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建新型班导师队伍 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

2018-11-05 09:57杨秀英赵明雨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供给侧

杨秀英 赵明雨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员育人的必要性,论述了新型班导师机制以及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对学生从专业和思想的引领作用,同辅导员工作相互配合,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

关键词 供给侧 班导师 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35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educating all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and discusses the new class tutor mechanism and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s class tutors to guide students from the professional and ideological role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counselors, and form an effective synergy for all employees.

Keywords supply side; class mentor; full education

0 引言

近年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已然从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学校育人主体和环境发展很多变化。但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产生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高校出现了学风下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匮乏等问题。[1-3]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发展和企业一线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和技术服务,也属于社会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同样要面临供给侧改革问题。传统学生工作的服务、管理、教育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中,而且服务的成效越来越突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也成为学生工作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就是要立品德高尚的人;树人,就是要树全面发展的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教书与育人割裂的现象。普遍认为育人是辅导员的事,跟教师无关,其实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德育体验,任何一门课剥离了育人的实践都不是完整的教育。育人主体的课堂教育要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具体生动的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创建班导师队伍。在不同高校的教育实践中,班导师有的由专业教师来担任,有的是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来担任,由于辅导员和班导师的自身工作职责和对学生的管理职责各不不同, 会在工作中出现协作配合不匹配,很难有效发挥合力育人的优势。例如,班导师如果涉入学生工作过多,会冲击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对于班导师而言由于牵涉太多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或本职受影响,本末倒置。

本文针对沈阳工学院的实际情况,在能源与水利学院进行试点,创建新型班导师队伍,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学生,旨在通过新型班导师的建立,建立科学规范的班导师工作体制,使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效结合,使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学生的人格、价值观培育有效结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与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实施有效结合,实现辅导员+班导师+学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业进行全面指导,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4-6]

1 作为育人主体的高校该如何做?

大学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时间节点上恰逢学生正式成人的转折点。好的大学生活不仅会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而且会影响其整个人生。引领其走出一条独特、丰富、多彩、快乐、有价值的路。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进入大学新环境,新奇会让他们激动和向往,陌生则会带来很多压力和挑战。进入大学本就意味着学生们需要适应新环境,需要慢慢成人,需要学会面对困惑与无知,尽快提升素养、获得知识、习得应对挑战的能力,最终让自己具备竞争力,从而步入未来日益复杂、模糊多变的社会。那么,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的一刻,作为教育者应该在心中发问,我们该如何发展?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和家长们的期望?我们很清楚,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是学生,载体也是学生,我们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经过大学四年,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实现:从孩子到年轻成人的转变;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盲目学习到兴趣导向的学习到关注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到自己要什么,到目标明确)。从策划上,对学生进行私人定制:首先在大学生活方面由学长引导;在生活上和思想上方面由辅导员引导;在专业方面由班导师引导;在职业生涯方面由班导师和辅导员共同引领。形成学长-辅导员-教师(班导师)的定制模式。从思想上、生活、学业我们会引导每一位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军训期间,分模块给学生讲解细节,学生工作——党务、团、贫困生、评奖评优工作、就业、心理方面等;教学工作——从学分、绩点、主干课、重修、补考等等跟学生相关的细节进行讲解,具体在学生手册上很详细),自己选择做的事情(各种社团、职涯规划方面: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还是考研)。

2 启动班导师机制,做实全员育人

本文以沈阳工学院为例,探索创建新型班导师队伍,建立规范和科学的班导师工作体制,使得班导师和辅导员互相补位,使教风-学风相互促进,形成育人的有效合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和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正向推进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探索新型班导师队伍建设问题,使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效结合,使教师的专业教育和学生进程指导,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实施有效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无法替代的力量。基本思路是抓组织、重制度、明确职责及权利、注重效果、树立典型。具体做法如下:(1)成立班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选聘班导师制度、班导师考核制度等,对班导师进行规范和指导,并纳入到分院考核办法当中,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2)选聘班导师,针对学院不同专业的不同班级要求分院的领导参与,每个专业至少2个专业教师参加,要求新教师必须参与),(3)召开师生见面会;明确职责与权力;(4)培训班导师,深入开展工作,班导师作为学生的专业引导师、学业规划师、职业规划师,创新创业引导师,每学期进行如下活动,一次讲座,一次班会,一件实事;(5)为了保证班导师工作的顺利进行,班导师在学生评奖,评优时具有否决权,即班导师认为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一票否决。为了保证质量,注重效果,分院建立评价体系,对此项工作进行考核,并记入考核指标体系中。考核分为实施方案、召开讲座、学生测评三个方面,此项工作中学生测评的满意度必须达到70%;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鼓励优秀,多劳多得,分院每年评优秀班导师,改结果可以作为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的参照以及向省里推荐优秀的依据。

3 新型班导师管理机制

(1)班导师的聘任与管理。学院均成立了班导师评聘考核小组,班导师由学院自主聘任,任期兩年。每年的7月份完成新学期的班导师聘任工作。班导师的管理、考核、解聘由学院负责。

(2)班导师的工作职责。班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主要包括对专业教育、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包括考研、就业等工作,但是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指导;积极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工作;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与班导师的工作内容不同,不会互相推诿,只有互相补位,这是工作内容的对比。

(3)班导师的工作考核与奖励。学院成立班导师工作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对班导师进行考核。考核按学年进行,依据班导师的工作职责对班导师进行工作业绩考核,重点考核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提升的进度。对班导师工作的考核采取个人小结、学生测评、学院考核等方式进行。班导师考核成绩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班导师的工作业绩作为评优奖励、进修学习、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不称职者不再聘用,且两年内不得从事班导师工作。

(4)班导师的培训和政策保障。将班导师的培训纳入学院的师资培训计划。班导师实行岗前培训制度。承担新的班导师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聘用的班导师定期接受与工作职责相关的专题培训。

4 工作成效

(1)班导师队伍成为专业引领+学生思想引领骨干力量。几年来,各位专业班导师尽心尽责,从学生入学后,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从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到热爱专业,给学生以专业指导,让学生从迷茫走向目标清晰,通过对专业的充分认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知道对未来的规划,有些学生明确进行考研,有些学生明确就业等等;同时,在班导师痛学生的深度接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起到重要的正向作用。

(2)以班导师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取得一定成效。各位班导师以关爱学生为根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学问知识、人力资源为优势,真正给学生指导、教导、引导和疏导,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树立学业和职业目标,真正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考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几年来广大班导师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引导,班导师充分发挥自身学科所长和阅历所长,以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高度责任心,投身于班导师的事业中,他们深入课堂、宿舍,参加各种学生科技和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提供答疑解惑的通道,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很多班导师成为学生信赖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成为全员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各位班导师以关爱学生为根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学问知识、人力资源为优势,真正给学生指导、教导、引导和疏导,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规划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树立学业和职业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秀英.应用型本科班导师制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71-172.

[2] 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4-86.

[3] 王艳勤.我国高校本科导师制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高教论坛,2011(12):18-19.

[4] 王晓宇,周常明.牛津大学导师制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11(3):142-145.

[5] 杨仁超.地质专业本科生分级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2):23-28.

[6] 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106-109.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供给侧
现代职教视野下职业教育全员育人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全员育人”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