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2018-11-09 10:27毛佩玉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晏阳初职业教育

毛佩玉

摘 要:晏阳初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实际,提出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平民教育思想,主张农民也要接受教育,提高中国农民的素质。由于我国农村教育仍然有众多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的研究,从中发掘出仍然适用于当代的教育观点,或者是将其中的某些教育观点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村教育发展。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教育;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116-02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一)“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文艺教育,主要解决愚的问题。晏阳初及其同仁一方面重视文字的传授,具体措施有研究制定了农民易懂易学的字表;推行农民易写的简笔字等。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于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修筑乡村露天剧场,培训农民剧团等。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民众甚至自发加入艺术组织活动和建立学校中。

生计教育,主要解决穷的问题,即帮助农民如何更好地生产生活。它涉及的方面有:传授和训练农民接受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教育农民利用经济合作方式组织自主社、合作社、合作联合会等经济组织;提倡农民经营副业,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卫生教育,主要解决弱的问题。晏阳初及其同仁根据农村医药卫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给农民传授保护自我的医治方法和鼓励农民自身要加强锻炼,增强体魄;另一方面 ,“创建农村医药保健制度,由村到县组成一个有系统的、以县为单位的保健组織卫生教育的开展,避免了因贫无法治病,因病加剧贫穷的恶性循环的出现”。

公民教育,主要解决私的问题,即培养农民的道德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进一步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晏阳初及其同仁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发展来提高中国农民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

晏阳初针对旧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了三大教育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学校式教育,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主要是以识字教育为主,以青年为主要对象,分别设立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即初级平民学校(以识字教育为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育)、高级平民学校(为初级平民学校毕业生中愿意继续深造的青年农民所设立)和生计巡回学校(为了农民能在农村生活和劳动而进行的实践训练)。

社会式教育,是在社会中接受的教育,是从平民学校毕业后的一部分青年农民组织在一起,通过发行报刊,举办图书下乡活动,举办村民连欢大会等方式,开展灵活多变的平民教育活动。

家庭式教育,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是把学校课程的某一部分交由农民家庭来承担,家庭成员按照年龄承担不同的教育内容,然后再将全村大多数家庭联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内容仍然是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

由此可见,“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的推行不仅使教育与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而且还突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的旧教育模式, “将课堂教育扩展到家庭,继而又延伸到整个社会,使知识走进农民生活,成为农民改造自然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强有力工具”。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一)对农村普通教育的启示

首先,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教育教学设备。第一,可以让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教育事业才会有有力保障。第二,向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进行宣传,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争取额外的资金用于教育。第三,从农民身上找突破口,国家或政府在农村安排适合的就业,让他们以入股的形式注入教育资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来的资金可以有计划地用于教育教学设备的配给,如给村落或乡镇中小学提供网络等,总之就是用于完善农村的教育教学设备,使农村的教育教学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与提升。

其次,制定健全的农村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一方面,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给予农村很多的教育优惠政策,如对乡村教师进行补贴;对乡村学校提供编制等等。但即使这样,农村缺乏教师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还因为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同感,这也是影响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当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原因。确实,教师是一分辛苦的职业,是真的要淡泊名利,有强烈的责任心,且真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才可以去做好这份工作的。因而,我国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健全农村教育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与地位。

再次,开创符合时代的教学方式,多元办学培养实用人才。晏阳初提出了至今都有现实意义的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的三大教育方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高效性。在新的时代下,我们更应该落实贯彻三大教育方式,将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家校合作的高效机制,使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可以校社合作,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知识后,和社会的一些机构合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课堂中没有的体验。通过多元教学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地得到发展,成为更有态度、更有理想、更有情操、更有文化的新时代学生。

最后,采取办成人学校等方式,提高农村公民素质与道德。一是,开办成人学校,改变人民不恰当的价值观念,提高人民的素质。这是要他们了解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觉悟,要用知识来武装完善自身不足的地方。二是,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良文化和美德。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但是却尚未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因为中国人民正在逐渐地丢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喜欢过国外的节日、喜欢国外的文化,觉得国外什么都好。所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并将其传承下去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二)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

除了重视农村普通教育外,我们还应看到:一方面,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民除了传统劳作外,基本上无其他生存技能。另一方面,我国偏远地区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力资源大大流失。鉴于此,我国也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即培养新型农民。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政府制定出台有效的培养方案。以政府为主要推手,制定出台“新型农民培养计划”,对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培养方法等提出建设性的要求和举措,力求将培养新型农民落到实处。

其次,有效整合当地现有资源。每个农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发展之处。政府人员要有独特的眼光,要去发现可以支持本地区发展的资源,进而建立相对应的培训机构等,集合当地农民,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使这些农民拥有基本的生存技能。

再次,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机构。培养新型农民,还要针对每个农民不同的喜好与需要进行特色培训,让农民除了获得基本谋生的技能外,还可以获得其他发展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加大培训投入力度。要使任何一项出台的计划得以继续下去,经费是必要条件。政府要协调统筹,与农业部门、教育部门等联系沟通,集中资金,分工合作,使农民培训工作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为了促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无数人为之努力奋斗,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当时教育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吸收前人思想内容的精华部分,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让这些思想内容继续发光发热 。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

[3]张良才,刘义江.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述[J].齐鲁学刊,1994,(3).

猜你喜欢
晏阳初职业教育
晏阳初拒绝加入英国国籍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