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8-11-05 09:57顾云华黄宏彬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民办

顾云华 黄宏彬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并针对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给出一些具体保障措施。

关键词 民办 应用型本科院校 生产与运作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56

Abstract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rses in non-governmental application-oriented regular colleges,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 i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detail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non-governmental; application-oriented regular colleg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构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将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理论,并能以理论指导实践。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加强实践教学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社会人才需求形势发生变化,就业相对困难,社会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需通过一系列实践育人机制的建立,引导大学生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创造知识,以实践教学推动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2)加强实践教学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特点要求。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服务业的运营系统进行设计,并对该运营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目标是让学生把握生产与运作管理与企业其他职能管理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为同学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要求。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降低理论深度,但必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分析解决企业生产与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培养这种实践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教师普遍缺乏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外聘的公办高校的教师,特别是从公办院校中分离出去的独立二级学院,原公办学校的任课教师是其师资的主要来源;还有就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生。这些教师由于没有企业工作实践,对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缺乏感性认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师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是用来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用生动的实践经验对理论进行更好的诠释,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实践课时太少。课时太少课时少是目前高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目前我国许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认识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一般是停课1至2周来进行,而不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以达到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3)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较少。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然而,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学校往往不能像重视机械工程专业、电子电气专业的实践教学那样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所以生产与运作管理技能实验室和实训工厂的少之又少。

(4)教学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课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实习、企业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现在高校往往仅用课程设计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先将进行学生分组,通过老师给出题目,或者由各组自行选题,在网上找一些素材联系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整个班级跑到一个企业进行参观性质实践活动,有的甚至不跑企业。这些简单的教学实践形式不能使同学们深入社会、企业,学生也就难以就企业的生产运营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写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实践报告。

3 民辦应用型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培养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专业技术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目的,及其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考核等五个方面构成。

3.1 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组织和控制的基础,是实施高质量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和拟定改进措施等五个方面。教学计划有助于师生了解该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方式方法,明确实践要求、进度安排、考查方法、评分标准等事项。学期结束时,师生可以逐条对照课程教学计划里的条款,客观、公正地进行评教评学。

3.2 实践教学内容

其一,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实践任务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学习如何从事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工作;其二,针对在实践基地所接触的实际工作,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实际的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实践教学的成果;其三,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到实践中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发现和研究问题,为今后的科学研究譬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造条件。

3.3 实践教学方法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应遵循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学生认识的渐进性,注意实践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识采取以下多种实践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生产管理软件实训,培训学生应用企业资源计划、项目管理软件、物流网络等软件的能力。(3)沙盘模拟演练,通过成员的角色分配,以竞争的方式模拟企业的运作决策。(4)实习,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还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

3.4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的条件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训实验室和校外的合作企业。(1)校内实训基地。沙盘模拟演练、生产与运作管理软件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将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实践教学的成本低,缺点是实验环境与真实的企业环境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2)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加强同企业建立稳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践,比如进行课程、毕业设计,聘请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员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兼职或专职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3.5 实践教学考核

为达到保证实践教学目标,必须设计并执行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考核,必须要改进考核方式和标准,不能满足于对传统的知识点的考核,而是要加上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其考核内容要增加为课堂成绩、作业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期末试卷的设计要将知识点与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结合,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减少对知识进行简单记忆、背诵的内容。注重考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统筹规划。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要成立专门的负责实践环节教学的工作机构,把实践教学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师资、财物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学校对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加强学院之间协作,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如实验室建设的方针、指导思想和制定规划、队伍建设等,又有专职教师的具体指导,积极有序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使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任课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教学能力,同时又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这种实践型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建立。首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不但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在对兼职教师的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为稳定教师队伍,可以从中引进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其三,有计划地安排从事实践课教学的老师到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加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课题,以快速提高教师的生产与运作实践能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建立完善的校内实验室的过程中,要改进实验只限于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建立有利于培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模式,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验环境要尽可能地与生产与运作、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高度仿真的企业生产与运作环境。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采取开放的模式,提高全校实验室及设备的利用率,不仅要促进实践教学实验室硬件的共享,同时还要促进指导老师的共享,促进实验室的利用效用最大化。

(4)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克服校内模拟实验真实性不足、工作程序化、结果惟一性等缺陷,学院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学院教学实践管理部门与这些企业密切联系,努力与它们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要保证实习基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接纳能力,或者专业范围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上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应成为学校与企業的联系人,做好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6.

[2] 刘生,李桃.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体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120-122.

[3] 王春花.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的对比与反思[J].中外教育研究,2011(9):41-43.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民办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