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驱动新途径探析

2018-11-09 11:59黄一映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新时代素质教育

黄一映

摘 要 高校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驱动对于响应习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科技创新机制、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原因,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创新驱动的途径主要包括:大力营造素质教育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进高校机制体制创新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强化党建管理体制的素质教育驱动保障。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素质教育 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02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spond to general secretary Xi's important speech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are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echanis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way, the new era of innovation driven approach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includes: to build the system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quality education,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mechanism system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party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drive protection.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driven

1 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驱动的意义

(1)创新素质教育驱动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以新知识的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它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将依赖于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把创新要素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开展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从而打造就业竞争力的有效砝码。

(2)创新素质教育驱动是加强高校党建与团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体现。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占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大部分,要实现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顶尖的创新型人才,这是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对新时代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是高校落实习总书记在广东重要批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特色办学的关键因素。

(3)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方面,兼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的人才涉及生产、服务、分配和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也要求过硬的政治素质。大学生应该在大学阶段学习和汲取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管理的过程中,做到发掘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以市场和产业为动力,以促进就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2 当前创新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的教育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意味着在原有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存在着一些弊端。第一,缺乏对素质教育本质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导致对知识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第二,缺乏对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认识,由此造成智力与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均衡,以成绩为唯一考核指标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感受,僵化的思维方式导致创新的潜能被压抑,过分的功利导向和过于强调专业划分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

(2)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的创新。近年来,中庸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遏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墨守成规的传统思维已经被许多教育学者严厉批判,但其消极影响仍然不可低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使得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人们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敢于以新时代精神为指引,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3)缺乏健全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虽然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各级各类高校,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顶尖人才的培养、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宝贵的顶尖人才能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目前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快,但科技创新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科研的队伍分散化,以及科研项目的功利性导向过强,科研工作的含金量不高,科研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科学技术资源的利用和转化是难以实现的。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综合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学科都不能得到大力投资和支持。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4)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偏差。一是教育质量观的偏离。当前高校仍然沿袭“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更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体会。重知识传授,单向灌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落后,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而慢慢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3 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创新驱动的主要途径

3.1 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优质教育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1)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我国提出国家创新体系报告,目前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工程”是“技术创新工程”、“211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相关政策也在制定和完善中。随着国家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日趋重视,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已逐渐从个体创新过程的研究转向研究创新主体交互作用的整体效果。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在根本上取决于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程度。一方面,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其有机结合是建立创新体系最重要的目标和最有效的实现途径;另一方面,作为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在现有创新体系中来推进,它们的绩效受制于现有的创新体系。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应当始终把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

(2)营造特色性、开放型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由全体师生直接参与和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身处其中的人们。因此,创新素质教育要着眼于营造特色性、开放型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创新素质教育呼唤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性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性正是创新性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素质教育驱动创新呼唤开放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3)肃清消极思想价值观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负面影响。几千年来,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辉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大多是经过历史的沉淀遗留下来的思想精髓,值得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然而,几千年的封建农耕文化给封建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封闭性和狭隘性使其与当代社会的创新价值冲突,进而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高校素质教育必须有选择性的吸收利用,解除负面传统价值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束缚。比如,墨守成规与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是相悖的,人们容易受其影响形成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式,从而严重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培育。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就应该破除这些负面价值观对创新人才培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施展才华,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精神内容贯穿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3.2 实施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的高校管理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推进创新教育改革。推进创新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通过教师不断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首先,抓住当前大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矛盾,改进教育目标,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大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知识,善于思考和提问,学会以独特的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考评方式,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课外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最后,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教学管理系统来提高灵活性,改善学分系统和选课制度,建立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生的科研基金,吸收大学生成为研究助理教师,对大学生的研究项目进行资助。

(2)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驱动,应当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环节,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的教学环节。为了加强教学环节的现代化,我们应该首先做好精品课程的教材,多媒体教室的器材,现代实验室和电子图书馆的设备,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知识共享网络,并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研究教学。其次,要考虑现代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特点,注重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与重构。否则,难以满足创新素质教育的制度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构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和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建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促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并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进高校创新制度改革

(1)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党建制度创新是改革现有制度,适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党建机制创新,为创新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人文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加强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广大师生参与党建制度创新的积极性。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从改革的基本学术组织结构着手,我们应该创新主体的组织结构和模型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一个科学研究系统,有利于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和研究的新主题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和共同发展;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各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第三,利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增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二者的有机结合,逐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办学特色。

(2)发挥高校党建引领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创新素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采取“书本内外结合、課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的范式来推进。随着高校近些年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已逐渐认识到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把培养学生创新性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纳入素质教育创新工作中来,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调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根本转变。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学习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将知识主动转化为技能。高校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载体,实现学生的自主创新,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筑牢实践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新时代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