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2018-11-17 06:06白玉华
学周刊 2018年33期

白玉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的课改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教学中努力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去积累。“三助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完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关键词:自助学习;互助探究;师助点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85

一、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中存在著三种资源: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个体资源被过度开发,学生个体资源只是部分开发,而学生群体资源几乎还是一块处女地,没被真正重视过。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一人把控,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进度、教学方式手段通通是教师说了算;学生被动参与,主要充当录音机作用,即使在个别回答问题发表自己意见时,也往往结结巴巴,缺乏自信。

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三助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三个层面的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会学习的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的策略

通过对大量课堂语文教学片段的分析,我们发现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正如伍永刚老师提出的观点一样,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瓶颈问题以及学生群体教育资源挖掘不够、课堂学习形式适用不合理等现象,为此我提出了课题《小学语文“三助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一)自助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依据学段、课文类型、学生等差异性因素,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助阅读套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试着独立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

1.自主阅读单内容梯度变化,呈阶梯型。自主学习单内容包括“字词掌握、课文理解、自我探究”三个方面,中年级将“字词掌握和课文理解”作为重点,高年级将“自我探究”作为重点。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阅读单,灵活性强。自主阅读单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大板块。必做题是全班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作业,重于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字词方面包括自学课后生字(注音、组两个词语)、多音字辨析、难读字注音、形近字辨音字组词、同音字变形组词、词语分类积累、近、反义词练习、词语搭配练习;选做题是学生可自由选择来完成,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主要是句子和片段练习。句子方面包括句子转换练习(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换)、四种句式的练习、修辞手法的练习、画句子写感悟;片段练习方面包括仿写片段、写读后感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答、收集文本相关资料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探究。

(二)互助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易懂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同伴合作学习。各个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是不相同的,通过互助学习之后,不论哪个程度的学生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从下面的《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

师:现在我们抓住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C类生:为了照顾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

B类生:他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仍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三个伤员,并带领他们走到草地边上,他真是个好领导,好上级。C类生:没有了食物,他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后来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给伤员吃。C类生:他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B类生:当别人发现他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

师: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B类生:因为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别人受到委屈。C类生:他怕小同志知道了真相,也不吃鱼了,那他们就走不出草地了,老班长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A类生:他想硬撑着,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A类生: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临死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在互助探究中,生生互相启迪,人人都有收获,呈现了一幅“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

(三)师助点拨,启迪学生的智慧

同伴合作学习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恰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学习,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我在执教北师大版《蝶恋花·答李淑一》这一课时,学生对于“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一句所运用的双关手法难以理解,我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了毛泽东、杨开慧、柳直荀、李淑一四个人之间的关系,并补充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和李淑一的《菩萨蛮·惊梦》,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杨柳”的含义,既指“杨花柳絮”,又指“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烈士”,体会到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感激、怀念和敬佩之情,进而掌握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总之,小学语文“三助式”课堂教学策略改变了课堂教学中“齐步走”的局面,让不同层次的群体在教师恰当的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将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天地,让教师由主角变成了导演和后勤人员,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了期待。

参考文献:

[1] 伍永刚.“三助式”教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2]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 张四保,贺建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