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构建与实施策略

2018-11-12 09:46李腊先
教师·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培研修名师

摘 要:送教下乡培训是“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的重点项目之一。送教下乡培训重在采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诊断示范、成果展示等手段,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湖南省桃源县从2015年开始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不断总结和反思,改进培训方式,通过实践,构建了以任务清单管理的“362”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深受乡村教师喜爱,且能有效提升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文章从模式构建、实施策略及成果反响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362”;送教下乡;模式构建;实施策略;任务清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2

作者简介:李腊先,女,高级教师,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部副主任,“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国家级主讲教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教师课程专家,湖南省首批培训班培养对象,常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专家委员会成员,常德市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湖南省桃源县(以下简称“我县”)作为全省首批“国培计划”项目县,三年来通过送教下乡培训了3000多名教师,对各乡镇学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示范和业务支持,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促进了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这既使送教团队成员从中得到提升,又使参培学员得到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了双惠双赢。

在送教下乡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主线,通过聚焦主题,送教送培,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指导校本研修,完善了支持服务体系。我们突出主题,体验过程,注重效果,构建了“362”实施模式,并辅以任务清单管理,立足一线教师需求,不留死角留痕迹,不求规模求效益,确保人人受益,获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

一、“362”实施模式构建

“362”实施模式中,“3”是指训前三到位,即把握需求到位、团队建设到位、方案落实到位;“6”代表训中六步走,即指训中的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阶段;“2”是指训后的两落实,即成果整理,落实成果的指导与运用。

二、“362”实施模式实施策略

1. 训前“三到位”

为了确保送教下乡培训顺利实施,我们在训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了筹备工作。

(1)把握需求到位。按需施训是我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做法。在组织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回应需求:①送教需求诊断准。为了进一步弄清我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乡村教师对于专业培训的现实需求,我们根据“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要求,精心设计了包括18个选择题、3个问答题,涵盖乡村教师培训各方面因素的调查问卷,并组织了八个调研小组对桃源县范围内28个乡镇的中小学800多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反馈以及听课、座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诊断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在湖南省国培办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等级。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县2017年乡村学科教师对于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参与需求”“课程需求”“形式需求”几个方面。②送教需求覆盖全。其一是学科培训需求覆盖全。每年培训结束后,我们会及时分项目、分学段、分学科将已经参训了的教师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作为年初遴选培训对象、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对于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需求,我们采用联合送教的方式。2016年我县联合常德市的项目县——石门县和汉寿县,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心理健康、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信息技术、初中地理六个科目的学科教师开展了送教下乡培训,采取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需求分析、示范诊断、成果展示及总结提升三县集中,通识研修与研课磨课由各县自主组织实施的方式。这样不仅满足了小科目教师的培训需求,而且可以形成合力,资源共享,促进跨区域学员间的交流和学习。其二是送教地域求全。我们根据桃源县的地域特点,把28个乡镇分为东路片、西路片、北路片、南路片和中路片五个片区,每年的送教下乡活动我们分学科、分片区进行统筹规划。到2017年为止,我们已经到23个乡镇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動。部分乡镇的部分学科的送培需求在我们的后续规划之中。

(2)团队建设到位。2014年,我县就已经建立了“国培计划”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包括专家、名师、项目管理三类人员,共计118名。团队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接地气、用得上、做得好的本土专业教师培训团队,每年逐步完善和提升。2017年我们重点是提升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所以采用了动态管理的办法,对于已有团队成员,根据上一年培训中学员的评价,对满意度低于80%的成员实行淘汰制,再根据“桃源县国培计划项目专家遴选办法”遴选新的成员补充。

(3)方案落实到位。一方面,我们注重实施方案的制订,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成立了相应的送教下乡方案制订工作小组,要求将项目所实现的目标效果和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以及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我们采用任务清单管理策略,确保训前各项工作按时、顺利进行。

2. 训中“六步走”

训中我们主要借助问题调研、通识研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通过确定问题、学习问题内涵和本质、观看名师示范策略、自己和同伴互助互研、自我反思成果展示、专家梳理总结提升六步螺旋上升,使参训学员一步步拨开云雾见日月,领悟问题真相,掌握问题解决策略,同时形成了各步骤的实施特色;开班时给学员发放任务清单,使学员对整个参训流程及研修目标、任务一目了然,六个阶段要求学员完成研修计划、研修日志(师德及专业各一篇)、研修总结、教学设计模板、自磨工具单、互研工具单六份任务清单。

(1)问题调研重“价值”。确定问题是送教下乡培训的起始环节。问题价值是问题之魂,问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为了找到这些真问题,我们一是紧跟时代步伐构建问题框架,使探讨的问题集中且指向明确,2017年,各个学科的问题都是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框架;二是采取问卷、座谈、听课等方式,广泛调研教师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通识研修重“唤醒”。通识研修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农村教师群体,让有职业倦怠的教师能够有成长的榜样和动力, 能够有价值感、尊严感和成就感。所以此阶段设置的课程主要是关于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的课程,师德课程主要采取现身说法,引起教师的共鸣;专业课程主要让参训学员了解上一阶段调研确定的问题的内涵及本质。要求学员在集中研修结束后完成个人研修计划一篇。

(3)示范诊断重“引领”。我们一直重视名师、专家对学科的引领和示范。让学员能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做好示范诊断很关键。针对每个学科的送教主题,我们对参与示范诊断的学科专家及名师有较高的要求,除了本土的专家及名师,要求每一个学科必须有一个域外的知名专家指导,专家讲授的内容必须紧扣主题,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学员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员能够实践运用,我们的培训才是真正落了地,才是有效的培训。我们充分利用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团队资源,将各位专家的培训专题共享到各个项目群。这些名师和专家的指导针对性强,学员受益匪浅。

(4)研课磨课重“研磨”。学习仅仅是学员提升自己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改变和提升,必须自己深入研究、实践,所以我们将研课磨课作为送教下乡行动反刍的重要手段。①构建的模式:分小组采用五环十五步法。第一环,听完名师的示范课后,自我反思,梳理名师示范的有效策略,然后找出自己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困惑,在组内找一个或两个同伴交流,有争议的地方在线请教专家(完成自磨工具单);第二环,自主构建教学设计初稿,小组进行微格剖析,专家在线指导;第三环,根据小组成员及专家指导建议,二次修改教学设计;第四环,小组内上课,小组成员评课,专家点评,并确定主备人;第五环,组内研磨主备人的课例,进一步完善,然后做好成果展示准备。②采取的策略:第一,实行线下线上相结合。线下个人反思、构建教学设计初稿,并在组内二人或三人间说说自己的设想,在修改后在岗实践,然后将录像课上传到小组交流群,小组长组织成员研讨,项目负责人组织专家在线指导。第二,实行组长负责制。要求人人参与研磨,有质量、有特色。组长自主组织本组成员进行研课、磨课,组长整理本组资源,提交本组磨课纪要。此阶段结束后完成自磨工具单、互磨工具单及教学设计。

(5)成果展示重“创新”。成果展示主要是研修成员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修成果,通过观摩学习同伴的创新之处,然后专家进行评价诊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选出优秀作品。要求完成研修日志一篇。

(6)总结提升重 “发展”。总结提升主要是通过观看班级优秀成果及聆听专家的总结点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成果的固化和运用,要求完成研修总结一篇。

3. 训后“两落实”

培训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培训实施结束后,首先落实成果整理和指导运用。落实资源建设:我们按专家名师和学员两条主线将整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按照文本、视频分类加工整理,视频剪辑后上传到我县的“桃源教师培训优质空间课堂”,文本汇编成《桃源师训》,让全县教师分享;落实成果的指导运用:对于有价值的原创成果,一方面指导教师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为了确保训后指导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研修群体不解散,要求包括专家在内的所有团队成员不能退群,作为专家考评指标之一;二是增加专家的劳务费并按照学员测评结果分等次发放;三是持续奖励成果运用出色的优秀学员。

三、实践成果与体会

三年来的送教下乡活动,让我们积淀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智慧,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修成果。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县中小学共开展了22科次、200多场次、30多个研修主题的学科送教下乡培训,共聘请省级专家92名,市、县级专家120余名,选拔县级送培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80余堂。送教下乡培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县有12名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教师成长为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

送教下乡培训促进了我县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据统计,借助送教下乡的专家引领,12所中小学成功申报了县市级课题,开发了40多项具有学科与地方特色的校本研修课程,形成了上千个具有学科特点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微案例、教学课件,真正形成了我县特色的送教下乡活动成果。对于送教下乡培训,我们有如下体会:

1. 领导重视是关键

我县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十分重视教育,重视送教下乡工作。县委书记周代惠、县长庞波及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先后来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调研我县的教师发展情况,并以县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桃源县教育20条》。县委书记親自签字落实了教师工资总额的1.5%用于教师培训。县长指示要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强送教下乡工作。副县长汤赛男亲自出席送教下乡培训通识研修活动,县教育局局长文继承、副局长阙明杰经常参加送教下乡培训,教育局副局长魏启新等多次出席活动并参与听课。

2.专业引领是航向

2017年,我县为了完成“国培计划”的各个项目,组建了118人的培训团队。教师培训讲的就是以师带师,让专家来指导,让名师来播种。2017年送教下乡培训,我们请来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黄佑生、衡阳师范学院凌云志、中南大学邹勇、衡阳市第二中学易松春、沅江市教育局潘绍春、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罗炜、常德市教科院张瑾等专家为老师们讲学;请来了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姜涛、张家界龙山县第一小学肖传明等一线名师授课;请来了湖南省年轻的正高级教师何春桢、常德市学科带头人吴红艳、育英小学周君、漳江小学朱丽芳、桃源实验学校聂爱英等名师。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学员才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3. 经费支持是保障

近三年来,我县争取了省级国培专项资金240万元,争取县财政投入212万元、配套项目资金150万元。共用于送教下乡学员交通费、食宿费、优秀学员奖励资金共计约615万元。资金的落实,助推了送教下乡项目的顺利开展。

当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困惑,还有一些值得完善与思考的问题,如团队建设还很不完善,资源开发还很不到位,培训者积极性不高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改进。

四、结语

总之,送教下乡培训为我县农村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极好平台,是提高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更是一种教师参与人数多、受益面积广、效果最佳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农村教师有效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252.

[2]黄 耀.关于“送教下乡”活动策划的有效性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8):60-61.

[3]陈 思,赵 柯.送教下乡——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教师,2010(6):110-111.

猜你喜欢
国培研修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