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教改如何适应现代的教育体系

2018-11-07 04:53石晓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中职技能体系

石晓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09-01

现代的教育体系提出以人为本,提出终身教育,以此为目标,现代的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一直在改革之中,一直在找寻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找寻更好更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我们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手段应符合教育的需求,评价体系应符合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判定,终身制教育意味着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应有强烈的自主性,从“习惯”的角度来说这样就要求受教育者对获取知识和技能有极大的情绪习惯,当然,从事某一职业之后,对被教育者的促进作用不在本文章的考虑范围之内。

从教育教学本质而言,教与学是一个互补的过程,但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乃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就教育教学过程而言,良好的习惯从来都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中职在受教育的体系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生源主要体现在不适应现代教育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其毕业方向主要面向更高等的职业教育或者是面向社会。很多年就提出职业教育以职业为目标,以技能为主线。综上所述,中职的教育教改要适应现代的教育体系应满足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坚持贯彻学以致用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较为传统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需求,需要对中职学校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做出相应改革,这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势在必行的历程。

从生源方面来讲,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考试中已经证实了自己不适合考试这一“道路”,既然他们大多数都不适合考试,那么在中职学校如果再用传统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来衡量一个中职学生能力的高低,显然有些不太合适。这种过分依赖正规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能力高低既不科学,也不公平,这是一种抹杀多数人而肯定少数人的错误方法,它将人才的范围压缩到了很小的一个范围内,将不属于这个范围圈里面的所有人都列为差生,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也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从中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方面来讲,中职学校是要向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职业性强的技术性人才,而不是考试高手。我们说中职的学生是要掌握一门技术的,这个“掌握”指的就是学以致用,就是能将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而不是会考试,考出大家以为满意的成绩。

二、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容应贯彻学以致用的核心标准

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教育,中职教育教学的内容强调实用性,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以致用,它不强调一些原理的琐碎分析和理论的繁杂推导,而关注知识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我们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度,把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生产、服务、管理等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习惯养成,而不应该重视学生在研究、开发、设计等能力的培养上面。

比如说中职文化课中的语文课在中职教育的教学中就应侧重应用文的学习和训练,侧重普通话口语训练等;数学课则应该强调与机电数控、汽修、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需要哪些知识,就学哪些知识,充分突出文化课各个学科应用能力的教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文化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功能。

再比如在电工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淡化磁场、叠加原理等纯理论知识,加强万用表如何测量电阻电压等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育教学手段应以理实一体化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用为根本目标

在中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要顺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为学生进行就业的知识储备,使其形成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还能够为其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的问题,在实训教学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在生产车间解决“熟练”的问题,把课堂、实训、生产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车工的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就能足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单纯的理论、单纯的实践操作都不能有很好的教学成效,采用理实一体化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巩固了车工的知识,还锻炼了技能操作能力,对应于实践教学中要用到的知识学生更是掌握深刻。

四、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延续9年制义务教育的严格班级管理模式,班級的组织形式应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

在一些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管理模式还不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要立足现状,在学生的管理方式方法中不能再延续9年制义务教育的严格班级管理模式,我们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不能再关注中职学生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校园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等,对此在中职学校就要采用相对应的学生管理模式。比如我们学校实施的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就突出了中职的特色,对学生的管理采用了量化考核的方式,对于在校期间违规违纪的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处理,对于表现优异,工作能力强、各种大赛获奖的学生按照标准给予奖励。这就要求在中职学校中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落实到位,要把每一个小事都做扎实了,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了,要有“钉钉子”的精神。

总之,中职教育的教改要适应现代的教育体系,我们每一位中职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坚定信念,找寻更好的方式方法,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中职技能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