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民用不为殃

2018-11-19 00:20刘诚龙湖南邵阳
清风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粮库济宁清官

文_刘诚龙(湖南邵阳)

张伯行为官清廉,康熙难得开金口,开口即为金誉,“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人间事说不清,好事多磨,好人多难,好人好事好像做不得似的。张伯行在清朝做清官,做得不顺。大家都晓得,张公调任江苏巡抚,照大清前乌龟规则,张公当照着爬,给总督噶礼等一干人马送见面礼。张公却一分钱也不给,便与总督等官僚关系不协,掣肘甚多,自然多是阴着来。后来矛盾公开化,一次,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收取贿赂,张公弹劾赵某,赵某后台正是噶礼,官场关系“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事情闹得蛮大,清官张伯行被“交部议”,部议之议是撤职。

这回是要撤职,那回是要秋后处斩(因海盗张令涛案),不是要掉帽子,就是要掉脑壳,九死一生,做官危险,这是张伯行做清官险遭大厄的大关节,人多知之,不提。这里说的小事,也把张伯行吓得不轻,他做的是救苦救难救人救命事,理当上主席台斜挂红绶带,却差点去了牢房挂二尺八的牌子,让人感慨:做官难,做好官更难;做事难,做好事更难,清官好官做好人好事,难上加难。

“张清恪公初官济宁道”,按官人说法是运气不好,官人走马上任;不说老百姓该箪食壶浆以迎王官——好吧,春耕忙忙的,百姓没空,怎么着也得有一派热烈的欢迎景象啊。张公新任济宁道,这些场景都见不到,见到的是,百姓箪是持了,壶也持着,箪壶也伸了过来,却非来献与张公,是来向张公讨乞的。

张公赴任济宁道,道上饥民络绎,饿夫遍地,乞丐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原来日前,济宁地区夏雷震震,倾盆大雨,雨了十天半月,下了几个黄河水,一个黄河都装不下,洪水四处横溢,逢山推山,逢谷填谷,棚户区与茅檐屋更是摧毁严重;百姓半年粮一年粮,本来装坛坛罐罐与囤囤柜柜里的,都被洪水卷去,做了黄泥巴。

张伯行见之热泪涌,到府衙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粮库,今日去粮库,当场泪满巾,粮库粮满库,何搞不养人?张公悲喜交集,喜的是,粮库满仓满库;悲的是,这么多的粮食如今眼目下,却还堆在这里,莫非要喂老鼠?百姓遭了大灾,家里颗粒无存,到处讨米去了,小孩饿死事,更时时有闻,官人哪去了?何以不开仓济民?陪同官员挠脑壳:上面不曾发文件,不曾下政令。张公发火了:百姓饥寒交迫,这就是文件;灾情不是命令,还有什么是命令?

张公动员能力还是蛮强的,“倾家财运谷以赈,并载钱及棉衣数船,分给冻馁者。”自个倾家捐出,这自然是个姿态,这么大面积受灾,他一家物资能赈济多少?打汤都少了。这种情况,还真得靠国家,好在张公此时正代表着国家,他下了令,国库里有钱,全发下去;粮库里有粮,全分下去;应急库里有帐篷与板房的,全运下去,车啊船啊,都被动员到救灾上去了。朝廷国库仓里空了,百姓家中坛里实了。百姓有吃了,虽然吃不饱;百姓有穿了,虽然穿不暖;百姓有住了,虽然住不好,百姓力气终于稍有恢复,百姓心情终于稍有提振,于是跟官府一起,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

“擅动仓谷”,这罪真戴下来,可不是耍的,不割头,得坐牢;不坐牢,得撤职;不撤职,得流放;不流放,总会给个大处分。为民办实事,救民于苦难,也是罪,没天理了。张公一边发动群众,开展灾情自救,一边也要对付官僚,开展罪情自救,他人上弹章,他自上辩疏:

“赈济奉恩旨,非擅动也;动仓谷以广皇仁,非邀誉也。饥民户口皆可考,非肥己也。”若照弹章者说的,大灾之前,“官有余粟,野有饿殍”,百姓流离死亡而不救,是本道之罪,那么以后,当官的以我为戒,“视仓谷重,民命轻,害不可言矣。”执政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张公心里是百姓为重的,其他诸公是不是已没这杆秤?

仓谷之仓,为谁而建?仓谷之谷,其来何处?仓谷,来自于民,官人不生产谷麦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仓谷都是百姓一粒粒生产出来,一担担挑到国库里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来,取之于民并没全用之于民,有部分是用之于官了,官人吃穿用度都来自这里。一些官人吃多了,用多了,脑壳就犯浑了,以为这些都是他的了,取之于民必须全都用之于他。

还好,还好,张伯行自辩成功,他动用国库,他全都用于国民,他用得对,不是罪。康熙正是壮年,脑子没糊涂,还是比较好使的阶段,有官人弹劾张伯行“擅用仓谷”,康熙给退了回去,“事遂寝”。张公曾有立言,或可记其言:“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这四句句句可记,其中“积德者不倾”,张公这次擅动仓谷事上,还真自应了。

猜你喜欢
粮库济宁清官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多思才会有多解
赞清官郑板桥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财经微天下
官仓老鼠大如斗
清官情结
清官之恶
盗亦有道,非常盗
“清官思想”与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