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与国家通用语教学

2018-11-10 06:53张慧玲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教学策略教师

张慧玲

摘要:网络流行用语作为新媒体环境下一种特定网络语言符号,影响人们生活的语言生活,网络流行用语不仅仅是在网络特殊环境聊天中使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开始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就目前的新疆国家通用语课堂词汇的教学部分都是主要依据教育部门所规定的词汇大纲来制定的,因此难免会遇到学习者在日常实际交流中会有与时代脱节现象,缺少实用性。笔者通过对新疆国家通用语教学的了解,有了个人的新见解、新方法、新措施,笔者认为国家通用语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可适当的将网络流行用语融入到國家通用语教学中,丰富词汇,活跃课堂,对网络新词作出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提高学习者使用国家通用语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国家通用语教学;教师;教学策略

这个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流行语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从一开始简单的网络交际用语发展为网络流行语,并逐渐进入大众日常交际生活,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使用。其中部分词语,诸如“正能量”、“点赞”等网络流行语也收录入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一编写的部编语文新教材的使用,少数民族学生全面普及学习国家通用语,尤其是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紧跟着时代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学习者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在课堂中对网络语言的正确规范应用正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本文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以下三种:谐音与方言类、热点事件类、影视作品类。根据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产生方式可以进行分类,并且举出例子进行说明。

(一)谐音与方言类

中国拥有56种民族,将近80多种语言和方言。各族人民,和不同地区的人民在语言接触的时候就会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些网络流行语。例如:“无luck可说”,这个词语的原词是“无话可说”,因为微博上某人发的一个段子,巧妙的使用fuck的谐音以及胡建人的梗,让这个词语一下子被大家熟知。

(二)热点事件类

由于最近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加之网络快速的传播,引起大家的关注,网友通过关键字创作出一些网络流行语。例如:“皮皮虾,我们走”,这个词语最初是“源龙星,我们走”,是因为一款游戏里面的玩家梗,被网友改变之后变成了“皮皮虾,我们走”等形式。

(三)影视作品类

很多网络流行语是从时下的电视热播剧、电视选秀节目、电影中产生出来的。例如:“请开始你的表演”这个网络流行语经常出现在一些电视选秀节目中。还有英语词汇“Freestyle”,因吴亦凡在说唱综艺中多次提起freestyle而流行于网络和日常沟通中,就是指即兴的、随性的发挥。

二、国家通用语教学引入网络流行语的必要性

随着新疆国家通用语教学的不断深化,少数民族学习者学习需求不断多元化,网络流行语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只要我们可以合理的筛选出有利于教学的网络流行语,是非常有必要加入到国家通用语教学内容中,可以不断丰富国家通用语教学内容。

(一)丰富国家通用语教学词汇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在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网络上网友使用的流行语也飞速的传播及应用到大众的生活中,在青少年等人群中普遍的使用。由于网络流行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不像谚语、成语、俗语等教学内容是专门写入教材中来学习,对于网络流行语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收听汉语广播电台、阅读汉语报纸信息、看汉语电视节目、上网浏览汉语网站以及再跟周围使用国家通用语的同学和朋友日常交流的时候,会因为对方说出的网络流行语感到不理解、不明白,产生沟通不畅,由于很多网络流行语未写入词典中,也不方便查询意思,有时候也会降低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光盘行动”、“中国梦”、“APEC蓝”“打老虎”等等一些网络流行语,单从字面上可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掌握这些流行语的意思,那传授者就得结合当前的一些政治情况和经济情况,语言材料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像听故事一样的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积极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幽默性,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也比较广泛,交流时很容易接触到,很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学生可以在课堂充分的模拟现实交际,在课堂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交际,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新疆目前国家通用语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交际的需要,学习者会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在课外中及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少数民族学生听到一些的网络流行语时,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愿意主动的了解使用,并且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家通用语口语学习,提升自己的国家通用语水平。如果少数民族同学能在与汉族同学交流中说出网络流行语,对方会给出很意外的赞赏。例如:“厉害了我的哥”、“点赞”、“肿么了”、“hold住”、“压力山大”“有木有”等,这些词语不仅形象又幽默,易教易学,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说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它的引入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现实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三)了解中国当代文化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下,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总是会伴随着多种多样的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不脱离于文化,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某一时代都会产生一定的网络流行语,虽然是简单的语言形式,却能反应一定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例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最近网络流行的一句话,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加以创作,说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书记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将一个网络流行语变成我们当今一个时期的宣言。目前社会的生活情况还是某个时期的热点事件、社会生活、发展状况等都能反映在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当中。例如“再购物,我就剁手吃土”的流行,是因为当下流行的网购生活中产生出来的。我国的网络流行语目前这个阶段不仅是日常交际语言中非常活跃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了解最新文化信息的便捷途径。

三、国家通用语教学中网络流行语教学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网络流行语进入课堂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量都是非常大的,作为一个母语学习者都不可能完全的掌握,国家通用语词汇根据某些词典所受的条目来看至少也有四五十万。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需要完全掌握。根据学习印欧语系语言的要求,学习另一种语言时,需要掌握100%的语音,需要掌握80%-90%的语法,而词汇的学习只需要掌握5%。这就说明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国家通用语的词汇只占极小部分。那么就要求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使用率高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教学。

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教学课堂中教授网络流行语最主要的就是交际的实用性,广泛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就是学生学习这些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的交流当中。例如“点赞”、“中国梦”、“两学一做”这些网络流行语反应了当前中国政治生态环境,但也有一些词语会个学生和课堂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你心里没点b数吗”、“压力差”、“俯卧撑”、“躲猫猫”这些网络流行语以粗俗、讽刺而缺乏规范的语言冲击传统语言秩序,体现让人不满的社会现实,在课堂教学中因避免使用。

(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讲解语言点的方法。比如:“演绎法”、“归纳法”等,例如:“x族”:“工薪族”、“加班族”、“丁克族”、“啃老族”、“烧包族”;“x控”:“包包控、”“声控”;“被XX”:“被就业”、“被赞成”、“被上岗”等等。由于网络流行语通俗化的特点,使它多用于课堂导入、引导提问等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合理的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仅仅为了“流行”将会与教学内容不相符。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对提升教学的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教学建议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和掌握网络流行语,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了解网络流行语走进学生的生活,将网络流行语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对待网络流行语因以宽容、积极吸纳的态度,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语言课程偏理论性,带有说教的特点,教师往往掌握话语权,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可以可以适当教授一些规范的网络流行语,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的判断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远离低级趣味语言,让枯燥的语言变得活泼,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一些网络流行事件引入课堂,让同学们积极讨论,通过讨论对语言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但不可以随意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这样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四、结论

笔者在前文中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来源将流行语分为谐音和方言类、热点事件类、影视作品类,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的简便、幽默、口语化的特点。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发现了在国家通用语教学中实施网络流行语的必要性。并且针对教授网络流行语的必要性,给国家通用语课堂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首先选择合适的网络流行語进入课堂,然后采取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给教师在授课时的一些教学策略。在国家通用语的学习中加入网络流行语,既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了解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教学策略教师
最美教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