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2018-11-14 02:5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知晓率预警人群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近70%的存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严重影响[1]。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每年新发脑卒中的80%。因此,积极预防脑血管病,提高人群特别是有危险因素人群对脑卒中的认知及识别显得极为重要。

2013年以来我国开展了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项目,旨在提高我国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控制率,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我院作为脑卒中筛查基地医院,为了更好地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扩大筛查的范围,特设计本研究对我院部分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居民进行了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武汉市汉正街及长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无认知障碍人群进行调查。纳入字迹清晰、资料填写齐全、题目理解正确的问卷。剔除字迹难以识别、信息填写不全或有误、题目理解错误的问卷。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生活方式(饮食、吸烟、饮酒等情况)、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来源等。由神经内科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员,进社区入户面对面进行匿名调查。当面分发问卷,并当场回收问卷。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实行统一标准。调查前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表方法,被调查者自行填表。如因文化程度低或视力障碍不能填表者,由调查员读题,被调查者答题的方式完成填表。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专家论证,并预测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75。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规范调查表填写方法和标准。核对原始资料,数据由专人录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1份并纳入数据统计。其中男69人,女82人,年龄25岁~90岁(56.3岁±1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4人,初中75人,高中50人,本科2人。

2.2 调查对象既往病史分布 有高血压病58人,糖尿病14人,卒中61人,冠心病15人,高脂血症21人,其他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18人。

2.3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 在调查的脑卒中14项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最高达65%,房颤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知晓率最低,仅有7%。其他12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不高,在40%以下。详见图1。在脑卒中的5项预警症状中,知晓率分别为突发单侧乏力58%、突发语言障碍56%、突发视觉障碍37%、突发眩晕或平衡障碍57%、突发剧烈头痛33%。详见图1、图2。

图1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知晓率(n=151)

图2 脑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n=151)

2.4 知晓率在不同分组间的分布 脑卒中危险因素中心脏病、吸烟、酗酒、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IA)的知晓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脑卒中危险因素及5项脑卒中预警症状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14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5项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的知晓率(P<0.05)。详见表1。

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中,以80岁以上人群较低。40岁~60岁、60岁~80岁年龄段的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高,尤其是年龄、心脏病、糖尿病、遗传、肥胖、TIA等危险因素的知晓率(P<0.05)。5项预警症状中语言障碍及平衡障碍的知晓率低年龄段的人群明显高于高年龄段的人群。其余三项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各年龄段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卒中史的人群对脑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无卒中史人群(P<0.05)。详见表2。

2.5 知晓率来源 在151例人群中,知晓率来源主要是医务人员 (52.7%),其次为网络(31.8%),家人、邻居以及亲戚朋友也是较为重要的来源(28.6%)。电视广播、书籍报纸杂志、其他来源分别为21.9%、6.5%、8.3%。

表1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比较(n=151) %

表2 不同年龄、有无卒中史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比较 %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脑卒中的筛查及防治力度,只有让公众充分了解及认识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基本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做好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能否抓住脑卒中治疗的黄金时间与病人的预后息息相关。对脑卒中预警症状的识别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就诊时间,提高公众知晓率,有助于缩短就诊时间,尤其是对症状轻微的病人[2]。

3.1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现状 本研究发现,在调查的151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最高,心房颤动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知晓率最低。其他12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均不高,在40%以下。分析可能与该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较多占58%,而这部分人群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有关。我国建立了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加强了社区高血压防治,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加以社区健康教育方式。增加了社区居民对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认识[3]。因此, 是否也能参考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逐渐建立和完善一套脑卒中社区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对脑卒中的认识。

而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均为医学专业知识,社区群众关注及获取医学相关知识渠道有限,故知晓率偏低。包括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肥胖在内的其他危险因素知晓率均不高。说明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有限。仍应加大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宣传。社区居民对脑卒中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为33%~58%,大部分人已经能够识别卒中症状的发生,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

3.2 不同人群中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 本研究发现,部分危险因素知晓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王军等[4]对社区老年人群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间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中研究人群范围较大有关。在调查的151例人群中,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不同。处于40岁~60岁人群的知晓率普遍偏高。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的人群逐渐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又具备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有关。然而目前脑卒中发病逐渐年轻化,应重点提高青年人群及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本研究还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及有无卒中史有关。文化程度高及有卒中史的人群,知晓率明显增高。与多项国内外研究结论相同[5-6]。文化程度较高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泛,接受能力较强。而有卒中史者一方面有亲身经历,从医务人员获取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更注重自身健康,对预防再次发作尤其重视。

3.3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来源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151例人群中,医务人员仍是知晓率来源的主要途径,其次是网络平台。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能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资讯。目前很多医院、医务人员通过官网、微信平台普及医学科普及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医联体的合作,定期在医院、社区开展讲座。而相比之下,电视和广播、报纸书刊来源比例较低。可能与本次调查人群中青中年人群较多,这部分人群接触网络较多有关。因此,医院及医务人员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传中。

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仍偏低,认知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卒中史有关。限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因此,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调查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探讨更好的方式和方法来提高知晓率,从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知晓率预警人群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