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转型

2018-11-17 06:06李宛岭
学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互联网+转型

李宛岭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面对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改变,家庭教育格局出现了变化,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到了举步维艰的处境。中国式家庭教育亟待转型,新式家庭教育应运而生。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3-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3.118

一、中国式家庭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原因

(一)家庭建设面临缺失

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大前提。“互联网+”时代,父母忙于工作,家庭关系主要是靠通讯设备来维持,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无从谈起。家庭教育中,现实情况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丧偶式育儿,即母亲承担其家庭教育的重任,父亲却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二是隔代养育,即祖辈以他们传统的方式来养育孩子,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家庭建设主体的冲突;三是无父母家庭教育的养育,即父母关系紧张如离婚并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家庭教育的环境。

(二)父母权威面临挑战

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孩子通常以父母作为典范,其思想和行为均向父母靠近。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彩的教育课堂,便捷的在线答疑逐渐代替了父母的教育。孩子宁愿大多数时候向互联网求助,也不会向父母征询意见。亲子关系淡化,亲子沟通受阻,无机会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一般来说,家长教育子女的权威性包括三部分:人格权威性;源于血缘亲情的权威性;知识性权威[1]。互联网的无限功能涵盖了父母有限的知识,知识传承载体被改变。父母知识性权威的丧失导致父母人格魅力的减退,加大家庭教育的困难。

(三)家庭教育思维面临更新

“互联网思维”正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词语。生活中,孩子从小生活在新媒介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因此可能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数字思维。思维的过程性减少,程序性增加;强调主体性和活动性;突出互联性、多维性和发散性[2]。创新成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必要能力,创新性思维则向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文字思维、单向思维、平面思维发出挑战。

(四)家庭教育内容面临筛选

互联网作为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库,给家庭教育提供的内容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父母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就面临着如何识别,判断,选择合适的信息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国式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是以廉孝文化等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但“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家庭教育新的内容,如,全球视野,多元文化等,并要求以前的不合时宜的传统教育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新时期的爱国精神等。

二、中国式家庭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对策

(一)搞好家庭建设,构建家庭教育生态系统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处理好家庭与个体,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搞好家庭教育。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丈夫与妻子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面对面交流相处时间越来越少。在家庭环境中,有父母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来推卸自己未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或者父母关系破裂直接导致完整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又或者把家庭应做的教育推卸给学校和社会来做。因此,建议父母要明确自己的家庭教育责任,以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为出发点,以与孩子面对面沟通交流为方式,以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作为辅佐,搞好家庭建设和增强家庭凝聚力,实现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系统的再循环。

(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重塑家長地位

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家长占有绝对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变化,父母的某些家庭教育观念亟待更新。父母应有以下的意识:一是应该不断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互联网技术,提高互联网运用能力,熟悉互联网文化,以及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二是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为孩子示范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摒弃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占有家长权威的观念,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以朋友的身份,民主的意识与孩子沟通交流;四是父母明确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家庭教育规律,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弘扬优秀家庭文化经典,了解孩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建立互联网教育思维,变革家庭教育

互联网教育思维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去思考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的用语,方法和途径上开始出现有着互联网思维作用的痕迹。为了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全国各地开始从家长和孩子两个方面来变革家庭教育。在家长方面,各地大致已经建立起了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手机平板为载体,随时随地可进行学习的网络家长学校,这与以往传统的家长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它向家长传播了更多教育信息,家长也可自主选择与自身家庭的有关的有用信息。在学生方面,引导学生接触网络,利用网络来接受其他优秀家庭教育。因此,家长和孩子均要建立互联网思维,学会使用网络,创造一种新的家庭教育。

(四)净化互联网环境,提供绿色资源

相比于传统的仅是父母言传身教的教育内容而言,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实时的,可供选择性的教育内容,但也有大量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不适合作为家庭教育内容的信息。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政府部门,学校,家长一致认为应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趋利避害。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国家立法机构和相关部门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要求,研究制定《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二是倡导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强化互联网从业组织和人员社会责任感;三是在网吧、公共图书馆和学校等场所安装过滤软件,全面屏蔽不良网站,彻底封锁网络淫秽信息;四是推广“家庭上网系统”,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安全上网。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不仅要致力于提升其质量,还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改变、家长权威受到挑战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转型策略。要实现家庭教育真正转型,还得靠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各司其职,不断学习,融入“互联网+”时代,共同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国琪.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85.

[2] 缪建东. 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J]. 成人教育,2009(6):12.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互联网+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