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

2018-11-17 06:06蔡新孝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新理念课程教学小学

蔡新孝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要认识课程改革新理念,围绕新理念进行教学,抓住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注点,保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思维。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度,引导其在无形中形成自己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拓创新,促使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课程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1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先进的科学技术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只有重视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努力改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滞后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但是许多地方还是对小学《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提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基础教育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必须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程度,高度重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师的配备达不到要求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小学师资力量薄弱,配备的科学课教师不是专业的,有教语文的教师,也教《科学》课,也有教体育的教师,同时担负着《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小学专职《科学》课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限制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各地必须加强《科学》课专职教师师资力量的配备,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水平。

(三)严重缺乏基础设施

一些地方由于忽视小学《科学》课程,导致《科学》课程必需的场地设备配备不足。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是观察和实验,专业标准的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就无法保证学生试验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各地只有按标准配齐配足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才能提高《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有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认识学习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1)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2)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3)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4)教学活动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5)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6)教学证明价值由以选拔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

三、要保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就是创造意识的萌芽。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好奇,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因带齿的草叶划破了手指而产生好奇,发明了锯子。这些例子说明科学的发明创造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当保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四、循序设问、培养创造意识和能力

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要创新,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要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课堂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从实验的表象中发现自然事物及现象的本质规律和特征,轻松获取知识,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五、新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定位应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等方面。

(二)关注学生的体验

第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着眼点之一。第二,关注学生学习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要设计好体验的问题情境以及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

第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第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设计分层目标,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张扬个性,形成风格。第二,关注学生学习中的合作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活跃学习氛围,形成智力互补。第三,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探究性。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等一切探究活动可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情感。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氛围

第一,创设情境。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創造性加工,将其内容情境化,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第二,善用语言。善用语言是指善用鼓励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都应当重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工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新理念,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及时准确抓住教学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合作、交流与学习,努力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娟.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1(s1).

[2] 姜德忠.浅谈小学自然科学的重要性[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

猜你喜欢
新理念课程教学小学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