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班团支部建设研究

2018-11-12 03:58孟庆辉
关键词:青年学生高校

孟庆辉

【摘 要】论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高校基层班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对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一些班团支部建设的建议和举措,对基层共青团改革和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class youth league bran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work. In view of these circumstanc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youth league branch are put forward,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關键词】基层班团支部;青年学生;高校

【Keywords】grass-roots class youth league branch; young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090-02

1 引言

高校基层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团组织单位,它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最紧密,是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助手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军。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因此做好高校基层班团支部工作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成才以及学校甚至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 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高校对基层团支部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对各个院系基层团支部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甚至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不足。一方面,基层团支部的日常管理由各个学院团委负责,由于各学校,以及各个院系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校内各院系的团委书记都是由辅导员来兼任,而辅导员按照学校学生人数配比严重不足,学生工作事物繁忙导致辅导员无暇顾及班团支部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团委对各院系的分团委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团的工作资金支持有限,各院系本身也不够重视本院系团委工作,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一些重要的团活动中,致使基层班团支部活动内容单一,缺乏自主性。

2.2 班团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目标不明确

由于高校对基层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多都没有出台适合本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或指导手册,也没有对基层班团支部工作内容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这就导致各二级学院班团支部缺乏一套可信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团支部的工作内容也大多仅限于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内容,比如团费的收缴、团员评优、奖助学金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等工作,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因而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2.3 班干部职责不明确,责任意识不强

班干部建制不全或过于臃肿,每个班应根据各自具体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班干部,比如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女生委员、文艺委员等,不一定每个班级都需要这么多班委,各班应根据自己具体班级人数来确定班委的多少,比如在25人或以上的班级,班委应配置健全,25人以下的班级配置5~6名班委较为适宜,班委的合理配置会避免班级管理出现推诿、乏力,可以提高班级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选出的个别班委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足,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大多数班委在工作上分工不够明确,不知道自己具体负责做什么,基本上班长和个别班委把所有的工作大包大揽都做了,但吃力不讨好,最后矛盾都集中在真正做事的班干部身上,如果班干部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最终会激化矛盾从而导致整个班级纪律涣散,一盘散沙,失去活力。

2.4 班团支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引领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较多,这些学生在面对眼花缭乱的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冲击也比较明显,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以自我为中心个人意识强烈,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学生的家庭教育培养片面导致个别学生道德素养下降。仅仅依托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并不能足以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3 高校基层班团支部的一些改进举措

3.1 加强团支部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班团支部制度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制度的建立应根据院情、系情从本班实际出发,要符合自己班级的特点,宽严适当,便于遵循。团支部制度建设包括:定期召开团员民主生活会,定期以班团支部开展团日活动,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如上课迟到、旷课的惩罚措施,团费收缴,团员发展,是否积极参与校内活动,是否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以及优秀团员推荐表彰,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奖学金、助学金获得者的民主推荐的政策等。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团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利于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执行和监督。

3.2 加强团支部干部培养,提高团支部综合活力

校团委不仅要坚持长期开展大学生骨干培训,同时各二级院系也应当开展基层团支部干部培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学生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把班级建成团结积极向上的有活力的学生集体。在班干部培养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给予班干部适当的点拨、指导,尤其是刚上任的班干部,他们对新组建的班委有一定的磨合和适应期,此时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如何对班级进行管理,如何以班为单位开展活动,让每个班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在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 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2]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也是在新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建校园品牌文化能够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基层团支部周期性的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举办雷锋月系列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毕业展演等,根据各院系的专业特点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特色,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渗透作用。

3.4 以党建促团建,发挥党员在基层团支部中的优势作用

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表明党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班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和先进性,通过党员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基层团支部建设,深化团员意识把广大学生团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加强高校基层班团支部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应加强基层班团支部制度建设,以党建带动团建,要引导思想建设,促进完善组织建设,带动干部队伍建设,带动工作发展,树立组织良好风气[3];积极培养培养大学生骨干,提高班干部综合素养;根据院系特色创建自身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切实提升基层班团支部的活力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光明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第六部分)[EB/OL].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18/content_121647.htm.

【3】郭晓妮.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机制探究[J].品牌,2014(12):169-171.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高校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