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校企文化融合

2018-11-14 12:40邢丹宋祖楼王菲魏鼎华亮
考试周刊 2018年95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邢丹 宋祖楼 王菲 魏鼎 华亮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硬件融合相比,学校和企业在文化融合方面的难度更大,对改革成功与否的影响更为深远。加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力度,把优秀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效率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校园文化中,能更好地助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在全面沟通的基础上,力求在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方面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2014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提出“混合所有制”概念,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与企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成了教育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锋队”。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这一提议在其后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得到落实和细化。几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相继加入混合所有制改革队伍。

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拉起纽带,使双方在人员、资源等方面深度融合。而与硬件融合相比,学校和企业在文化融合方面的难度更大,对改革成功与否的影响更为深远。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要提升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了解企业文化,整合校企文化资源,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校企文化的全方位融合。

一、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管理理念、价值准则、精神氛围、行为方式,这些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特定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共同信念和凝聚力等,通过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管理等维度呈现。企业文化为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提供精神支持。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共同之处,它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教育、感染,实现人的发展,从而凝聚合力,实现组织发展,这一点为二者融合奠定基础。但二者的差异性也不容小觑。校园文化归根到底是“育人文化”,更多强调的是人文关怀。企业出于盈利性考虑,其文化不可避免具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导致了校企文化间的冲突,也对两者融合提出挑战。

二、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校企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相互接触和碰撞过程中,通过彼此的交流和扬弃,使各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十分必要。

(一) 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凝练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二元耦合性。在高等教育日益普遍化的今天,高职教育如何彰显特色?融入职业元素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构建校園文化的过程中,更加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凝练出独一无二的办学特色。

应对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体制,长期以来存在着依赖财政拨款、办学理念陈旧、办学机制单一等问题,管理层和教师普遍缺乏竞争意识,难以直面市场竞争。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更是对学校生存敲响警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高职院校的发展格局与发展方式面临巨大挑战,优胜劣汰将成为新常态。新常态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转变思路,塑造富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其中重要一环。

(二) 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人才支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人才,拥有良好的研发水平。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单位,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一方面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

助推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青年大学生又是最具活力和可塑性的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强。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被不断激发,形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更好地助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三) 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激发学习动力。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一般,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我约束能力差,这无论对学生自身发展还是学校教学管理都很不利。而通过与企业接触,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中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而增强危机意识,产生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习动力。

培育工匠精神。质量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忍不拔的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推动品质革命的致胜法宝。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良好品质的全面养成,适应能力的迅速提升。

三、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校企文化融合的路径

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在其文化融合实践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校企两种文化的融合不可能是简单的嫁接、硬性的组合,必须针对各自的特点,全方位、多维度地融会贯通。“突出‘高职性(高维度),贯通‘企业性(长维度),围绕‘市场性(宽维度),把相关文化容纳、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来,共同构建三维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 全面沟通

校企之间要建立起畅通的沟通对话渠道。一是建立混编的教育管理团队。校企管理层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事风格是校企文化融合重要基础。校企双方管理层应定期召开战略研究联席会议,研究混合所有制办学重大决策部署,建立有利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混编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定期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企业的管理骨干和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将企业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文化引入到教育教学中。三是建立混编的学生管理队伍。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职业导师成了“新型”辅导员。职业导师以企业的职业需求重新定义学生工作的理念,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为主要工作内容。四是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学生定期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方面提高职业技能,一方面了解企业文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培养职业精神,并为自身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二) 全面融合

1. 物质文化融合。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的显性特征。物质文化不仅包括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显现的环境文化,还包括以图书、设备、寝室、食堂等场所出现的物态文化。在人文景观方面,通过整体、系统的规划,建设主体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恰当融入企业元素,例如以企业方命名校园建筑、道路、湖泊等。在物态文化方面,利用广播、电子屏、横幅等文化宣传阵地,展示体现企业文化的logo、口号和宣传标语等;推动企业文化进教室和实训室,在教学楼和实训楼的墙壁、过道等处悬挂企业纪律、条例、制度、标准等,尤其在实验实训室要打造“真实环境、设备、产品”,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进寝室和食堂等生活场所,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 精神文化融合。

学校的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校风、校训等内容。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就是要把企业文化中那些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中,例如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除了将企业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学校,也要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里感受职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使得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重视挖掘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如杰出校友的创业事迹和所取得的成绩等等,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其示范作用。

3. 制度文化融合。

学校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规范架构,包括各种规范模式和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硬约束体系。合理运用制度,可以释放人的能量,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士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达成办学目标,一方面要满足企业回报,严密、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不可或缺。高职院校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吸纳企业制度文化中的严谨、标准、规范、效率、实用等优点,按照“准企业”标准,构建校企匹配的人事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管理等制度,同时,要在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制度的刚性与教育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

4. 行为文化融合。

一方面,将企业的文化思想和管理制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企业要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等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系统的企业文化教育。此外,可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开展项目教学,把企业生产项目列为实训教学项目,变教学任务为生产任务,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

另一方面,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新型校园文化氛围。设立校企联谊会、专家教授报告会、行业精英大讲堂、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校友交流会等品牌活动,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企业规范等内容融入校园活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建立企业化模式的学生社团,并邀请企业员工担任社团导师。总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企业文化、厚植企业精神。

文化的融合,根源于合作者之间的文化环境、工作方式、发展目标、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差异,校企双方只有在彼此尊重和沟通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形成规范校企双方价值体系的辐射文化效应,才能将混合所有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更高、更广阔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王荣才,吴红.新常态下校企文化融通的实践探索——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2):141-143.

[2]吴高岭,余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5):171-174.

[3]孙蔚.建构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N].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5-87.

[4]睦依凡.教授治校:大学校长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与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2(2):1-6.

[5]许陈红.高职院校“双主体”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職业技术教育,2013(35):79-82.

[6]王寿斌,刘慧平.混合所有制:高职改革市场化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2):22-28.

[7]赵小东.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管理文化重构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10):40-44.

作者简介:邢丹,宋祖楼,王菲,魏鼎,华亮,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非公资本进入:问题和对策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展混合所有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