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18-11-17 06:06胡乾苗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

胡乾苗

摘 要:随着我国各个领域深化改革脚步的推进,教育领域中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程研究也更加深入。微课程的引入在促进小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在此,以当前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入手,通过对微课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以给出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微课程;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09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传统的直接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微课程的出现对此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大大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但当下的微课程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的研究,如何合理地利用微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下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良好应用,离不开对微课设计要求的深入了解。教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科学选题,设计层次分明的内容、逻辑清晰的文字、丰富的授课形式等,以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微课设计的形式及内容

微课的特点就在于其课时短,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深度、厚度,将课程以模块化分解呈现。这里以“学会使用浏览器收集资料”一课为例,在这一课程的微课设计中,首先将整个课程分区,分别为浏览器的基本使用、网上信息的搜索、网络信息的下载三个模块。而后分类讲解,并在设计过程中可使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增强微课程内容的生动性。

(二)微课的应用教学

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的两种教学流程。第一是以微课教学为主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1]。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部分主要是其基础学习部分,通过先一步的自主学习,并积累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后与教师进行沟通讨论,集中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下小学生的学习记忆会更加深刻与牢靠。但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导致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那么借助于微课的帮助,能够缩小个体间的这种差异。第二是微课程教学与常规教学的结合。这里教师需提前做好微课,并根据课程进行状况引入微课,如此便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后能够让学生选择自主复习。

(三)微课的教学评价

在微课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两种形式,乐观的一种是不少小学生被微课的短课时、多元化、知识点密集、生动有趣的特点所吸引,成绩得到了明细的提高;消极的一种是一部分小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教学,对微课的教学形式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微课教学中不断探索,以适应每一类学生的需求。

二、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微课认识不深,适应性不高

在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微课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黏性不够,适应性低。数据表明,在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下,86.5%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强的兴趣,但这个数据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仅仅增长了3.89%,非常感兴趣与不确定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尽管此方式能夠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实际相当微弱。

(二)微课教学课堂应用的局限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平来看,小学生的大脑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记忆突触的形成也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记忆为表象记忆;微课的教学使其知识记忆碎片化、零散化,没有成系统的资料支撑,知识点无法在记忆中系统化储存。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仅仅通过微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微课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应用。

三、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将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

小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也呈现出差异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全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实现全员进步的目标。将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首先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并将微课的优势特点融入进去,把微课资源依照分层教学的方式传授给不同的学生。这个分层设置的来源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划分的。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课程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在微课中抓住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内容,在课堂上需注意表述要清晰,语言要有张力,给学生呈现出布局合理、一目了然的学习任务单、习题、联系反馈等微课内容。

(二)以微课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

微课另外一个突出的优势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好微课这个教学手段,不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建构起自主学习的成熟模型。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站与网页”这一课为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内容的讲解,以微课的设计过程为指导。视频内容可以是网页制作的完整过程,课程内容的重点穿插在视频中,学生在观看中思考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将疑难点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经过理解后进行网页的制作,这一过程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探索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利用微课建设虚拟课堂

微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以第三视角去观看课堂教学的内容,细化的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细节都能在全过程的观看中得到学习。微课蕴含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教师可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虚拟课堂建设,细化教学环节和知识细节,令学生深刻理解微课教学的内涵。实践表明,微课针对差异性较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显著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项目教学法与技能任务型的课堂上非常有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对构建微课学习资源库大有裨益。微课资源库的建立能够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力的教学资源来源,也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源宝库,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的独立获取,整合知识资源中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