重损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心脑血管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参加该研究前1个月内使用过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者,进行过相关治疗者。随机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名,女33名,年龄18~65岁,平均(36.81±5.0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者体检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该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次研究内容清楚了解,并自愿参加该研究,积极配合研究人员工作。

1.2 方法

要求所有研究对象从检查前1 d晚上开始禁食,于检查当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置于真空管中,静置30 min,离心10 min,转速2 500 r/min,取血清于4℃环境中保存以便后期进行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IgM、CRP水平,采用魏氏ESR测定法检测ESR。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IgG、IgA、IgM、CRP、ESR等各项免疫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IgG、IgA、IgM、CRP、ES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多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炎症物质表达量异常增多,内分泌系统过分活跃,临床多表现为体重减轻、低热、疲惫等全身症状,关节活动迟缓,炎症状态明显,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导致患者行动能力下降,运动功能受阻,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丧失行走、活动能力,长期卧床瘫痪,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及心理危害。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病理变化多表现在免疫物质异常,患者出现关节腔滑膜异常充血、水肿等,因此造成滑膜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少量核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周围细胞异常增生,关节部位形成肉芽肿,并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侵入软骨部位,使其遭受严重破坏,减轻运动摩擦的功能受到损伤,关节面变粗糙,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距离变得狭窄[3]。软骨下含有大量用于合成骨頭的成骨细胞及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正常情况下二者呈现动态平衡状态,当关节间隙变得狭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平衡状态受到破坏,造成关节断面处产生新骨,给患者关节功能造成严重打击[4]。

早期及时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关节部位炎症反应发生程度,阻止疾病恶化,从而有效保障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式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判定疾病[5],然而疾病临床特征不明显,且不具有代表性,往往无法及时对疾病做出诊断,疾病确诊时患者炎症较为严重,且多以处于运动功能严重缺失状态,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恢复较为缓慢,因此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以便尽早缓解临床症状、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致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时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识别自身物质并进行“攻击”,并不断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因此会出现免疫物质异常增多的状况。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最主要的作用物质,其将自身组织、器官、部位作为目标进行攻击,并不断增多,并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危害。

免疫球蛋白是免疫学检查的重要指标,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检测的指标水平包括IgG、IgA、IgM、CRP、ESR,其中IgA是广泛分布于黏膜防御系统中的免疫分子,是预防局部感染的主要物质之一,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物质,杀菌作用强大,IgG是能够调理吞噬细胞、中和游离外毒素、病毒的免疫物质。当机体产生异常病变时,免疫系统将自身结构、组织识别为外来物质,免疫物质开始对其进行攻击、清除,从而引起异常炎症反应[6]。而CRP是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通常在机体产生创伤后出现急剧增多现象,且其增多幅度、维持时间与损伤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常对CRP水平实施动态监测,以了解患者炎症状况,及时对疾病变化进行观察。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正常情况下,ESR处于一个较为狭窄的波动范围内,而当机体出现病理变化是,红细胞沉降速度会明显增快,且与患者性别、疾病部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有关,因此测定患者ESR在感染、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辅助作用[7]。该研究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指标水平与健康人群血清免疫指标水平进行测量并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IgG、IgA、IgM、CRP、ESR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陈巍等人[8]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免疫指标检测时发现,其IgG、IgA、IgM、CRP、ESR相比健康人员有所升高,与该研究结果相符。彭吉芳等[9]通过对比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指标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具有明显差异,说明检测血清免疫指标能够较准确的对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判断,有利于患者病情治疗及控制,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诊断指标及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gG、IgA、IgM、CRP、ESR等各项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通过检测血清免疫指标能有效地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5, 44(4):511-513.

[2] 张静思, 陈鑫苹, 陈斌. 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 2015, 44(13):1788-1789.

[3] 齐大喜. 蒙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96):186.

[4] 熊江华, 李艳. 中药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9):230-234.

[5] 赵起. 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3):137,142.

[6] 邹小卫, 蒋豪明, 陈棉,等.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8):4234-4236.

[7] 苏新磊,尚显文,张皓.脊柱内固定手术前后CRP、ESR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颈腰痛杂志,2015,36(4):278-282.

[8] 陈巍,李情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GM-CSF及免疫状况的变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6):803-805.

[9] 彭吉芳,高全成,张向峰,等.基层医院实验室多项指标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动物防制, 2015, 31(5):590.

(收稿日期:2018-03-15)

猜你喜欢
免疫球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c反应蛋白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