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海外人才要润物细无声

2018-11-07 02:01安徽省侨联
决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荣誉感润物细无声

宋德琴

当前,各地争相推出各类引进人才政策,大打财税、户口、住房、医疗等组合拳,奇招妙招频出,“九州生气恃风雷”,极大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但政策背后尚存误区,诸如,重高端型,轻技能型;重海归,轻本土;重引才、轻留才,甚至不乏有叶公好龙、外来和尚会念经之嫌等。

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各地更是火热,海外招贤引智、人才工作招募站各路出击,论坛峰会等活动纷呈。引才成功的背后,在海内外也产生一定负面效应,一则僧多粥少,惯坏了一些“不良”高端人才;二则引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猜忌,给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带来一定困难。

引进海外人才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实施人才本土化才是聚才之根基。构建人才本土化的软环境,不囿于一策,不止于一政,更不能生拉硬拽。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过高过急不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构建人才本土化的软环境,才是聚才的有效途径。

政治上引领、思想上引导。海外高端人才最怕“上大课”,随风潜入夜,春雨滋润人心,激发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莘莘学子之情,增强砥砺前行、笃行报国之志。工作上创造条件,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生活上关心照顾,要很细致、很细腻,甘做后勤部长,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不能隔痒搔靴。

哈佛八剑客,集体回国,扎根合肥科学岛,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多年来,合肥科学岛求贤若渴,搭建了世界一流的人才本土化的软环境。

培育自下而上的厚植人才氛围,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全社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厚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和高端人才队伍。一是前置涵养人才本土化。政府和社会、大学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建共享,涵养人才从娃娃抓起,通过社会志愿者服务岗位,早期培育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是精准推动人才本土化。政府引导、鼓励、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学、研究机构围绕地方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企业积极设立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培训,缩短培养人才周期,节约选拔人才成本,实现人才本土化供需平衡,从而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高端人才摇篮,筹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人才本土化。

三是杠杆引导人才本土化。政府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杠杆作用,给予财政补贴,抵扣企业税,鼓励企业配发实习工资、建立研发培训机构,激发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荣誉感润物细无声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润物细无声
农村文化月“千村计划”“农民文学奖”发起人张一一:农民文学奖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春夜喜雨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