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游戏

2018-11-19 10:57王晞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7期
关键词:生活化幼儿园

摘 要:新常态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方式,与此同时,也是幼儿以游戏的方式与整个世界构建联系的基础工程。在实际的的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并非是为了追 “高大全”与“尽善美”,更不是为了结果强加干预。而是按照小班幼儿的生活轨迹,实践游戏,回归游戏,回归自然。并按照幼儿的成长法则,找到童心,回归生活化。

关键词:回归游戏 幼儿园 生活化

一、幼儿园小班的特征

小班幼儿的心智还处于具有形象与动作的思维阶段。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并不是为了追求 “高大全”和 “尽善美”,更不是为了加强外在强加或者进行过度的人为干预[1]。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抱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幼儿的生长规律,立足本土,回归游戏,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正是由于小班学生的特殊性,这样才意味着幼儿的学习方式需要更加的具体、直观。因此,幼儿教育只有回归游戏,变得生活化、游戏化,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游戏回归自然与生活的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回归游戏,以游戏化、生活化为中心,关注并提取幼儿生活中展现的教育价值,这样才能让小班的幼儿有效的学习与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回归”的本质是让人能用童年的世界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游戏中不仅有生物因素的意义,还存在社会因素的意义,发挥幼儿主体的重要意义。回归游戏,需要按照幼儿的自然成长法则,强调幼儿园以游戏回归的基本活动,并非神圣化游戏,而是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科学知识的融合,个性化养成,能力的迁移。强调幼儿园的游戏内容来源于生活,以幼儿的喜好与欲望,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2]。

三、幼儿园小班游戏化生活化研究

1.回归游戏童心化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分离焦虑心理,并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然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之一,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启快乐的一日生活。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自然属性下,小班幼儿是以静态的方式存在的。通过实践才能让幼儿接触同伴,享受童年快乐生活。案例一:某幼儿园小班为了回归游戏,倡导游戏化与生活化,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内外整合,实现动静交替,有序衔接。并定制了小班幼儿的作息时间:首先,引发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入园和谈话、讨论、早点等进行探究;接着,室内游戏,主要是以主题游戏与区角游戏为主。接着,转换游戏,需要对内容进行整理,然后休息。接着,室外游戏构建,可以是传统游戏,也可以是大自然游戏、沙水游戏等。然后,再又一次转换游戏,主要内容是整理、盥洗、安静类活动。紧接着是午餐及午睡与整理、盥洗;然后转换活动,主要内容是听讲故事、欣賞活动、娱乐游戏活动等,然后是自由活动。最后时间内再进行一次活动转换,谈话、评价,最终等待父母接幼儿离园。此次的整合,是按照幼儿生活顺序与认知进行构建的,衔接自然,结果得到了主动的配合,促进幼儿快乐成长[3]。

2.回归游戏生活化

从本质上看,回归游戏生活化,是为了还原幼儿生活本来的面目。在实践中更加强调学生从生活入手。案例二:主题游戏活动 “玉米”的构建上,幼儿教师应该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然后根据农田里搓玉米的场景,询问幼儿,玉米怎么样吃等问题。大部分小朋友应该见过玉米,这个时候,幼儿在初步的生活体验探究中,兴趣得到了激发。游戏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接下来就是幼儿教师事先准备的游戏活动,猴子掰苞米,玉米变形记,金色的玉米棒等活动。这样就很自然的将语言、健康、生活、语言、艺术等结合到了一起。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玉米知识,提升幼儿生活经验,展现游戏化与生活化的特点。

3.回归游戏自然化

在构建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工具与材料做基础。材料的使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展现了较强的动态性与可变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自然界存在的收集材料,贝壳、树叶、野花等。在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教学,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发现真实生活的影子。案例三:幼儿教师在游戏情景创设的时候,让幼儿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喂食。首先,幼儿教师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然后翻开,后面有点,数清之后,按照点数选择相应的图片。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小动物喜爱吃的食物。充分的利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对小动物爱吃食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常识。

结语

新常态的背景下,幼儿园小班是人生中非常纯洁、简单的人生阶段。幼儿教学只有回归游戏的本质,让幼儿在游戏化与生活化的过程中,好好享受在生活,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从本质上看,游戏的回归,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性格特点进行构建,并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游戏活动范围,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注重与幼儿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气息的自然美。激发幼儿更高层次精神的创新。净化幼儿的心灵,转变胆怯的思想,快速的找回属于幼儿的童真与自信,加强幼儿与生活之间的交汇。

参考文献

[1]王雪.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5):18-19.

[2]陈寄.游戏的内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06):23-24.

[3]刘玉芳.关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弊端和方向转变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111-112.

作者简介

王晞霏(1988.12—),女,汉族,籍贯:江苏省新沂市,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