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诗美引人入胜
——论麦芒新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

2018-11-12 16:12王美春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8年10期
关键词:麦芒意象诗人

王美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诗人麦芒(本名艾飞)已出版新诗集多种,影响颇大。近日,我读其诗集《麦芒诗抄》、诗选《麦芒小诗精选》(二者皆为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觉得麦芒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麦芒诗抄》除了收录了少数旧作之外,多数收录的都是诗人于2015年至2017年之间创作的新诗;《麦芒小诗精选》收录的是麦芒自发表处女作以来所创作的小诗精品力作。前者主要为诗人近作的展示,而后者则是诗人创作生涯中的小诗精品的集合。二者在麦芒的新诗中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从《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我们可知,麦芒的新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历史,对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历史进程,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经济、文化建设情况,对“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对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历史性的突破,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之后抗震救灾的情景,对城市、乡村的变化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映,而且这种反映又具有深度和高度。因此,其诗认识价值大,有利于读者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作形象化的认识。同时,其诗也反映了不同人群尤其是普通百姓的心理活动、理想梦想等,让读者能够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当然,其诗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等,还反映了诗人所景仰的或与之有过交往的为数不少的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如艾青、巴金、曹禺、冰心、木斧、牛汉、鲁藜、晓雪等名家的情感、追求、成就、境遇等,让读者走近这些著名诗人、作家,也走近诗人麦芒。这正是麦芒新诗的认识价值所在。其诗高举道德的大旗,正义的大旗,努力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讴歌民族精神,反映高尚品格,劝人向善上进,体现人文关怀,揭露恶之现象等,爱憎分明。也即他的诗弘扬正能量,倡导良好的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也鞭笞不道德的意识、品质和行为,并以诗的形式从某些侧面诠释道德规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这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因此,其诗道德价值大,换言之,就是教化作用大,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发人深省。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其诗审美价值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引人入胜,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一言以蔽之,其诗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限于篇幅,我在本文中仅就其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方家。本文中所引用的麦芒的原诗皆来自《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

麦芒新诗的美学特征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挚强烈情感的情感美,动人心弦

麦芒的诗是情感的产儿,或触景而生情,或因感人的事而生情,形象地印证了南朝梁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之名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收录在《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的诗抒发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窗情、思乡情、爱国情等,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墨,以小见大,“小我”与“大我”之情融于一体。而且诗中抒发的情感真挚,并非无病呻吟,也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其情感真挚,也强烈,因而能以情动人。不过,麦芒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强烈往往不是暴风骤雨式的,而是如同大河河面之下的潜藏着的急流一般,表面上似乎波澜不惊,而实际上则激流奔涌。这也是麦芒的诗抒发情感有别于其他诗人的作品之处。麦芒的诗抒发情感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是新诗创作中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运用得好,就能打动读者的心灵。直抒胸臆的诗在《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并不多。麦芒的诗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却并不寡味,而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因为其直抒胸臆往往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文学就是马拉松》便是直抒胸臆的佳作之一。这是一首六行诗:“文学就是马拉松/一步一步朝前冲/缺血少钙者,让开/怕苦怕累者,让开//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最酷!”就文学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文学观,而直抒胸臆与形象的语言“马拉松”“缺血少钙”等相结合,因而此诗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跋涉者产生共鸣。

(二)叙事抒情

麦芒的诗,以小诗居多,也以抒情、揭示哲理等为主,而无真正意义上的叙事诗,但这不等于其诗没有叙事,恰恰相反,其诗善于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叙事,而且于叙事中巧妙地抒发情感。组诗《少年记事》中的《七元钱学费》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两节十行。尽管诗中未明言事情发生的年代,但从诗题与诗行“要交七元钱学费才能注册”中,我们不难看出,此诗所叙之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又经历抗美援朝等,国家不富裕,老百姓也穷。诗中将叙事主人公的“我”字省略了,而“我”之人自见。叙述的事很简单:(“我”)以“全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初中”,为了交“七元钱学费”,无法向同样贫穷的亲友们借钱,“年过半百的父亲”只得将“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从/云南威信背运到贵州毕节/七天七夜走出七个水泡/每个水泡都在流血……”,而(“我”)“捧着七元钱学费交给老师/眼里始终没有掉下一滴泪”。在这简单的叙事之中巧妙地抒发了事中之人真挚强烈的情感。“年过半百的父亲”为换来儿子的学费,挑重担走了“七天七夜”,而且(脚)“走出七个水泡/每个水泡都在流血”,这一细节很典型,也很感人,从中巧妙而含蓄地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真是父爱如山!“捧着七元钱学费交给老师/眼里始终没有掉下一滴泪”,这叙事之中饱含了“我”藏在心里的对“父亲”真挚而强烈的爱!显然,在此叙事之中,也表现了这对父子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此诗是《少年记事》中一首诗,诗中有“云南威信”,诗人另有组诗《故乡威信》,我们由此可以推知,这是诗人当年生活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不过,这已超出了他个人的境遇、情感,而成为那个年代所有的与之境遇、情感相似者的代表,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典型意义。可见,麦芒的诗善于以叙事巧妙地抒情,并且“我”之情往往超越了个人之情。

(三)借景抒情

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关于诗的情与景有段著名的论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段论述言情景相生,颇为精彩。正是由于情景可以相生,这也就使诗的借景抒情成为可能。在《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写景之作并不多,却颇具特色。一种诗是由写景始,归结为抒情。如《望海楼远眺》,前四行写景:“一片片大海,倒挂着/星星、鹤鸟和云彩/一座座广厦,拔地/而起,高耸凤凰山”;后两行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两个时代/两道景观”。另一种诗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于景物的描绘之中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如《春》:“一粒种子/黑土里发芽//一丛野草/雪地上开花//一对青鸟/蓝天中翱翔”。全诗都写景,由植物“种子”“野草”写到动物“青鸟”,由地上“黑土”“雪地”写到天上“蓝天”,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景图。此春景图中又蕴含了诗人的喜春之情。

(四)托物抒怀

麦芒有一些咏物诗,借助吟咏植物、动物、人造物等抒发情怀,表达情志,而且皆达到了情真意切之境界。

一是寄托遥深,从深远的情志出发。也即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所说的“吟咏所发,志惟深远”。因此,其作品隽永有味,经得起赏玩。《猫·狗及其他》中的《陀螺》一诗,咏陀螺,仅有两行:“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才能使自己站稳”。咏物符合其特征,又寄托遥深,从深远的情志出发,并揭示了人生之真谛。《散章·蜂窝煤》一诗,咏蜂窝煤,仅有三行:“每个心眼,都在/渴望着/——燃!”咏此物也符合其特征,而且寄托遥深,表达了与此物具有相似品格的人们共同的情怀,渴望燃烧自己,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散章·瓦片》《写在商品上的小诗·肥皂》《地平线》等诗也都是这方面的佳作。

二是吟咏对象选用恰当。也即吟咏对象的品性与所寓之意相切合,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果树园·核桃》写核桃,突出其外壳坚硬之特征,并言即便如此,它也不免为虫子所侵害:“虽有一个坚硬的外壳/有时还是被豸虫咬破”。其中,暗藏诗人的情感,某种警示,值得类似之人警惕。显然,此诗吟咏对象选用恰当。《动物园·乌鸦》写乌鸦,反映其黑:“任凭怎样的清溪洗涤/寻不出一片洁白的毛羽”。这符合乌鸦之特征。某些心与乌鸦一般黑的人与此何其相似!吟咏对象的品性也与所寓之意相切合,无疑,此诗选用吟咏对象也很恰当。《小草》《百花园·牵牛花》《两只轮子》等诗也都是这方面的佳作。

(五)不露声色

抒发强烈的情感,有时,诗人并非在诗中大肆渲染,而是看似不经意写来,却于不经意间抒发了强烈的情感,所谓“不露声色”。凡是完全寓情于事(景或物)之中的诗都可视之为“不露声色”。这类诗,大都含蓄蕴藉,却不影响其抒发强烈的诗情。麦芒的不少诗便达到了此境界。其《一九六○年》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斑驳冰凉的烟筒里/怎么也冒不出/一缕/烟//大眼/瞪小眼”。凡有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经历的读者都不难理解此诗。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间,天灾造成了全国粮荒,人们受尽了饥饿的折磨。楚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1959-1961 三年自然灾害长篇纪实》以长篇纪实的形式反映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具体情况。而麦芒的《一九六○年》则以诗形象地反映了“三年自然灾害”中的粮荒“斑驳冰凉的烟筒里/怎么也冒不出/一缕/烟”,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干着急、束手无策“大眼/瞪小眼”。其情感的抒发可谓不露声色,耐人寻味。《品读汉字·厂》也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佳作之一。此诗仅三行四字:“人去/楼/空”。诠释汉字“厂”的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看,是在记叙“人去”,描写“楼/空”,实却是含蓄地反映某个(某些)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之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造成此情形的责任者的强烈的不满,对失业工人的深切的同情,并含有反思之意。此诗抒发的情感真挚强烈,而不露声色,这也反映了诗人笔力的老道。如此之作,动人心弦,也耐人寻味。

麦芒的诗,抒发的情感真挚强烈,来自于诗人对时代的真切感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对人生的真切感受等。他写诗总是有感而发。而且其感受是独特的,正如黑格尔所言的“这一个”。如此感受,大都具有普遍性,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因此,麦芒的诗,往往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故乡威信·扎西会议地址》便是这方面的佳作之一。“六十年前/来了一名高个儿导演//中国,从此便开始/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此诗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将扎西会议的重大意义表现得如此形象生动,诗人的感受也书写得如此真切独特。《红色的土地》也是这方面的佳作:

三万铁流

曾经来过这里

毛泽东、胡锦涛、习近平

曾经来过这里……

这里的土地是红色的

我们要把它 变绿

这是一首六行诗,写红色革命根据地,由过去到现在、未来“这里的土地是红色的/我们要把它变绿”。这里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土地是红色的”代指红色革命根据地,“要把它变绿”之“变绿”代指变成生态文明之地。这是诗人的感受,真切而独特,能引起相同感受者的共鸣。《雕像》同样是这方面的佳作。此诗结尾将所吟咏的一座“雕像”比喻为“好厚一部书/谁能去解读”,有着诗人真切的感受,而且是独特的感受。

由此可见,麦芒的诗具有真挚强烈情感的情感美,动人心弦。

二、独特深邃的思想美,给人启迪

当代著名诗学理论家、批评家李元洛曾经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诗的思想的至关重要性:

真正的诗,是美好的感情的产儿,也是美好的思想的骄子。

珠贝,是大海的宝藏,感情化、意象化与个性化的高尚而深刻的思想,是诗的珍珠。

麦芒的诗,便是属于“美好的感情的产儿”“美好的思想的骄子”。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感情化、意象化与个性化的高尚而深刻的思想”,让其诗具有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高度,给人启迪。麦芒的诗具有“感情化、意象化与个性化的高尚而深刻的思想”,突出地表现在善用辩证法,形象地揭示深刻哲理。英国大诗人雪莱对诗运用辩证法有过精彩的论述:“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了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了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麦芒的诗善于运用辩证法,形象地揭示深刻的哲理,便与雪莱的说法不谋而合。其八行诗《艾青》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一场战争

雕塑了

一个诗人

一场浩劫

复活了

一颗诗心

诗之神

永远年轻

此诗写现当代诗史上大师级的诗人艾青,巧妙地运用了辩证法,使诗人艾青的形象跃然纸上,并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具有独特深邃的思想美,给人启迪。“一场战争”尤其是非正义战争与“一场浩劫”都属于“最丑陋的东西”,因为它们毁灭生命,给世间带来的是人祸。然而,在《艾青》中,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了美”,美就美在“雕塑了/一个诗人”“复活了/一颗诗心”,并且使“诗之神/永远年轻”。“永远年轻”的“诗之神”艾青在“战争”与“浩劫”中获得重生。此诗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困境、逆境、苦难等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能造就人,成就辉煌。这是我读此诗的一种感受,或许其他读者从中可以获得别样的启迪。这也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巴金》《成功与失败》《独秀峰》《感受乡村》与六行诗《动物园》等诗也都是具有独特深邃的思想美,给人启迪的佳作。

三、与众不同的意象美,强化诗意

诗的意象是人的主观意念(情思)与客观物象的和谐统一,是营造一首诗的意境的具体构件。善于经营意象的诗人,其诗必然具有意象美,意境美,富有诗意。麦芒无疑是善于经营意象的诗人。其诗与众不同的意象美,美化了意境,强化了诗意。他的诗以小诗居多。一两行的小诗,篇幅有限,因而采用了的、最多的是单一意象,也即单个的比喻式意象、象征式意象、描写式意象、“化美为媚”的意象等。这些单一意象,大都具有独创性,创造了新颖别致的意境,强化了诗意。不过,其一两行诗中也有运用了意象组合的,这充分体现了麦芒经营意象的高超能力。比如:一行诗《瀑布》“是怒吼,是呐喊,也是高歌”,借助诗题组成三个比喻式意象,而这三个比喻式意象又组成并列式的意象组合,从而,美化了意境,强化了诗意。在麦芒的篇幅稍长的小诗里除了运用单一意象之外,还较多地恰到好处地采用了意象组合,如通感式组合、并列式组合、集聚式组合等,营造了与众不同的意象美,美化了意境,强化了诗意,也使其诗明显有别于某些毫无诗意的“口水诗”。《闲言碎语·小贩》是一首三行诗:“不分四季,走街串巷/把一丝丝温暖和乡音/奉送到你我手上”。“乡音”本是听觉形象,在此诗中却转换为触觉形象的“奉送到你我手上”,由此构成了通感式的意象组合,也构成了与众不同的意象美,美化了意境,强化了诗意。《写于第28届奥运会·女大力士唐功红》,赞美了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唐功红在奥运会上表现出来的勇于拼搏的可贵精神:“——最后一举/举起《义勇军进行曲》//顶天/立地”。本来,“最后一举”“举起”属于视觉形象,“举起《义勇军进行曲》”便由视觉形象转换为听觉形象,也就构成了通感式的意象组合。《妻》是一首十二行的诗,其中有三个单一的比喻式意象“妻是一件衣裳”“妻是一根拐杖”“妻是一盏油灯”,这三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式意象构成了博喻意象组合,也是一种并列式的意象组合,美化了诗的意境,真切地反映了妻子是“我”在生活中、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支柱,妻子对“我”的爱与“我”对妻子的爱皆在独特的意象及其组合之中。《人到晚年》是一首八行诗:

花瓣凋残了

——枝叶还在

太阳落坡了

——余光还在

牙齿掉光了

——心跳还在

人到晚年了

——信仰还在

其中,有单一意象,也有意象组合。前三节,每一节分别有两个描写式意象,两个描写式意象又构成并列式的意象组合,这三节也构成了更大的并列式的意象组合。而前三节与最后一节又构成了集聚式的意象组合。所谓意象的集聚式组合,是指围绕一个中心意象,诗中的其他从属的意象向内聚集。在此诗中,中心意象便是“人到晚年了/——信仰还在”,前三节的意象都属于从属的意象,围绕“人到晚年了/——信仰还在”这一中心意象向内聚集。于是,这首诗的意象组合又体现出了多样性。于是,此诗的意境得到了美化,诗意也得到了强化。

四、别具一格的时空美,耐人寻味

时空美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一首诗给人艺术美的享受的重要因素之一。麦芒的诗善于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具有别具一格的时空美,耐人寻味。我很欣赏《十六与六十》一诗。因为此诗营造出了超越时空的艺术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此诗,我不禁想到了现代著名诗人曾卓的力作《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这首诗围绕“我遥望”来谋篇布局:一方面是“我”年轻的时候,遥望“六十岁”(年老的时候);另一方面是“我”年老的时候,有时“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前者,“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后者,“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这就营造出了超越时空的艺术美。麦芒的《十六与六十》与曾卓的《我遥望》都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美,但二者同中有异,异曲同工。《十六与六十》共三节十二行:“十六岁时/我喜欢寻觅/寻觅在花丛里/寻觅在霞光里/寻觅在醉人的憧憬里//六十岁时/我开始回望/——月亮是缺是圆/——海水是淡是咸/——脚印是深是浅//十六与六十/两首迥然不同的 诗!”其中,从“十六岁时”到“六十岁时”,这是时间的超越。从“花丛”“霞光”到“月亮”“海水”“脚印”,这是空间的超越。而“喜欢寻觅”到“开始回望”,将时空连接起来,也是诗在结构上由“起、承”而“转”,到最后一节“十六与六十/两首迥然不同的 诗!”则实现了结构上的“合”。这类似于古代格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法,体现了艺术上的完整性。而诗人的感受也在时空的超越中实现了由浅至深的超越。自然,其感受也有别于曾卓《我遥望》表达的感受。因此,《十六与六十》并未因有《我遥望》在前而显得逊色。麦芒的诗具有别具一格的时空美,耐人寻味也就由此可窥见一斑。

五、新颖别致的语言美,令人愉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的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麦芒从事新诗创作多年,自然重视并善于驾驭语言。其诗具有新颖别致的语言美,令人愉悦。

(一)人人心中皆有、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

麦芒的诗,展现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换言之,就是展现了语言的独创美。正如德国著名美学家歌德所说:“现代最有独创性的作家原来是这样,并非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新东西,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像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麦芒的不少诗便“能够说出一些好像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展现了语言的独创性。更令人赞赏的是,其诗不仅仅“能够说出一些好像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而且具有人人心中皆有、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无题》之第十五首诗,便是这方面的佳作。全诗仅有两行:

我活着,我思索

一半是冰,一半是火

本来“水”与“火”势不两立,所谓“水火不容”。然而,在此诗中“冰”(由水凝成)与“火”组成了矛盾结合体,且与“我活着,我思索”浑然一体,便颇具新意,具有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观历史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生意做得太大/竟然买卖一个国家”,以做生意来写政客,写其本性就是做大买卖,买卖国家,用语新妙,具有独创性,也可谓具有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人物速写·冰心》“一个‘爱’字/写了一辈子//一辈子/写了一个‘爱’字”,写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冰心,并非玩颠来倒去的文字游戏,而是巧妙地概述了她爱的一生,写作的一生。言下之意,冰心出于“爱”而写作一生,写作一生也就仅写了一个“爱”字。而此“爱”字蕴藏的含义,诗中并未明言,这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读此诗,结合冰心的生平、思想等,我们不难感受到此“爱”字蕴藏的含义,包括对国家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写作的爱,对读者的爱,等等。此诗语言具有独创性,具有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令人愉悦。像如此具有人人心中皆有、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的佳作在《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还有不少,限于篇幅,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二)以一概万、含蕴丰富的语言之美

麦芒的新诗创作以小诗见长。关于小诗的界定,麦芒在《麦芒诗抄》附录之《谈谈我对小诗艺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认为“把小诗界定在1-12行较为合理”。对此,我表示赞同。其《麦芒小诗精选》收录的都是小诗,最短的一行,稍长的九行、十行、十一行,最长的也就十二行。《麦芒诗抄》收录的新诗也以小诗居多。但其诗篇幅短小而含蕴丰富,也即具有语言的精炼之美。当代著名诗学理论家吕进曾如此阐述诗家语的精炼之美:“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是诗家语的美学。诗人总是两种相反品格的统一:内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这颇有见地。“语言表达的吝啬”,就是写诗在用语上要惜墨如金,而不能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当然,惜墨如金,还得以一概万,含蕴丰富,这也正如吕进所说的“内心倾吐的慷慨”。麦芒的小诗便有不少佳作达到了吕进所言的“内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的“统一”,也即具有以一概万、含蕴丰富的语言之美。其代表作之一的《雾》仅一行,却含蕴丰富,令人寻味,自不必多言。《老子》一诗,仅有二行“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点也不显得老”,却以一概万,含蕴丰富,耐人咀嚼。诗题中的“老子”一语双关,既指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又指其著作《老子》。诗中写到的“两千多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不算长,而对一个人来说则相当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能活百岁的寥寥无几,即便是当今,百岁老人在总人口的比例还是少的,何况是“两千多年”呢!然而,此诗中却说老子“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点也不显得老”。显然,“老子”之“老”的字意在这里已转移为“一点也不显得老”的“老”了,变成了“陈旧”“过时”等同一语。其言下之意,《老子》对后世的影响大,影响了两千多年,直至今世。现在,国内有不少传播传统文化的场所还在讲解《老子》,并利用老子的《道德经》来教育孩子,由此可见老子的著作影响力之大。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也因此并未在人们的心中老去。诗中的潜台词是,老子及其著作《老子》等必定影响更远的将来。若要详细论述老子及其著作《老子》等对后世的影响,非得撰写一部相关的接受史专著不可。然而,此诗仅以二行十四字“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点也不显得老”就艺术地概括了这一切。麦芒的诗具有以一概万、含蕴丰富的语言之美也就由此可窥见一斑。

(三)巧妙地化日常语为诗家语之美

麦芒的有些诗,“寻奇语”,借助新奇的想象构成了语言的新奇美,所谓“以奇制胜”。比如:其《读史札记》中的诗《爱新觉罗·溥仪》,仅两行“从云端里摔下来/风雨成一个句点”,却非同一般,想象新奇,语言新奇,将末代皇帝溥仪的命运表现得那么准确,那么形象。这可谓“以奇制胜”,其语言的新奇美之中又含有典雅美的成分。如此“以奇制胜”驾驭语言,难度较大。但这还不属于最难的。最难的正如当代著名诗学理论家吕进有关化日常语为诗家语的精辟的阐述:“诗人善于驾驭一般语言,才能见出他的功力。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这是大诗人的风范。”“用不加提炼的日常语写诗,是摧残诗美的最好手段,读者读到的不是诗,而是美好诗意的非诗表达。绝对地说,诗就是诗家语而已,不能体悟、把握诗家语精妙的人不可能是诗人。”麦芒的更多的诗善于巧妙地化日常语为诗家语之美,达到了吕进所说的“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之境界,而无“用不加提炼的日常语写诗”之弊病。其入诗的日常语是经过提炼的,只是这种提炼有时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明显罢了。如《菜市场》中的《大白菜》与《茶》都是巧妙地化日常语为诗家语之美的佳作。前者是两行诗:“要数你的价钱最便宜/人们一天也离不开你”。这是以“日常语”入诗,不过,此“日常语”是经过诗人提炼过的,也就在不经意间化为“诗家语”,具有语言的质朴美,也具有诗意。后者也是两行诗:“早晚一杯在手/日子越泡越浓”。这也是以“日常语”入诗,但巧妙地以“日子”替代“茶”,便成为“用浅近语言构成奇妙的言说方式”,具有“巧妙地化日常语为诗家语”之美,语言的质朴美之中又含有新奇美的成分。由此亦可见,麦芒的诗具有不同风格的语言美,诗人也具有驾驭语言“点铁成金”、化平常为奇妙的高超的能力。

(四)语言建筑之美与和谐的音律之美

麦芒的诗的语言具有建筑之美与和谐的音律之美。其语言建筑美表现在有些诗行的排列能凸现诗的思想内容。如《夜半歌声》中的最后一节:

寒风里

雪花中

一支拐杖

此诗行的排列形状像“一支拐杖”,具有语言的建筑美,又强调了“傲然而立”四字,也即语言的建筑美与诗表达的思想与内容相统一,凸现了诗的思想内容。《听阎崇年讲述历史》(外三首)之《感悟〈红楼梦〉》的诗行排列也具有建筑美:

好深一口井

好大一匹山

好高一座峰

绿

这里,“绿白黑黄红”五字,一字一行排列。这五字组成的五行诗,若由上朝下看,就像是“一口井”,而由下往上看则如同“一座峰”。此诗的语言排列具有建筑美,同时强调了“绿白黑黄红”五字,凸现了《红楼梦》的博大精深,色彩斑斓。其诗的语言建筑美与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浑然一体。

麦芒的诗的语言也颇具音律美。如何展现其音律美?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押韵展现了语言的音律美。《扎西往事》《昆明的风》《红豆》《一条河》《钟声》《矿难》《搽皮鞋》《我只想》《给妻》与诗人的处女作《小公鸡》等诗都是押韵的,而且每首诗一韵到底,不换韵。如《扎西往事》,全诗押韵,采用的是现代诗韵“十三辙”中的“言前”辙,首行起韵,韵脚有“间”“前”“天”“员”“山”,一韵到底,具有语言的音律美。也有的诗则换韵,如《食品摊》,押韵先采用现代诗韵“十三辙”中的“言前”辙,韵脚有“点”“钱”;后转韵,采用现代诗韵“十三辙”中的“江阳”辙,韵脚有“响”“囊”。如此,其诗也就展现了语言的音律美。这些押韵的自由诗可以视之为半自由诗。

二是通过平仄相间、音步(顿)大致相当等展现了语言的音律美。新诗中,有押韵的半自由诗,也有不押韵的自由诗,而以后者居多。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这也是自由诗在韵律上的一种自由。在《麦芒诗抄》《麦芒小诗精选》中,不押韵的诗还是占了多数。不过,尽管不押韵,但通过平仄相间、音步(顿)相当等也展现了语言的音律美。如《为了躲避风雨》的最后两行:“只有天边那轮弯月/读懂了你的那颗心”。以普通话来考察,其平仄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其中,轻声“了”“的”作平声看待)这两行诗平仄相间,两行音步(顿)也大致相当。因此,尽管此诗不押韵,但也展现了语言的音律美。

此外,麦芒的诗还具有新奇的想象美,由于其想象美已由意象美、语言美等体现了出来,又限于篇幅,我也就不再具体阐述了。

六、结语

综上所述,麦芒的新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笔触伸向社会的多个层面,伸向生活的深处,伸向风土人情,伸向人们的心灵深处等,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其诗展现了色彩斑斓的诗美,艺术感染力强,引人入胜:真挚强烈情感的情感美,动人心弦;独特深邃的思想美,给人启迪;与众不同的意象美,美化意境,强化诗意;别具一格的时空美,耐人寻味;新颖别致的语言美,令人愉悦,其语言美又主要表现为人人心中皆有、笔下全无的语言之美,以一概万、含蕴丰富的语言之美,巧妙地化日常语为诗家语之美,语言建筑之美与和谐的音律之美。故而,麦芒及其诗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693页。

②[清]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四溟诗话 姜斋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50页。

③[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94页。

④ 李元洛:《诗美学》(修订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第74页。

⑤[英]雪莱:《为诗辩护》,缪灵珠译,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06页。

⑥《歌德文学语录选》,程代熙译,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115页。

⑦⑧吕进:《现代诗学的辩证反思》,《现代诗学:辩证反思与本体构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2页。

⑨ 吕进:《现代诗学的辩证反思》,《现代诗学:辩证反思与本体构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3页。

猜你喜欢
麦芒意象诗人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麦芒上的风景
麦芒
“诗人”老爸
愤怒
人间的事
五月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