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累御龙与河东龙氏
——基于太原龙润家族墓志的考察

2018-11-02 06:42王永平
史志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河东墓志中华书局

王永平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刘累是华夏刘氏公认的一位上古传说中的祖先。然而在华夏诸姓中,还有一支特别古老的姓氏——河东龙氏也是以刘累为祖先的。这是因为河东龙氏的得姓之源,据说就与刘累御龙的传说有关。

1984年10月,在位于太原北郊小井峪村东的平板玻璃厂发掘了数座唐墓,出土了六方龙姓家族墓志,计有《龙润及妻何氏合祔墓志》(简称《龙润墓志》)、《龙澄墓志》《龙义及妻游氏合祔墓志》(简称《龙义墓志》)、《龙敏墓志》《龙寿妻粟氏合祔墓志》(简称《龙寿墓志》)、《龙睿及妻张氏合祔墓志》(简称《龙睿墓志》)等[1]张希舜.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山西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P8,14,16,37,56,113)。这六方龙姓家族墓志的亲属关系为:

在这六方龙氏家族墓志的《龙润墓志》中记载有该志主曾任“萨宝府长史”一职,透露出该家族为从西域古国焉耆东迁入华寓居晋阳的胡人家族。虽然龙润家族还保留了一些西胡焉耆人的生活习俗,但是由于其流寓内地已久,所以也像其他入华胡人家族一样毫无悬念地渐染华风,走上了汉化之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模仿中古士族,攀附华夏上古传说中的圣贤为祖,虚构了一个华丽的族系谱源。正是从这些伪造的谱系中,反映出河东龙氏的得姓之源和开山之祖,与上古传说中的刘累御龙颇有几分关联。关于这六方墓志中龙氏得姓及其开山之祖的叙述情况,详见下表:

墓志所叙龙氏得姓及其开山之祖情况表

从上表可见,虽然几方墓志所载各异,但至少在龙澄、龙义、龙睿三方墓志中提到龙氏得姓与和其开山之祖,都与刘累御龙有关;另外,在龙敏、龙寿两方墓志中提到的“鬷(zōng)川命祑(zhì)”也与刘累御龙的传说颇有些关系。下面我们就详析之:

首先看《龙润墓志》所载“爰自少昊之君”,也即出自东方的少昊(皞)氏。太昊(皞)、少昊都是传说中东夷族群的首领,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据说东方有古国名龙,传说即为太昊氏之国。传说中的“四灵”之一青龙即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又说青龙为勾芒之精,据《白虎通义》卷三载:“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而勾芒传说又是少昊之子。所以在《龙润墓志》中攀附龙氏得姓于少昊之君应即来源于此。

而在其子《龙澄墓志》中则提出了龙氏得姓于苍精纪号,开宗于刘累御龙之说。所谓“缙云命官”,即缙云氏黄帝设官分职。据《史记·五帝本纪》注引唐代张守节正义曰:“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1](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中华书局,1959.(P2)“苍精纪号”,即以苍精纪东方君主之号。苍为青色,乃东方之色。据《史记·天官书》唐人司马贞索隐注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2](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中华书局,1959.(P1296)故四象之主东方神兽曰青龙,又曰苍龙。郑玄在注释《礼记·月令》中的“其帝大皞,其神勾芒”时说:“此苍精之君,木官之臣,自古以来著德立功者也。大皞,宓戏氏。勾芒,少昊氏之子。”孔颖达疏曰:“苍是东方之色,故下云‘驾苍龙,服苍玉’。此是苍精之君也。”[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卷二十一)·月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599-600)可见此说与《龙润墓志》所记“爰自少昊之君”应为同源,都表明龙氏得姓于少昊。而“刘累御龙”则为龙姓之开宗,相传刘累是唐尧之后,因有驯龙之术,受到夏帝孔甲的赏识,封赐为御龙氏,其后裔即以龙为氏。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

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

又《史记·夏本纪》也载:

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1](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中华书局,1959.(P86)。

又《通志·氏族略》引《风俗通》也曰:

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氏。

故清人陈廷炜在编《姓氏考略》时就说:龙姓,“出于御龙氏”。这一点在龙澄弟《龙义墓志》载“御龙而命氏”也可证刘累开宗说。

需要注意的是在《左传》和《史记》中都提到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豢龙氏董父获封于帝舜时代,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蓄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不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蓄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

绛为晋国都城,在今山西曲沃,为古陶唐之地。鬷川,据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曰:“旧云在今山东定陶县北二十里。”[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P1501)但据唐尧、虞舜活动的区域来看,应在今晋南一带。《水经注》记载:“涑水西经董泽。”董泽又名董泊,据《闻喜县志》载:“董泊,在县东北四十里,即舜时董父豢龙之所。”可见帝舜分封豢龙氏董父于鬷川,应即在今闻喜一带。正因为董父被帝舜赐姓豢龙氏,故唐人林宝在《元和姓纂》中又认为:“董父,己姓,赐氏豢龙,为龙氏。”[3](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卷一).中华书局,1994.(P57)所以在龙澄之弟《龙敏墓志》及其侄《龙寿墓志》中又有“鬷川命祑”之说。到夏帝孔甲时代,陶唐氏后裔刘累又“学扰龙于豢龙氏”,获赐御龙氏,故在龙寿子《龙睿墓志》中说:“裔裋豢龙于虞,赐姓曰董”,指豢龙氏董父;“大宗御龙于夏,命氏曰龙”,指御龙氏刘累。这清楚地表明刘累学扰龙于董父的关系。据此可知,龙润家族墓志所提供的龙氏得姓和开宗都指向了刘累御龙,所以刘累也就成为河东龙氏之开宗。

龙润家族约生活于唐初到盛唐时期。据敦煌文书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并州太原郡出廿七姓:弘、王、郭、郝、温、尉迟、祁、令孤(狐)、武、阎、宫、部、孙、伏、昝、霍、问、弓、师、义、招、酉、廖、易、龙、韶、光。”[4]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P152)其中就有龙氏。不过,据考定这份文书大概编成于唐代中后期,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它反映的应该是唐后期之郡望情形,而在两晋南北朝及唐前期的太原郡姓中,还不见有龙氏[5]范兆飞.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中华书局,2014.(P163-164)。但笔者认为,郡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当龙润家族东迁入华寓居晋阳时,河东龙氏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当地的著名郡姓。所以,龙润家族在华化过程中攀附华夏著姓时,就选择了河东龙氏也算是顺理成章之事。

其实,除河东龙氏外,河南龙氏也是以刘累为祖的。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

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

又据《竹书纪年》载:

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鲁县,据《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鲁阳县,“有鲁山。古鲁县,御龙氏所迁。”[1](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中华书局,1962.(P1564)又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汝州”载:“鲁山县,本汉鲁阳县,古鲁县也,属南阳郡。”[2](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汝州”.中华书局,1983.(P166)相传最后谈南阳龙氏。虽然有龙敏、龙寿叔侄两方墓志著籍为南阳鲁县,但是从两方墓志的内容来看,显然是后者抄袭前者而成。而根据有的学者研究,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前期和唐后期的南阳郡姓中,均不见有龙氏[3]胡阿祥.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历史地理(第1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P111-140)。查敦煌文书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邓州南阳郡出十七姓:白、韩、胜、乐、邓、宗、叶、穰、岑、翟、旷、井、赵、姬、仇、鹿。”[4]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P151)其中并无龙氏。但前称十七姓,而实录十六姓,不知漏载者是否龙氏。关于南阳龙氏,乃出自夏代孔甲时期的御龙氏刘累之后。相传刘累居鲁山,死后葬鲁山,即古鲁县地,因此,南阳龙氏虽不见载于各种氏族谱和姓氏录,但无疑也应是中古一大著姓。

猜你喜欢
河东墓志中华书局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