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1-19 02:33陈伯廷吕健忠关锐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

陈伯廷 吕健忠 关锐梨

C反应蛋白是一种在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 也是临床中常用的细菌学感染指标[1]。在门诊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 使用血常规加以检验不仅能够尽快确诊具体疾病, 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参考数据。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细菌学感染患儿,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往往应用C反应蛋白辅助白细胞计数加以检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8月本院收治的250例门诊儿科病例, 其中男171例, 女79例;平均年龄(5.18±1.89)岁,平均体重(35.68±15.14)kg;疾病类型:100例消化道感染,100例呼吸道感染, 50例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250例患儿均进行C反应蛋白检验(采用免疫放射速率法和HP-AFS特定蛋白分析仪严格消毒血液采集部位, 采用手指末梢血20~25 μl加以检验)、白细胞计数检验(采用Mindray-BC-6800 血液常规分析仪), 其中C反应蛋白阳性标准为:>10 mg/L;白细胞计数阳性标准为:>10×109/L。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不同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分析 250例患儿中, 180例细菌感染, 占72.00%;70例病毒感染, 占28.00%。

2.2 细菌感染患儿和病毒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较 细菌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5.02±13.25)mg/L、(15.01±2.60)×109/L,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的(15.52±6.88)mg/L、(8.19±1.48)×109/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95.56%(172/180)、83.33%(150/180), 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的38.57%(27/70)、40.00%(28/7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细菌感染患儿和病毒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较[ ±s, n(%)]

表1 细菌感染患儿和病毒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较[ ±s, n(%)]

注:与病毒感染患儿比较, aP<0.05

细菌感染患儿 180 25.02±13.25a 15.01±2.60a 172(95.56)a 150(83.33)a病毒感染患儿 70 15.52±6.88 8.19±1.48 27(38.57) 28(40.00)t 5.7023 20.6666 100.7848 46.1533 P<0.05 <0.05 <0.05 <0.05

2.3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与单独检验的阳性率比较 250例患儿C反应蛋白检验和白细胞计数检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9.60%(199/250)、71.20%(178/250),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的阳性率为97.60%(244/250),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检验和白细胞计数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与单独检验的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小儿人群由于各器官功能发展不完全, 所以免疫力和抵抗力均比不上成人, 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继而给其成长发育带来极大负面影响[2]。加强相应指标检测能够及时确诊患儿的具体疾病类型, 为临床医生拟出正确诊断方案具有重要价值[3]。C反应蛋白能够充分发挥免疫调节作用,C反应蛋白在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之后其水平会显著上升,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积极表现出组织损伤状况和炎症发生情况。C反应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含量很低, 几乎无法检测到,但是在机体受到刺激后, 会在8 h内出现快速上升水平[4]。血常规检测将白细胞计数作为主要指标, 患儿一旦发生细菌性感染疾病, 白细胞计数将会显著增加。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250例患儿中, 180例细菌感染, 占72.00%;70例病毒感染, 占28.00%。细菌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5.02±13.25)mg/L、(15.01±2.60)×109/L, 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的(15.52±6.88)mg/L、(8.19±1.4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分别为95.56%(172/180)、83.33%(150/180), 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的38.57%(27/70)、40.00%(28/7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考虑到患儿的应激机制不够完善的条件下, 单纯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查无法确定患儿的具体病情, 因此需要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250例患儿C反应蛋白检验和白细胞计数检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9.60%(199/250)、71.20%(178/250),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的阳性率为97.60%(244/250),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检验和白细胞计数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为了进一步降低患儿人群感染性疾病的误诊率, 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 采用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白细胞计数检查方式受到临床广泛应用。大多数学者在文献研究中表明, 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白细胞计数检查能够提高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正确诊断率, 值得临床推广[5,6]。

综上所述,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古人计数
白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