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中的价值

2018-11-06 07:45欣,菅梅,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瘘口桡动脉内瘘

苑 欣,菅 梅,陈 琼

(巴彦淖尔市医院超声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良好的血液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的保证[1]。自体动静脉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远期通畅率高、安全,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小,是首选透析通路[2]。既往CDFI对血液透析患者AVF的研究集中于临床透析流量减低者或有临床症状者,对无临床症状、血液透析稳定患者的AVF研究较少;而当透析血流量下降或出现临床症状时,可能AVF并发症已较严重,内瘘功能将失效;如能及早发现AVF并发症、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有可能挽回内瘘功能或延长AVF使用时限[3]。本研究对101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AVF行CDFI检查,探讨CDFI对于常规监测及诊断治疗AVF并发症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月我院101例因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男58例,女43例,年龄25~74岁,平均(54.3±16.2)岁;其中慢性肾小球疾病47例,糖尿病肾病32例,高血压肾病12例,多囊肾5例,药物性肾病1例,原因不明4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采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标准内瘘进行透析治疗,每周透析2~3次,每次4 h,内瘘使用时间(38.29±28.72)个月。超声检查前次透析过程中,患者及透析机各项指标正常。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L9,频率9~12 MHz;Siemens Acuson X600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VF12-4,频率4~12 MHz,检查时间为血液透析前1 h。嘱患者仰卧,受检上肢靠近检查者,平放稍外展,暴露内瘘侧前臂,依次扫查内瘘供应动脉(桡动脉及其发出动脉)、吻合口和引流静脉(头静脉及其回流静脉)。以灰阶超声确定血管腔内径有无增宽或变窄、管腔内有无血栓/斑块等异常情况,观察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是否正常,血管周围有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异常情况;以CDFI显示血管内血流方向,观察血流充盈是否连续、有无缺损,有无五彩镶嵌血流;以PWD检测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口、病变位置血流速度,判读相应血管有无异常血流频谱波形。使CDFI取样容积覆盖整个血管腔,血流声束夹角≤60°,速度范围依具体情况调整,在3~5个连续频谱内自动描记频谱血流流速,取其平均值。

1.3测量指标 观察上述内瘘相关动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分别测量供血动脉、吻合口和引流静脉的血管内径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根据内瘘建立后内瘘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参考既往研究[4],制定诊断标准如下:供血动脉或吻合口狭窄,内径<2.0 mm,且狭窄处与其以上20 mm处供血动脉PSV之比>3;引流静脉狭窄,内径<2.7 mm,且较相邻正常段内径减少50%,狭窄处与其以下20 mm处引流静脉PSV之比>2。引流静脉瘤样扩张诊断标准:瘤样扩张最大径超过瘘静脉管径3倍以上[5],正常瘘静脉管径≥4 mm(不包括静脉瘤近心端及远心端狭窄段瘘静脉管径)。

1.4治疗方法 AVF头静脉血栓患者:对新鲜血栓局部注射尿激酶溶栓,对陈旧血栓行静脉切开取栓术。血栓治疗成功判断标准为内瘘处听诊杂音响亮,触诊有搏动震颤,超声检查血栓消失,内瘘处血流通畅充盈良好,溶栓后至少完成1次透析。AVF瘘口旁血肿患者:使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肿胀消退直径<0.5 cm为无效,直径>0.5~1 cm为有效,直径>1 cm为显著有效。

2 结果

2.1正常AVF超声表现 本组10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70例(70/101,69.31%)AVF血流通畅,透析时各项指标正常。灰阶超声显示AVF管壁内膜面均匀光滑,管腔内透声好呈无回声,吻合部及其周围无异常回声(图1)。CDFI示供血肱动脉及桡动脉血流充盈良好,见正向搏动性层流信号,PWD显示高速低阻频谱波形;吻合口处血流信号紊乱,呈五彩镶嵌;引流静脉呈动脉化回心血流信号,PWD显示低阻血流频谱,频窗消失,流速快(图2)。

2.2异常AVF超声表现 本组31例(31/101,30.69%)AVF表现异常,包括并发头静脉单纯血栓13例(13/31,41.94%,图3);并发头静脉管腔狭窄7例(7/31,22.58%,图4),其中头静脉血栓伴狭窄1例;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4例(4/31,12.90%,图5),其中瘤样扩张伴血栓1例;并发桡动脉硬化3例(3/31,9.68%,图6);并发瘘口旁血肿3例(3/31,9.68%,图7);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1/31,3.23%,图8)。

图1 患者女,41岁,AVF正常 灰阶超声示血管管腔透声好 图2 患者男,63岁,AVF正常 CDFI示AVF吻合口处五彩血流信号充盈 图3 患者男,43岁 AVF并发吻合口处头静脉血栓,管腔内充满低回声 图4 患者女,54岁 AVF并发吻合口头静脉狭窄,内径0.08 cm 图5 患者男,44岁 AVF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内部呈云雾状 图6 患者男,54岁 AVF并发桡动脉硬化,管壁上附着细小斑片状强回声 图7 患者男,59岁 AVF并发瘘口旁血肿,瘘口前方不均质低回声区 图8 患者男,74岁 AVF并发桡动脉假性动脉瘤,AVF吻合口远端桡动脉前方见低回声与桡动脉相通,内部透声差,其内未见血流充盈

2.3治疗结局 本组31例AVF并发症患者中,13例(并发头静脉狭窄6例,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3例,并发桡动脉硬化3例,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无法补救,临床未予处理,仅最大时限使用该透析通路。18例患者临床给予补救,以延长或维持内瘘使用时限;经补救治疗后14例AVF并发症明显改善,内瘘使用时间均≥2个月,4例补救治疗后使用时间<2个月,至透析血流量不足时放弃原AVF通路,重新进行瘘口选择。

13例并发头静脉单纯血栓患者中,4例新鲜血栓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经及时溶栓治疗后效果良好;2例陈旧性血栓,经临床取栓术后内瘘功能恢复良好;4例溶栓后再次血栓形成,再次溶栓后AVF可继续使用,使用时限4~5个月;3例溶栓后无效,透析2次后血流量减低;并发头静脉单纯血栓的治疗有效率为76.92%(10/13)。7例并发头静脉狭窄患者中,1例头静脉狭窄因血栓所致,经溶栓治疗后狭窄解除;2例发现狭窄后第2次透析血流量不足,临床重新选择造瘘部位;其余4例在继续透析2个月后,透析血流量明显减低,致内瘘失效;并发头静脉狭窄的治疗有效率为14.28%(1/7)。3例并发瘘口旁血肿患者中,1例血肿为透析穿刺后发生,并在治疗后血肿变小至消失,AVF功能未受到影响;其余2例血肿未影响到瘘口功能,治疗后最终吸收。4例并发头静脉瘤样扩张患者中,1例伴头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但静脉瘤未改善,其余3例未进行临床治疗;3例并发桡动脉硬化和1例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均未进行临床治疗。

3 讨论

AVF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通道,此类患者多数血管条件差,建立AVF并有效、长期使用,能为其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AVF功能监测应作为透析患者的一项常规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异常。自体AVF建立是前臂血管重构的过程,桡动脉远端压力突然减小,血流量迅速增加致其管径增粗,随之头静脉血流量增加,管壁基质及胶原重新分布,使静脉动脉化,管径扩张,所以AVF是非生理性的高顺应性、低阻力的血流动力学血管环境。良好的重构内瘘指血管扩张,管壁适度均匀增厚,最终内瘘成熟,可顺利进行透析。内瘘恶性重构指血管扩张不良,管壁增厚明显不均或较厚,管腔变窄,最终导致内瘘丧失功能[6]。内瘘成熟的定义为内瘘透析时易于穿刺,穿刺时渗血风险最小,在整个透析过程中都能提供充足血流,可满足每周3次以上的透析治疗[7]。建立良性重构的内瘘,才能保证透析顺利进行。CDFI为诊断血管通路异常的首选检查,可显示血管解剖、走行、血流功能,是无创实时血管监测技术[8]。

本组超声检查发现临床显示AVF功能正常的10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31例(31/101,30.69%)伴有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内瘘功能失效,与赵蕊等[9]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头静脉血栓(13例,13/31,42.94%)为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血栓形成与内瘘建立以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易继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超声检查依据血栓回声可判断其形成时间、观察血栓范围、明确血栓部位,为临床选择血栓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头静脉血栓,溶栓时间窗在内瘘闭塞24 h以、最多在36 h之内。本研究AVF并发头静脉血栓溶栓有效率为76.92%(10/13),接近以往研究[10],提示溶栓效果与溶栓方法、剂量、发现血栓的时间,以及血栓位置是否为贴壁血栓、是否合并静脉炎性改变等因素均相关,而及时发现血栓并把握最佳溶栓时间至关重要。

本组7例AVF并发头静脉管腔狭窄患者,多因反复穿刺致静脉内膜损伤、管壁增厚及瘢痕形成所致。AVF血管狭窄可发生于血管通路任何部位,其中静脉流入道或吻合口近静脉侧发生狭窄较多见。临床工作中,由于扫查不全面及探头加压过重等原因,易造成部分静脉端狭窄漏诊和误诊,检查过程中应结合血流速度测定和血流量估测辅助诊断狭窄[11]。在头静脉狭窄引起临床透析障碍前,血管已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12],若超声及早发现狭窄由血栓引起,可予以及时治疗,维持内瘘功能。

本组AVF并发瘘口旁血肿3例,多见于穿刺部位出血,靠近并压迫血管。血肿在一些时期与头静脉血栓超声表现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血肿常呈梭形,不与血管延续,内部可呈无回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血肿易压迫瘘口,致瘘口狭窄,超声检查可记录血肿位置大小,发现其与瘘口的关系,辅助观察血肿变化,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及时准确观察血液透析患者AVF并发症的发生时间、部位,分析可能相关因素,对预防AVF失功能、补救及诊治均具临床意义[13]。超声监测可指导临床选择干预方案,监测内瘘失效前、补救治疗后的血管功能,为重新选择造瘘血管、维持内瘘有效使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最终有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限。

猜你喜欢
瘘口桡动脉内瘘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微氧渗透辅助负压封闭治疗在食管癌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