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追寻光明
——话剧剧本《我们的地下铁》创作阐释

2018-11-14 23:12师泽浩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话剧光明舞台

师泽浩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3)

创作话剧剧本《我们的地下铁》并撰写创作阐释是黄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我校西法大剧社曾经演出过一部独幕剧《我们的地下铁》。黄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看了这部话剧的视频。他说这部话剧的编剧和导演都缺乏话剧艺术的基本常识,但这部戏的故事和人物设置却很好。我在构思《我们的地下铁》时除了根据西法大剧社演出的这个视频外和我们课堂讨论的内容外,还受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影响。《我们的地下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即使有一天失去光明,我们也要像剧中女主人公一样,在黑暗中追寻光明。

一、故事内容

《我们的地下铁》以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失明女孩的遭遇作为切入点来讲一个故事。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失明女孩。她在十五岁的花季年龄失去了看世界的权利,从此开始过着孤身一人的生活。她那弱小的身躯独自体会着黑暗带给她的“新”的人生难题与困惑。而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大都市最喧闹的场合——地铁站。在地铁里,忙碌的人们就像蚂蚁一般穿梭着。一个健全的人在这里偶尔也会迷失方向,更何况是一个失明的女孩。她每天都在不同的地铁站上车,又在不同的地铁站下车。匆忙赶路的人群像是大海中成群的沙丁鱼,不停地涌动着,和她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她一个人摸索着走着,一会儿撞了这个,一会儿又碰了那个。走错路,坐错车,下错站,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但她一个人带着乐观的心态来感受这种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摸索、前行。她错过许多美好,但是这并没有让她绝望,也并没有被打败。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她拥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生活。眼睛的失明让她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模样,但她却可以用双耳来听到生活的颜色。渐渐地,她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学着用耳朵来听世界,这一切的改变是源于她的坚强内心。故事中的上帝是没有出现在舞台上的,他是以旁白的形式来看待这一切,并且眷顾着这个可怜的女孩。女孩带着这样的乐观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期待有一天能够邂逅自己的幸福。在无数次擦肩而过后,当女孩在地铁里邂逅了那个看得见她并在默默喜欢她的男孩后,她邂逅了属于她的幸福。从此她的路变成了两个人的路,她的生活在男孩的牵引下不再跌跌撞撞,不再走错路,不再黑暗,而是暖的、金黄的、美好的。女孩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两个人的生活,他的生活充满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步伐匆匆,都在为自己能拥有一种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停地奔波、忙碌,偏执地以自己固有的视角看待所处的环境,而不知道放慢脚步、换个角度、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存在的那些微小的藏在角落的美好。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前行,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方向对不对,速度快或是慢,同时又在担心着走错了怎么办,畏畏缩缩,害怕没有希望。但《我们的地下铁》要告诉我们的是:只要我们坚持并带着乐观的心态前进就会看到希望。因此,心态很重要,学会乐观地安静地看待生活、感受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人物设置

构思好《我们的地下铁》的主要故事情节之后,就是如何设置好剧本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问题。设置好人物的关键是通过他们个人的经历及其相互关系来展示他们的性格特征。我在这部作品中总共设置了六个人物,失明的女孩、男孩、上帝、天使、“黑暗”和“光明”。但剧中主要出场表演人物是女孩,男孩和天使。其余的三个人物只是以旁白的形式出现。上帝是虚写,黑暗和光明只是一个符号。天使的性格特征是类型化的。她的设置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舞台空间调度的需要。因此,该剧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男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失明女孩是一个性格乐观开朗的人,有一颗纯洁和坚强的心。她在失去光明的日子里努力想要重新亲近这个世界,通过耳朵来倾听这个世界。而上帝给她关上了一扇门却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也许就是这样全新的她吸引了男孩来到她的身边。麦茨曾说过“在故事中,我们将精力集中于那一瞬间,而且仅仅是那一瞬间,一个人物在那一瞬间采取行动时,期望他的世界作出一个有益的反应,但其行动的效果却是引发出各种对抗为量。人物的世界所作出的反应要么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要么比他期望的反应更为强烈,要么二者兼有。”因此,无论从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从舞台演出来说,两位主人公相遇相识的场面都是该剧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展示二人性格特征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描写这一情节时,我用了很多文字。

女孩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乐观的心态。她在失明之后,尽管遭遇到了很多不便,但她选择用一种乐观充满希望的角度来看待失明,认为这是上帝给她的“恩惠”。正因为她失明了,她才有了另一种生活,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另一个美好的样子。她能够听到声音的颜色,能够体会慢节奏的生活,能够以更丰富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这些都是作为正常人所难以做到的。这是这个人物形象在同类人物形象中的个性特征。因为一般失明者都认为自己命运不好,以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我作品中的主人公却坦然接受失明并人为这是另一种美好生活。我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并不虚假。现实生活中也有这种人。当我们在能看见能听见的情况下,会认为生活本该如此,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你看到的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这往往让我们的感知和眼界变得狭窄,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失去光彩。但当你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来与这个世界打交道时,这个世界是全新的,有新的美好。在剧中,我利用黑暗和光明这两个角色的旁白来表现出女孩的这种感受。她坚强、乐观、有礼貌、有一颗纯洁的心,这些都是很难得的,也是真实的。正是因为她具有这种性格,男孩才会爱上她。

男主人公是一个普普通通在城市工作的上班族,每天和其他人一样,穿梭在地铁站的人流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他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没有一丝波澜的生活,也有点厌倦这种生活,直到遇见失明的女孩。当他跨出那一步扶起摔倒的女孩时,他的生活和内心就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个勇敢、善良、坚强、乐观的女孩走进他的生活。他也努力走进女孩的生活。他们是彼此的光明,一起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男主人公和女孩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他是那类每天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往返的人。也许他已经疲惫,已经麻木,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然而在一次意外中他遇到了失明女孩。也许是因为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中谨慎缓慢前行的女孩显得很特别,他开始慢慢观察女孩。他逐渐发现了女孩的美好,慢慢喜欢上她。他开始习惯在地铁站、地铁车厢里见到她的身影。终于在有一次女孩快要跌倒时,他走上前扶起了女孩,认识了女孩,并牵着女孩走向一种新的美好生活。

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考虑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在舞台提示中也考虑到了每个人物的造型和视觉效果。男女主人公遵循了地铁时代的时代特征。但天使的造型是按照一般观众对天使的心理预期设计。

三、戏剧结构与风格

“如果一个剧本在很早的阶段,就以—种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轮廓而出现,恐怕这不是一种好征象。结果可能出现一个有力的、逻辑分明而结构紧凑的作品但却很少有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一边写作,一边根据内容调整结构。《我们的地下铁》是一个小故事,事件单一,时间跨度短,人物少,环境集中。所以,我是一边写作一边调整结构框架。因为我要创作的是一部无场次话剧,也便于不断调整结构。

这部戏虽然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在我的构思中,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话剧。它内容中包含的意义和精神是强有力和有穿透性的。盲女孩的心路历程不是某个特殊个体灵魂挣扎的历程,而是反映了每一个身体方面有缺陷的人、每一个感叹命运不公造化弄人的人共同感受。它更反映了我们当代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冷漠和偏见。《我们的地下铁》着眼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观众传递是一个温暖和谐的艺术世界。

四、创作方法

在写作过程中,我力求做到语言的简练和优美,总体上达到写意的美学原则。希望该剧演出时,只要导演有经验,就可以达到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结合。演员在规定的情境下,要去表现最真实的人物内心情感与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舞美设计上,我以写意为主,力求做大处表现写意,细节内容写实。这样可以为演员提供一个诗化唯美的生活场景。美国戏剧家乔治·贝克在其名作《戏剧技巧》中曾经说:“戏剧技巧是为了在舞台上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手段。”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这些方法都遵循生活的逻辑,目的是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优秀的剧本“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都是具有丰富现代性内涵的戏剧文学……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演出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考虑到该剧的舞台呈现效果。对于导演和演员演出,最重要的就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如何处理。该剧是按照自然的时空顺序讲故事的。其内在的结构是女主人公的情绪。因此,在演出时,演员的表演既要让观众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也要带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在该剧中音乐的处理也极为重要。音乐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烘托戏剧气氛,表达主题,在人物塑造等方面也十分关键。剧中音效处理将直接参与推动剧情发展,这也是为了让观众更能体会到环境的真实。

由于故事的背景是地铁站,而且大部分场面只有两个人物。所以,为了使该剧具有观赏性,除了语言和舞台呈现力求诗意外。我在舞台提示中倾向于全方位的、立体的去运用舞台空间。因为剧中有天使的表演,所以把舞台空间总体上分为上下层。这样既可以丰富舞台内容,也便于演员表演。

五、主题思想

《我们的地下铁》的主题思想就是“在黑暗中追寻光明”。作品的主题是积极的,乐观的,充满诗意的。但该剧也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充满生活的味道,力求演出时让观众体验到生活的气息,给观众透露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感受。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像失明女孩一样遇到困难迷失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女孩刚开始失明的时候也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从哪来该到哪去,但生活的脚步不会停止,她很快就发现了这样的缺陷让她有了另一种方式感受生活。她开始怀着美好的希望:想要找到那片金黄的叶子,找到那颗最甜的苹果,抓到黑暗中那些闪烁的光芒。她心中一直燃烧着希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并静静感受生活,拥抱生活,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当我们身处在困境中时,太多的抱怨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只有静下来换一种方式看待生活,才会看到光明。

六、收获与不足

《我们的地下铁》是一部带有一些唯美色彩的无场次话剧,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作为一个盲女的一系列遭遇和心理活动,包括女主人公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生活的艰辛和最后感受到了生活的柳暗花明。她发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要靠心灵去探索才能得到。所以该剧始终都要立足于真实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进行创作,但又要超越真实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化人物关系,达到一种“诗剧”的效果。但从一个想法,一个主题,到一个完整丰富的故事,再到用话剧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看看自己定稿的剧本再仔细思考这个创作过程时就会发现收获很多,但也有遗憾。自己虽然一直在努力达到理想目标,但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这说明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话剧艺术创作方法技巧和表达能力都还不足。而且,在整个作品的构思当中还有很多不够细腻的地方。这些都还需要慢慢琢磨并不断改进。

猜你喜欢
话剧光明舞台
话剧《坦先生》
遇见光明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话剧《二月》海报
走向光明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