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2018-11-19 02:33林洽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疗程

林洽雄

非甾体抗炎药是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用药, 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方面有明显药效, 也是一种不良反应情况出现比较多的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在最近几年来应用越来越多, 伴随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带来不良反应的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2]。本次研究将就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 为减少、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做科学的合理用药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0~80岁, 平均年龄(56.3±15.5)岁;基础疾病:骨关节炎34例, 冠心病26例, 类风湿关节炎17例,其他疾病3例。

1.2 方法 对80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主要对其年龄(<60岁和≥60岁)、用药剂量(正常剂量和超常剂量)、服药时间(≤3 d和>3 d)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中, 发生不良反应3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经分析, 年龄≥60岁、超常剂量、服药时间>3 d均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年龄、药物用量、服药时间对A D R的影响(n)

3 讨论

对于如何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提升预防意识。在对患者开具非甾体抗炎药处方时, 应当严肃的告知此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后果, 严禁患者不遵医嘱的随意进行用药。在预防方面加强工作, 会减少很多产生不良反应后所带来的后果和麻烦[3]。在本次实验研究中, 各种身体系统的不良反应均会在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或者相应疗程结束后逐步减轻直至消失, 对本次的研究患者均没有生命威胁。本次实验是为了减少、避免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出的科学的合理用药实验, 就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病例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对比分析, 以期在源头上有的放矢的想办法解决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问题。本次研究表明, 80例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中, 发生不良反应3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经分析, 年龄≥60岁、超常剂量、服药时间>3 d均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数据表明:≥60岁的患者在消化系统肾脏、造血器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均高于<60岁的患者, 这与≥60岁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针对较高年龄患者, 在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方面要有所注意, 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 疗程要尽可能缩短,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可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来进行保护患者的胃黏膜[4,5]。对于患者的既往病史、原发病均要有细致的了解, 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特性, 设计出合适的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方案。一旦在给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疗程中出现过度影响血压等问题都要尽快重视, 为更大不良反应的产生作预防, 防患于未然。研究表明[6], 合用其他药物也极其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所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谨慎选择合用药物, 减轻、避免不良反应。不论病患年龄如何, 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的不良反应都会受服用剂量大小、时间长短的影响。临床上应该尽量以最少最合理剂量完成对患者的医治, 尽量缩短疗程, 最好最快的完成治疗任务。

综上所述, 对于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需要根据个体因素对其进行预防和避免或者补救,综合相关危险因素, 选择对患者伤害最少的药物。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治前列腺增生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处方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