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标准《古籍函套技术要求》的说明

2018-11-13 18:21周崇润田周玲易晓辉
图书馆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纸板酸性古籍

龙 堃,周崇润,田周玲,易晓辉,张 铭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34)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繁荣和文化行业的进步,古籍保护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古籍本身而言,其装具的好坏决定了古籍保护的长远性和安全性。作为装具中的一大类,古籍函套的制作工艺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古籍具有显著影响,若制作原料中含有酸性和氧化性等易加速纸张老化的物质,则会对古籍产生严重损害。

国家标准《古籍函套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为古籍函套技术指标推荐性规范,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类古籍收藏单位和函套生产厂商,也适用于其他文献收藏单位。主要内容是对古籍函套所用材料的参数和指标给出技术要求,并对制作工艺进行说明。

该标准的制定使制作函套的传统工艺与现在的科学技术有效结合,使工作人员能够以更先进、更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制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同时,也能够对函套制作厂商产生积极影响,使其明白应该用何种材料去制作函套,用何种标尺去衡量产品是否达标,以期在将来统一使用合格的、有利于古籍保护的函套,淘汰那些不合格的、对古籍有伤害的产品,这样也能够避免因质量问题带来的国家古籍保护经费的浪费。

1 任务来源

《要求》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中批准立项的国家标准制订计划任务,由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 《要求》的编制原则

古籍函套的制作工艺和物理化学性质对古籍具有显著影响。在制作函套时,其材料的质量要满足各个地域的实际情况,也要有其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环境的复杂性基础上,同时兼顾先进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论证,不仅使本标准成为保护古籍的一个重要规范,同时也以此为基础,避免因古籍函套质量问题带来的国家古籍保护经费的浪费。

3 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3.1 对函套的基本要求的确定

将基本要求单独提出,是为了强调在现今古籍保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是预防性保护,而非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就要求函套的制作材料在制成函套前就应该先行分离分析,各个部分,例如纸张、纸板和布料等,都必须满足无酸无害的要求。除去外力作用,对古籍寿命影响最为强烈的就是酸化老化,因此尤其强调材料的无酸化。同时,函套应根据古籍形制,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量身定做,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在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可进入书库。

3.2 对函套整体外观和工艺的要求

对整体外观的要求是建立在外观完好美观,制作工艺精良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制作良好的函套,裁切合适的角度,才能够方正且各边均挺立。而函套表面应平整、干净,内外不应有洞眼、残缺、破损、裂纹等则明确了函套的外观不可有缺陷,对于残次品必须拒绝收入古籍书库。粘合处不应有透胶、气泡现象,各层之间应粘合牢固,无分离现象,函套不仅要在外表面做到无缺陷,同时在内部也要满足整洁无污损。

对函套尺寸(长、宽、高)的要求是不应小于书册尺寸,内周尺寸应大于书册1—2毫米。这是为了让函套更紧密的包裹古籍,且又不至于让古籍在函套中有较大的晃动和位移,达到松紧合适的目的。

装具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国际标准ISO 16245《信息与文献由纤维素树脂制成的、用于储存纸质和羊皮纸文稿的文件盒、文件夹及其它附件》规定,文献装具整体抗压强度应不低于20千帕,即相当于在320毫米×245毫米面积上至少承重160千克。通过实验验证,该强度要求在绝大部分新制抽检的函套和档案盒上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3.3 对纸和纸板的要求

3.3.1 碱储量的要求。函套使用的纸和纸板首先应满足无酸要求,即应为中性或碱性。同时要满足具有一定的碱储量,这样才能中和古籍本身和环境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对延缓古籍酸化老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需要对碱储量的添加值进行限定。参考国家标准 GB/T 30227《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及GB/T 24423《信息与文献文献用纸耐久性要求》,规定了纸和纸板应至少具有相当于0.4摩尔每千克酸的碱储量。前期试验数据表明,现在的大部分纸板都可以做到具有这一限值以上的碱储量。国际标准ISO 16245中也规定了这一数值。因此,此限值能够满足国际和国内的文献保存条件。

3.3.2 卡伯值的要求。制作函套的纸张主要为宣纸或其他耐久性用纸,纸板主要有灰板(荷兰板)、白板、瓦楞纸板等,由于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厂家所生产的纸和纸板含有的组分不同。木素含量比较高的纸和纸板,在使用中氧化降解的程度更高,生成的酸性和氧化性产物对古籍保护不利。因此,需要对纸和纸板中的木素含量进行规范。

在造纸行业,通常用卡伯值的大小来反应纸浆中木素含量的多少。GB/T 24423中规定纸张的卡伯值应小于5.0。ISO 16245中规定纸和纸板卡伯值应小于5.0。因此,对于珍贵的古籍而言,制作函套或书套用的纸和纸板卡伯值应要求不高于5.0,以避免使用木素含量很高的装具材料。

3.3.3 水抽提液的pH。用于古籍保护的纸和纸板一定要是无酸耐久的,对纸和纸板本身的酸碱度必须有明确的要求,绝不能让酸性产品进入古籍保护环境中。GB/T 24423中规定纸张pH范围应在7.5—10.0,GB/T 30227中规定书盒、函套的制作材料和文献包纸应采用无酸纸板和无酸纸张制作,其pH范围应在7.5—10.0之间。通过实验验证,目前大部分新制函套和档案盒中纸质材料的pH完全可以达到此范围。因此,规定纸和纸板的水抽提液pH范围在7.5—10.0是合适的。

3.3.4 施胶的要求。施胶不可引入酸性物质,尤其是不能用松香—硫酸铝施胶法进行,否则会导致装具中的文献酸化。目前造纸行业较多用到中性和碱性施胶,如果能够满足pH和碱储量的要求,则纸和纸板不会是酸性施胶。因此,规定“纸和纸板应为中性或碱性施胶”是合适的。

3.3.5 纸和纸板的颜色渗透性和光学性能。首先,大部分荧光增白剂老化后会产生对古籍有害的酸性和氧化性物质,如果同时有颜色转移的情况,则会对古籍表面或内部造成污染和渗透,若伴随有荧光转移,则这种伤害会更加严重。因此,纸和纸板的颜色不能有转移,也不能含有荧光增白剂。此项规定在我国现行国标中未有直接体现,但是在国际标准ISO 16245中有相关要求,其中的检测方法也很方便快捷。对于函套而言,光学性能的稳定是必要的,因此,对ISO 16245中相关实验部分进行翻译并引用在《要求》中,即用于古籍函套制作的纸和纸板需要通过颜色渗透性测试。

其次,对于纸张和纸板而言,老化前后亮度的变化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果亮度下降较多,则说明纸张较容易被老化,一般来说,经过同样的时间,耐久性较好的纸和纸板亮度下降值会低于耐久性差的纸和纸板。因此有必要对内贴衬纸和纸板的光学性能进行规范,综合实验数据和经验,纸和纸板经过老化后的亮度应不低于老化前亮度的90%。同时,荧光亮度应在2%以下,且无荧光转移。由于有荧光亮度不一定就有荧光增白剂,因此2%的限值是为了排除假阳性的荧光亮度值,此条件的适用需要同时满足无荧光转移的颜色渗透试验。

3.4 纺织品的要求

函套所用纺织品应为质量良好的棉布、丝织品或其他无酸材质纺织品。一般来说,平纹蓝布应用较多,但为了美观和一些特殊用途,有时会用到其他材质的纺织品作为函套包裹用料。标准中已经对占函套质量最大的纸板要求具有一定的碱储量以缓冲环境中的酸性物质,所以此处对纺织品的要求是没有残缺、非酸性即可。

3.5 胶粘剂的要求

制作函套时不可避免地会用到胶粘剂,一般而言,在纸板上粘贴布料或衬纸用到的胶粘剂应无酸无异味,同时老化后不会产生酸性物质。考察了小麦淀粉糊、无面筋小麦淀粉、果胶、乳胶、聚乙烯醇(PVA)、果冻胶、其他化学胶等,有些胶的pH明显为酸性,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胶的pH差别很大,有些胶甚至在老化试验后变成黑色焦煳状且异味明显,其粘结的纸张发生变形脆化。因此,对胶粘剂应该进行一定的规范。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是胶粘剂的pH,不可用酸性胶粘剂进行装具的粘结。

3.6 金属材料的要求

古籍函套的制作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的物品,金属的腐蚀生锈会对古籍产生伤害,例如铁钉的锈蚀会产生铁锈,这一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且红棕色的铁锈也会污染藏品,甚至磨损藏品的表面和内部。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和厂商用到的新型保护材料中,有时会用到金属扣钉,如照片的塑封隔页连接处、新型瓦楞书套的金属别子等,有时是为了美观,有时是为了增加强度,这种情况下,则应采用防锈耐腐蚀的材料进行制作。由于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只针对古籍函套,考虑到古籍保存的安全性和传统性,在函套制作过程中还是不应使用金属。

3.7 函套别子的要求

古籍函套用到的别子一般有骨质、牙质、木质和塑料等材料。牛骨的经济性和普适性较好,牙质、木质和塑料别子用量相对较少。《要求》中提出别子应具有一定强度、不易损坏且不产生对古籍有害的物质,即可使用。

3.8 题签的要求

题签一般属于函套附属品,材质是纸张或带有胶粘剂的贴纸。题签的材质应满足标准中对纸和纸板的规定及胶粘剂的规定。

3.9 对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对函套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要求,一方面可以让厂商和古籍收藏单位在存放和运输函套时做到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使函套所用材料的来源和基本参数等具有溯源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生产流程和运输流程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结语

对古籍而言,其保存保护问题是图书馆和其他古籍收藏单位一直关注的重点之一,古籍函套作为最贴近古籍的装具之一,对其材质进行要求,有利于延缓古籍的老化,有效降低外力和环境变化对古籍带来的伤害。质量满足耐久性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函套,能够让古籍安全的置于收藏单位的书库中。

《要求》的颁布实施对函套制作材料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规范,能够将老化的、质量较差的函套排除在古籍保存环境之外,而将质量较好的、耐久的函套引入古籍保护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古籍的保存和保护,同时也能够避免用古籍保护经费制作质量较差的函套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猜你喜欢
纸板酸性古籍
大寒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
全球纸与纸板进出口量缓慢增长
神秘的小球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