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辅导员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2018-11-12 11:19阎艳萍
理论观察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德新医改辅导员

阎艳萍

摘 要:新医改强调全面深化医疗改革、医保改革和医药改革的联动,其主要含义是医德建设。医德建设对于新医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首先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存在的医德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指出了其在学生医德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医学生思想成长的特点,提出了辅导员对医学生医德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辅导员;医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6 — 0061 — 03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德的重要性

新医改强调了深化医疗改革、医保改革和医药改革的联动改革。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制度,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医生救死扶伤、勇于奉献的高尚医德更为重要。医术不够精湛,无法解决病人的痛苦,这必然不行;但同样,如果医生医术很高,却不肯为病人全力救助,或过度医疗,这更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新医改正在努力推进,然而效果却并不是很乐观,市场逐利的现象在医生群体中屡见不鲜,这必然导致医疗人文精神的缺乏〔1〕。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倡导医德教育,对于规范医疗行为、调节医患关系、维护医疗秩序大有裨益。

二、当前医德的现状

(一)医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患矛盾问题时有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不理解和偏见,但医务人员的医德问题也是产生医疗问题的重要原因〔2〕。当前医务人员医德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1.逐利现象。医疗卫生单位本来应该是以“社会效益”作为首要目标的,但一些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却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正逐步降低,利润和创收成为了医院运营管理的绝对首要目标〔3〕。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医疗卫生单位甚至给科室和医生下达了经济性指标,最终导致患者只要进医院,不管得了什么病,都得从头到尾做一套检查。

2.服务态度有待改善。医院本是为民服务的公益性场所,然而一些医院因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也不愁“客源”,有些医务卫生人员在为患者接诊治疗时态度冷漠、缺乏热情,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患者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甚至心情烦躁产生抱怨,服务态度有待改善。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医患矛盾中的绝大部分是由于医务卫生人员的服务意识差、语言沟通不到位引起的〔4〕。

3.责任感有待增强。增强医务卫生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可以促使他们提高医疗技术,可以避免很多医疗事故发生。有部分医务卫生人员没有担当精神,不仅业务能力较弱,而且对患者的检查、问诊不仔细,时常草率处理,有的因为疏忽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最终造成事故。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体制分配问题。医疗卫生事业本应该是为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服务患者和追求社会的效益。但由于我国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来源靠医院创收,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弊端。部分医疗单位和医务卫生人员更加看重经济效益,甚至单纯追求单位的经济收入,使医德建设的根本宗旨被一点点淡化,最终出现医德水准不断下降的局面。

2.医务人员价值观失衡。当今社会的拜金主義、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从业人员,以服务患者、服务社会为乐的价值观一点点失衡,一些医务人员转而疯狂追求物质利益,追求医术与金钱所谓的“等价交换”,医德水平出现下滑。

3.传统医德失守。从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可以看出,我国从古时候的传统医学就非常看重医德。如龚延贤《医家十要》的第一要便是存人心,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提出: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都要一视同仁;凡大医者, 无不严谨治学、恪守医德。

然而,身处复杂的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在面对诱惑时,没有办法继续遵守传统医德标准。同时,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已形成, 但一些人并未将其作为行为准则,医德医风问题日益突显。

三、辅导员对大学生医德教育的作用

教师要身正为范,为学生树立楷模。老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不仅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这比专业只是和技能更能影响一代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一)传道与引导

目前我国医学院大学生的德育课程占比非常少,通过对医学专业课程的调查发现,关于医德教育的学分只有5-10分,以《医学伦理学》为主,辅助以心理学等少数课程,只占总学分的2%-5%〔5〕。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医德教育专业教师的水平也良莠不齐,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照本宣科,专业知识也不够扎实,教学局限于医学案例介绍,导致医德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薄弱。

对学生进行医德培养的另一个途径便是临床实习。临床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是学生从学校踏入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辅导员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以及良好的医德。然而,个别临床教师不仅技术不精,而且责任心不强、道德堕落、价值观失衡,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辅导员正确的引导。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发挥“传道”的作用。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医德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医德教育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医学院的辅导员一般都比较年轻、思想较为活跃、精力旺盛,这是一个优势,这样的教师易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要通过多种方式将正确的医德传授给学生,向学生传递医德正能量,做好医德的传播者。再者,传道需要言传身教,辅导员作为具有特殊优势的“传道人”,会全方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组织与指导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传道和引导时,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学生才行。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力量,在医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辅导员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定时、及时的为医科院校大学生组织德育教育课程、讲座等,做好医德的组织者。现在辅导员很多都是年轻刚毕业的新教师,他们能够胜任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缺乏相应的经验。此外有些医德教育内容陈旧,脱离当前实际,教育模式单调,没有很好地发挥辅导员应该的医德教育功能。现代以及未来医学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不再仅是单纯的治病,更要将重心放在人类的精神健康上。

(三)系统化教育

辅导员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将医德教育看作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应付学校的任务检查。并且现在的医德教育绝不是简单的校园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他更需要社会的参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6〕。这就需要辅导员在进行医德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整合资源的意识,充分理解医德教育的层次性与整体性,在进行教育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多方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引导学生在社会时间中感受医德,提高医德教育的实用性。

四、辅导员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辅导员是医德教育最直接的工作者,必须加强心理学、教育学、道德伦理学等的理论学习,时刻关注社会、医疗、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和作为医务人员的崇高的使命感。

(一)抓住关键时期

按照大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规律,将医德培养同样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和社会化过渡期〔7〕。

1.萌芽期

大一、大二的学生没有稳定的专业思想,是医德教育的萌芽期,辅导员要利用好这个医德教育的切入时期。在这个阶段中,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大学生梳理正确的学医从医的理想。主要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新生入学的医德教育启蒙。在大学生刚步入校园,对一切充满未知和好奇的时候,让其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职责,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最容易接收思想灌输的时候。让大学生理解学医不仅是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医德观念的学习与树立,培养高尚的医德的,练就精湛的医术,这些事关患者的安危。可以在开学典礼上带领学生宣誓,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为新生举办专家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有的责任和使命,用专家的实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可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博物馆、医史博物馆,让学生了解医学的发展史,感受榜样的力量。

2.成长期

医德教育的成长期主要是大三,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的阶段,这是医德教育的突破期。这个阶段辅导员主要帮助学生将医德认识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学习、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专业老师协助开展社区义诊活动、到敬老院向老人传授保健知识等。通过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医疗事业现状、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对于“良医”的认知。

3.社会化过渡期

医德教育的社会化过渡期是大学最后两年,在这两年学生临床实习对医德影响至关重要。这个阶段需要辅导员配合、协助临床老师进行医德教育的实践与巩固。这个阶段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期,真正有效的医德教育也正是在医疗实践中进行的,辅导员应更加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经常深入实习医院,配合医院进行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在每个阶段都不应松懈,在医学院校进行学习的5年中,医德教育不应间断。要定期开展医德主题例会。辅导员可以把医德教育内容分解后,每次进行医德专项班会活动,并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医德素养培养。

(二)多种途径渗透医德教育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起着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阵地,邀请医德楷模校友到学校演讲,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在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中,要注重个性化管理并进行医德精神的渗透。

首先严谨工作作风是医学生的必备素养,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要为人师表,处理学生问题能做到公平公正、公私分明。再是要培养学生对待病人的正确心态,这需要辅导员自己要先做到欣赏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三是辅导员要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关注家庭对学生医德培养的影响,与家庭形成联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医德。

(三)形成多种机制,奖励医德楷模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院协会就认识到人文精神欠缺和社会科学基础贫乏的医生,在工作中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差〔8〕。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从业医德奖学金”,奖励那些在医德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医生。我国医学院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辅导员可以向学校申请资金,进行“医德奖学金”的设置,提高学生对医德的重视程度。

当今的医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更需要作为思想引领者的辅导员进行导航,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医德教育培养,让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承担起自己的神圣职责。

〔参 考 文 献〕

〔1〕李大军.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满意度调研报告〔N〕.人民日报,2017-09-18,(03).

〔2〕卫红,卫军,方亚军.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与防范〔J〕.医学与法学,2013,(03).

〔3〕魏海斌,周元明.医学史视角下医学与人文冲突成因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04):52-56.

〔4〕羅才贵,孟昭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思考〔J〕.中国医学管理,2016,26,

(09):58-60.

〔5〕王玉莲,刘燕,尹红新,吴子奇.关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量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03):61-62.

〔6〕胡凌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7〕蒋广根.医科生医德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09).

〔8〕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医德新医改辅导员
浅谈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新医改政策下大学生医保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工会工作的探讨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对聘用人员管理的思考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有为”也应“有位”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