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京农村年鉴》(2017)书评

2018-11-18 11:44
黑龙江史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年鉴农业农村

陆 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仲夏京城,酷暑正旺,烈日炎炎,潮气蒸笼,令人难耐。忽然,快递送来一本《北京农村年鉴》(简称《年鉴》),仿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着这本装潢优雅、照片清晰、文字精良的志书,仿佛进入了我多年征战的广阔京郊,有一股爱不释手、急于翻看的阅情冲动,顿时感到新鲜和振奋,便深读细研,后又有了耳目一新的深切感受。

《年鉴》在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北京市农村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年鉴。它是一部洋洋洒洒113万言的近郊“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包括30个类目及所属86个栏目,68张照片,19张统计表。

此书为《年鉴》执行主编徐再城赠送,他是我的一位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共同在京郊昌平县打拼。我任小汤山乡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兼抓经济开发工作。再城是老昌平了,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法制办公室主任,他是北大新闻系毕业的大笔杆,县里多年很多讲话、文件、报道都出自他手。他是农业专家,数十年来一直在农口创业,直到市政府农林办公室、市人大,先后任市人大农村办副主任、巡视员等职务。退休后,再城是一位“有作为”的老干部,为社会作了很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才华横溢、辛勤耕耘、成果丰硕,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史志学者、朗诵家。真可谓“励志潜心传玉笔,精英智慧百年芳。”

时代思想指引,首都“三农”新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年鉴》在《凡例》中阐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真实的记述,使社会各方面增进对北京郊区农村的认识与了解,促进北京地区各行业和国内外与京郊农村的合作、交流,也为地方史志的编写积累珍贵的历史资料。”

《年鉴》编纂质量较好地达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编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的总体要求,即“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编辑出版符合国家标准”,以及使用方便、应用性强等高标准要求。它可称为一部质量上佳的年鉴文化作品、学术著作。其一,观点正确,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二,体例严谨,即按照志体,基本写作形式为条目体,并选载适量文章,设置综述、大事记、栏目、索引等体例,配以图片、表格;其三,资料翔实,即统计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其四,应用性强,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为各方面人士了解、研究、建设京郊提供窗口资料、地情指南。真可谓“大笔如橼描锦绣,连篇藻章溢香馨。”

《年鉴》框架设计按照“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应突出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原则,对京郊“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的梳理记述,有特载、文件选载、总述、大事记、城乡发展一体化、都市型现代化、郊区二三产业、郊区生态与基础设施建设、山区建设、农业科技、农村改革与管理、农村生活与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建设、郊区农情、市农业系统行政、事业机构、统计资料、索引共20个类目。

这些类目既有精神文明建设,又有物质文明建设,全面体现了按照党中央要求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按照中共北京市委要求的:北京市的各项工作都要达到首善一流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城市。真可谓“雄笔华开新汉赋,锦绣彩绘大城楼。”

学习“三农”工作思想感赋

重中之重华夏番,优先发展碧波芬。

城乡一体康庄道,都市产能壮大欢。

致富黎民鞭炮响,农村兴旺狮龙欢。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2016年,北京市“三农”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首善标准,自觉践行发展理念,积极疏解首都功能,扎实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努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多方面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端。纵观全局,呈现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疏解首都功能。应用多方面措施,例如:安排一些批发市场迁往外地,责成一些有污染的企业限期迁出,使得个别项目产值、税收、就业人员下降。

第二,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和区域合作。组织工作座谈会、项目对接会、考察洽谈等活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框架协议等一系列文件,在生产基地、产销对接、休闲农业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第三,有三项重点工作成绩斐然。一是全力推动农村“减改清洁能源”,为明年南部平原地区实现“无煤化”、首都大气污染夯实基础;二是高质量完成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建立起系统帮扶的工作体系;三是圆满完成乡村换届选举,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第四,农村“三块地”改革得到有效推动。在农村承包土地、在集体建设用地、在宅基地方面,都得到有效地利用。

第五,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大兴区集体资产股份权改革试点,起草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办法,研究完善股权继承、流转机制和流程等。

第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培育。新认定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家,递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180家,其中国家级39家。

第七,农村金融等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关于加大农业领域贴息等金融扶植的办法》,全年中央和市级奖补资金4.3亿元,同比增长23%,主要集中支持低收入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第八,农转非工作稳步推进。2016年1-10月,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农转非21280人。10月底,全市共领取征地农转非批复指标309286人,已落实批复指标271802人,完成比例为87.9%等。

第九,农业“调转节”扎实推进。完成“两田一园”规定,建立农业生产空间信息平台。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促进农业节水等,农业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

第十,“互联网+农业”较快发展。首次召开全市“互联网+农业”大会,牵头67家企业成立北京农业互联网联盟,开展组织评选、扶植先进、培训等工作

第十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较快提升。全市1246个农业观光园、8970户民俗旅游接待户,接待游客4547.9万人次。积极开展北京市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新评79家星级休闲农业园区(企业)等。真可谓“民丰物阜人和睦,海晏河清世风淳。”

学习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

牡丹酿美颜,翠绿抱家园。

大业千秋铸,职责重泰山。

文明荡生态,社会皆承担。

绚丽富饶景,艳阳海蓝天。

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坚强战斗堡垒。在广大农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重要,从而领导带动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工作较快发展。京郊呈现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进步加强。制定并实施《关于在全市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村级干部基本待遇和基本保障的实施办法(试行)》。2016年市、区共培训乡镇、村干部7.8万人次,达到了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

第二,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圆满完成。这两级领导班子(182个乡镇、3906个村)结构进一步优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第三,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完善。以修改完善乡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抓手,推动形成党政部门、农村组织、基层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约化协同共治”,推进农村社会治安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第二十七届农民艺术节,推进5个文化试点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新闻公益行动,新评选20个“北京最美的乡村”,累计达到113个。

第五,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村帐托管”,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现常态化管理,2474个村庄实现社区化管理,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第六,全面开展城乡结合重点地区公共安全隐患问题综合治理工作。选派100名市级机关干部到城乡结合部地区100个重点村 (社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推动公共安全隐患综合治理。

第七,美丽乡村建设稳中求进。完善本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制定“1+N”的规划体系,启动300个美丽乡村建设,对2015年启动的519个村庄进行验收,海淀区苏家坨镇车耳营等18个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第八,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强。加强42个重点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有一些突出小城镇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第九,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了重点。立足本市农民收入75%来自工资性收入这一特征,抓住转移就业这个农民增收的关键点,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管理制度,大力拓展转岗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

第十,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包括农村法治建设、北京城乡低保标准、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城乡居民养老金、福利养老金、中小学幼儿教育、农村居民实现就医卡、老干部等方面工作。

第十一,农民收入保持“两个快于”。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0元,同比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增速比城镇居民高0.1个百分点。低收入户收入继续保持“十二五”以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集体的趋势,农村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630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农村居民收入高1.7个百分点。

第十二,多方面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例如:昌平区、房山区被认定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累计达到7个区),4个村被推介为2016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达到14个村),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累计达到家)等。

《年鉴》按照秉笔直书的要求,既记述丰功伟绩的同时,也记述一些缺点、问题、矛盾。例如:外贸形势严峻。2016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及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京郊镇村企业外贸出口面临较大困难,全年出口面临较大困难,全年出口企业数和出口产品交货值均呈现负增长,外贸出口下滑明显,形势较为严峻等。还有生猪屠宰量减少,牛羊交易量减少,鸡蛋交易量减少等。

白玉寻暇,玉亦含暇,毋庸讳言。笔者认为似乎值得商榷之处,择其大要:其一,在凡例中,似应在第一段中阐明“三农”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性命题,可加在“北京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之后,内容亦完整;其二,体例似应统一。在二级栏目中,少数撰写了概况、基本情况,多数没有撰写;其三,在朝阳区、市农业局、市气象局领导名录中,没有标明女性;其四,在索引中,开始似应注明特载、文件选载、总述、大事记、统计表等栏目内容不在标引范围内。重要的是条目标引的数量太少,似应按照“索引应提供丰富的检索信息、名称概念清晰、标目符合主题愿意、标引准确”的要求,以达到工具书作用,以方便读者;其五,在文风统一方面还有推敲的余地,例如在记述出席领导名单中,在一些标点符号中疑似需要斟酌。以上意见不一定确切,仅供参考。所言是者供再修时参考;所言非者,权当耳旁之风,且恕我无过。

总之,正如卢彦副市长在2017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北京市‘三农’工作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任务完成较好,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持良好状态,为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北京是首都,各项工作都要创一流、争上游,在全国有启发借鉴意义。

地方志与年鉴同为“资料性文献”,从学术性角度认为《年鉴》,符合清代大家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中可以看到其超越一地更多的闪光之处。他一方面要求方志要为国史提供“详赡明备,整齐划一”的资料,另一方面又强调方志应成为有独到之见,成为“又岂一邑之书,而实天下之书”的“一家之言”的著述。也就是从史事中寻求普适性的思想原则、方式方法等。章学诚对方志学理论有很多创见,他认为“方志乃一方之全史”,并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基础上,撰写了《方志立三书议》《修志十议》《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等重要文章,全面阐述自己的史志观点。

可以说,《北京农村年鉴》不愧是一部编纂精良、行业特色鲜明、有一定学术品位的成功之作,谨表敬意与祝贺。真可谓“励志潜心传玉笔,精英智慧百年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北京市与全国各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实干促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国际一流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提供有力保障。

读《北京农村年鉴》感赋

辽阔京郊现代观,绿油生态尽开颜。

文辞记述燕山美,彩照清晰永定欢。

编鉴抖擞辉异彩,耕耘橼笔荡佳篇。

丹心挥洒绘青史,皓月无边映荷仙。

猜你喜欢
年鉴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