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绘本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11-12 09:46余春霞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既是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学生实行德育的关键组成。其中绘本作为用简单的图画与文字去呈现深刻内涵与人生哲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接受度会更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简介:余春霞(1974—),女,福建省厦门市彭厝学校副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绘本教学当中,有着许多蕴含德育内容的题材,能够对学生有效渗透德育。本文通过深挖小学语文绘本教学中的德育价值,采取一定的方式挑选合适的绘本,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触与更好的感悟,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健康快乐成长。

一、选择适合小学德育的语文绘本读物

1. 学会感恩

现代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众星捧月”般的存在,许多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甚少对父母的爱有所感恩,更谈不上去照顾他人感受,关爱他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让学生在感受到爱意的同时,也能够学会感恩。具体来说,教师可推荐《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爱心树》等绘本。

2. 学会交往

小学生之间的友谊非常单纯,他们喜欢和同学、朋友一起玩,但是往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表现得过于自我,不太擅长与他人相处,导致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太稳定,而朋友之间的误会与不理解很有可能会对其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有所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选择合适的绘本读物,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朋友交往,照顾他人的感受,可推荐《你真好》《狼狼》《帝企鹅古古乐》《我有友情要出租》等绘本。

3. 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许多学习、生活方面的习惯都是在这一时期养成的,这一时期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唯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绘本读物中去得到感悟,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推荐《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大卫上学去》《小魔怪要上学》等绘本。

二、引导学生领悟绘本读物中的德育价值

1. 欣赏图画,形成美好品质

绘本读物中的图画是其最大特色之一,不仅有着美丽的画面,同时有着绚烂色彩、夸张形象以及鲜明对比。当小学生在欣赏图画时,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气息的熏陶,此时渗透德育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美好的向往,进而形成美好品质。

在绘本读物中有着大量且丰满的形象,并且包含美好的品质,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从中学会担当、诚实、勇敢,对学生的性格养成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而绚烂的色彩更是小学生与文本沟通的关键桥梁,大量实践表明,我们的大脑对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与联想,能够左右人们的情绪。比如,蓝色让人感到忧郁,红色让人感到激情,粉色让人感到柔和,等等。绘本读物中的色彩大多为积极正面的,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积极、乐观、健康的情绪,进而有效促进他们美好品质的形成[1]。

2. 阅读文字,感受美好品行

所谓绘本,也即分为“绘”与“本”,除了图画,还有一定的文本,绘先行,而本紧随其后。并且对于大多数的绘本读物而言,其文本语言都極为简洁且风趣。实际上,绘本中的文本内容都是基于儿童的口吻所说的话,浅显易懂,并不需要过多解读。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绘本时,结合文本便能够让图画所表达的内容更为立体,以此去展开德育渗透,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品行。

比如,由安东尼·布朗所创作的《我爸爸》《我妈妈》系列绘本,其中的文本语言内容精简且富有趣味性,同时用排比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们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是进行亲情教育的不二之选。“我爸爸真的很酷!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他一跳可以跳过月亮,还会走钢丝,而且不会掉下来。”“我爱我妈妈。而且你知道吗?妈妈也爱我,而且会永远爱我。”这是从中摘选的文本语句,非常的朴实无华,但是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心灵震撼,能够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爸妈对自己的点点滴滴,进而感受到爸妈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学会如何向爸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2]。

3. 品味内涵,领悟美好心灵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但其方式还是会让学生感受到些许刻意,并且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倘若教师一直沿用这样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则会愈发减弱。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对绘本读物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对其中的美好内涵有所领悟,这样的德育才能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生从《动物小说》系列绘本所讲述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中,能够感悟到其中所表达的人类本性,既蕴含了众多人性光辉点,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同样也有人性黑暗点,如自私、欺骗、贪婪等。又如,《给大象拔刺》这一绘本读物当中,赤脚医生从最开始害怕大象,到最后和它成了朋友,这样的奇妙故事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此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问:“赤脚医生为什么能够和大象成为朋友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会深入阅读绘本,从中体会到通过乐于助人便能够受到他人诚心相待的道理,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完全不用刻意去对学生进行德育,一切都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绘本所得到的感悟,这样的德育效果才会更加持久。

三、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强化德育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绘本作为教学资源同样需要进行再度开发,同时教师应采取一定的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融入绘本精彩内容中去,进而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1. 角色扮演

在绘本教学中,角色扮演是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去动手动脑,对绘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结合教学需要,教师可适当删减角色,保证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比如,《会飞的抱抱》就是一本讲述爱的传递的绘本读物,内容中有多达10个角色,所以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挑选妈妈、阿文、奶奶、小曼、波波小姐这5个易于理解的角色,让学生去进行信件传递的表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亲情与友情的珍贵,透过信件的传递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绊。

2. 调整情节

在小学语文的绘本教学当中,教师要将绘本读物中的故事内容凸显出来,以此为基础去渗透不一样的德育主题,进而提升德育效果。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对绘本读物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们能够对其中的故事内容与人物情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有所感触。比如,在《胆小的老鼠》这本绘本当中,原本故事内容的最后,大黄猫之所以被困住,是因为小老鼠在逃跑过程中的巧合而已,而为了在教学中渗透“战胜恐惧”这一德育主题,教师便可对其情节进行调整,使其成为小老鼠自己想到的办法。如此一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也就让更多学生认识到,在遇到恐惧危险时,要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去找寻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绘本的图文优势,去深挖绘本故事中的德育素材,利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向学生们讲述其平日里难以理解的人生哲理。绘本教学很好地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空洞乏味的德育方式,而是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当中去领悟与感触,让爱与被爱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学生心中,进而促进其道德素养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帮助其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胡 蝶.绘本在小学语文低段中的德育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28):25-26.

[2]王 坤.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 教育观察(下半月刊),2017,6(8):99,101.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