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与启迪

2018-11-05 09:57易菊英苏杰初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网络道德自媒体影响

易菊英 苏杰初

摘 要 自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平台,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造成部分大学生网络的过度沉溺,网络生活向物质化和功利化转变。提升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搭建自媒体的绿色、高效运行屏障;推建自媒体网络道德教育空间,增强网络道德示范引领力;引导自媒体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需要,开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途径。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道德 影响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40

Abstract We-med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y, work and life. I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and behavior patterns, resulting in overindulgence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life to materialization and utilitarianism.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campus network, build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running barrier from the media, build the moral education space from the media network, strengthen the demonstration and guide of the network morality, guide the self media theme activities, stimulate the self need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ity, and open up a new wa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We-media; network morality; influence; path

随着无线互联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通讯、交友、学习、购物、休闲的重要平台,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自媒体通过信息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交互性传播,为大学生拓展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习惯工作方式的便捷高效、享受轻松的休闲娱乐,然而,自媒体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对自媒体的过度依赖和追捧,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溺、生活物质化和功利化转变,失去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追寻。网络道德以社会主流价值原则、规范引导,以道德评价、监督促进行为自律,成为大学生和谐网络生活的动力与保障。

1 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

随着无线互联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已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自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交互性使信息交流共享的全球化,将信息生产者、发送者与接收者集于一身,实现了角色的完美统一,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展认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力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然而,自媒体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网络生活出现了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溺、生活物质化和功利化,追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感觉主义和现世主义,甚至做出网络黑客、水军、侵权、诈骗、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

自媒体的自由性在于信息发布权的自由,形形式式的思想言论,特别是贪腐、食品安全、社会公德等网络热点问题的围观、热议而升级为网络舆情,不断消解社会所倡导的道德理想、价值观念,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去中心化易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会认同缺失,部分学生把网络当作放纵自我、发泄不满的场所,甚至沦为西方自由思想的传播者;自媒体的交互性模糊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模糊了大学生作为网络道德主体的认知,缺乏主体认知,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自律更是无从谈起,網络交往中模糊了性别差异、等级地位和长幼尊卑的伦理关系,无所顾忌,甚至做出侵犯别人隐私、辱骂或诽谤他人的言行;自媒体的超文本链接和多渠道再创造消解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信息获取和传播的碎片化,无法建立严谨规范的道德知识体系,道德认知的缺失造成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虚无主义,在网络中言语粗暴、发布不实消息,甚至充当网络水军。

2 网络道德是大学生和谐网络生活的动力与保障

网络道德是一种通过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同时也兼指个人的网络行为品质和修养境界。[1]

网络道德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反映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向大学生提示网络上存在的他人和社会利益,强调这种存在的不容忽视和侵犯,整合多样化的网络行为和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和谐有序。网络道德能有力消解网络生活的功利化,克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感觉主义的片面生活追求。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重视理性价值,重塑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以过上有品质的网络生活为荣。

网络道德是一种高级社会意识形态,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他们的社会心理水平,以道德准则、道德规范的形式指导着他们的行为,成为自身行为反思的基础,产生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利于大学生道德自律。道德的自律对大学生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溺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全面介入,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当下感受,而缺乏生活意义的追寻。网络道德向大学生揭示有德性的生活才是值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2]

网络道德是一种通过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对网络主体的心理意识和网络活动进行善恶评价,发挥着强有力的外在监督和引导功能。网络道德对个人网络行为的道德评价和调节,既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发生,也在线上网络行为层面起作用。网络的匿名性,大学生大多以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身份出现,是临时的、松散的形式集体活动,不存在群体的行为约束,为不道德行为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当大学生发表不当言论、辱骂他人、传播不实消息等行为时,会受到网管的禁言、网民的讨伐,形成舆论监督震慑,从而阻止不道德行为。当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符合道德要求时,网络公众则会给予肯定乃至赞赏,激励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德性化。

3 利用自媒体开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途径

自媒体已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主要工具,构建多渠道的立体自媒体平台,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及网络上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互动交流、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开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空间。

首先,提升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构建自媒体的绿色、高效运行屏障。一是建设绿色校园网。高校要认真组织人力物力,要从硬件上和技术上搞好校园网络建设,调动专家学者、网络技术人员建设好校园网络设施和网络服务工作,总体提升校园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网络覆盖率,使大学生能享受高速便捷的网络服务;同时也要组建专门的网上监督机构,通过技术把关屏蔽不健康的信息,提高大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效率。二是占领网上校园主阵地,发挥网络议题设置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网上校园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高校应发挥自身大学文化的独特优势,发挥网络议题设置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以大学精神凝聚广大师生,共同做好校园网站的特色文化建设,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网上校园,提升校园网的认同度和参与积极性;占领网上校园主阵地,以降低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概率,为大学生自媒体平台的建设提供网上校园保障。

其次,推建自媒体网络道德教育空间,增强网络道德示范引领力。建设和推广高校及名师的网络道德教育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宣传主阵地,充分挖掘高校自身特色和道德典范,在自媒体空间建设和推广高校及名师的网络道德教育人物事迹、论坛、博文、专题(讨论)版块等。[3]注重网络内容的主旋律引领,建设并推广一些融思想性、交互性和娱乐性为一体自媒体社群,辅以大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以隐性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

最后,引导自媒体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網络道德的自我需要。根据现实需要,建立大学生内部的网页、论坛、QQ群、微信群,搭建属于自己的话语平台,组织学生制定和维护群内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并指导大学生自媒体圈群的主题活动开展,例如,清华大学的青华园(BBS)就以推荐主题、活动专区等板块促进大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情感碰撞,在大讨论中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通过有思想、有目标的主题活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自觉性,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开展自媒体建设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4]以有德性的网络生活为引领,营造重视理性价值氛围,进而重塑大学生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人人以过上有品质的网络生活为荣。

总之,自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平台,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造成大学生网络的过度沉溺、向物质化和功利化转变等不和谐网络生活。网络道德以主流价值原则、规范引导,以道德评价、监督和自律成为大学生和谐网络生活的动力与保障。必须搞好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为自媒体平台的绿色、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在高校和名师的论坛、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空间宣传网络道德典范,提升校园自媒体空间的网络道德示范力;指导大学生自媒体圈群的建设及主题活动开展,激发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构建高校大学生自媒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 胡凯,曹挹芬.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网络道德与网络心理健康[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3]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4-26).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5-04).http:/www.xinhuanet. com/2013-05/04/c_115639203.htm.

猜你喜欢
网络道德自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新媒体形势下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