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往互动原则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8-11-17 06:06马亚梅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马亚梅

摘 要:交往互动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行为准则。具有平等性、目的性、交互性等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交往互动原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教育理念的呼唤。有利于指导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交往互动原则的意义进行了探析,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交往互动原则时应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交往互动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66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坚持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也即坚持交往互动原则。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征以及实际教学需要,交往互动原则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被提升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教学原则。本文将从交往互动的概念入手,探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此原则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交往互动原则概述

(一)交往互动

交往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以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之间借助一定的手段,互为主客体之间物质的和精神的互动过程。

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交往与互动都是主体之间发生了物质的或精神的交换或交流关系。但二者的涵义是不同的。交往是互动产生的前提,互动是交往的本质特征和终极追求,二者密不可分。

(二)交往互动原则的涵义

交往互动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師生双方(交往互动绝不仅限于师生之间,还存在于生与生、生与环境等“多边”之间,本文只讨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行为准则。也即在教学中要做到师生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教学内容,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之目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交往互动原则的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交往互动原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顺应新的教育理念的呼唤。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坚持交往互动原则:1.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把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2.有利于改革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堂的沉闷、枯燥。在弥补灌输式、单向式教学不足方面的作用更明显。3.能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民主、交流与合作。使课堂气氛民主而活跃,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4.它使教育对象变成真正的学习主体,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其自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交往互动原则,应注意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一)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1.预设。交往要有目的性,互动要有针对性。作为教师,应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交往方式、步骤等等,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展开交往之前,教育者要以“三维目标”为教学方向,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育对象、选择交往方式、制定评价标准等等。这即所谓预设。

2.生成。学生都是有思维能力,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鲜活的人,在交往中,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并具有这种能动的权利。他们的思维无法预设、情感无法预设,也不能预设。交往互动过程中,灵感随时爆发、疑问随时提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因势利导、灵活变通的能力,更要有开放的、生成的交往过程观。交往不能只按照预设的方向走,墨守成规、生搬硬套,使交往公式化、互动僵硬化。

3.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结合。生成是过程的开放,意义的生成。生成是预设指导下的生成,预设是为达到生成的而进行的预设。二者相互补充,统一在交往互动全程中。在实际操作中,只有把二者结合使用,才能真正做到互动。

(二)坚持形动与神动的统一

“形动”是指那些流于形式,徒有交往的表象而未达到互动的目的的“假互动”。这样的“互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只是表面上的交往,而并没有进入真正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是一种“空壳”交往。而“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2]“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3]交往也是需要真正触及、进入灵魂的交流,才能达到互动。所谓“神动”即是灵魂上的动,是精神内容上的、实质意义上的、高层次的动。神动不仅是交往双方在思想政治观念上的一致,还包括信念、价值体系等的交流、融合,是交往的真正追求。当然,要达到高层次的神动,先得从初级的形动开始,形动是神动的前提,神动是形动的升华与飞跃。二者同样密不可分。所以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使形动上升到神动,达到真正的互动境界。

(三)发挥教者与学者的合力

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高中政治教师的教以及交往互动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水平。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教师和学生是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的合作伙伴。要使交往互动取得好的效果,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双方需齐心协力、平等交流,才能共同进步,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5.

[2]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

[3] 刘铁芳.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