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基础、内涵与价值

2018-11-20 06:30孙士云
新东方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文化

孙士云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表现,是一个国家人民群众智慧的凝聚,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邓小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国社会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路灯和里程碑,因此研究邓小平文化思想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前人较少关注到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在此笔者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重点讨论其早期文化思想,试图阐述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形成的基础、内容以及价值。

一、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分界

以改革开放为界,邓小平文化思想分为早期探索期和晚期成熟期。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探索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及文革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在指挥军事革命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建设工作。1929年12月,邓小平等人领导的百色起义结束后,他特别强调要重视革命区的部队文化宣传工作。邓小平也十分重视部队文艺刊物的宣传工作,在其主办的《红星报》上,陆续开辟了《山歌》《红歌曲》《俱乐部》等文艺副刊。邓小平善于调动一切宣传渠道和武器,如:座谈会、演讲会、布告、剧团、画展等,用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当然,除一系列实践外,邓小平在这一阶段的革命斗争中也总结出一系列重要文化理论。关于文化工作思想的论述,邓小平发表的《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和《关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等谈到关于文化思想的内容;他也曾就文化交流和文化统一战线进行过详细论述。上述文化理论构成了邓小平早期思想的雏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文化大革命”时期属于文化建设的低谷。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主要就思想改造、教育改造和发展文学艺术这三个方面开展文化改造和文化建设工作。在我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中,邓小平的讲话具体落实到新闻工作、教育事业、城市知识分子等方面,从这里邓小平文化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邓小平主张纠正在“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错误,用理论和实践指导党和人民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就此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如《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是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二、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形成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文化思想的形成必有现存理论的影响与支持,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从萌芽到基本形成的阶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涵盖甚广,保持民族独立反抗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求同存异的中华人文精神,舍生取义、以德治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以民为本、唯贤是用的传统政治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具体来说,他继承了中国以民为本的传统政治文化,弘扬了传统圣贤仁人的道德风尚,发展了中国厚德载物的哲学文化。诚然,传统文化不仅有精髓,也有其落后的一面。邓小平曾提出抛弃封建糟粕,开展对传统落后文化的整治和教育等措施。邓小平严厉批判社会关系:愚昧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的观念,干群关系不平等、文化专制作风浓厚等都属于封建主义在民众头脑中的残留思想①姜晓秋,孙洪敏.邓小平思想文化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1.。因此,邓小平是辩证而理性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样也是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文化思想领悟了科学技术思想的真正含义,并对这一观点有所改造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列宁将文化建设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①列宁.列宁全集:第 4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3.列宁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邓小平继承了列宁主义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成果,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重的论断,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还直接受到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影响。换句话说,毛泽东文化思想为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毛泽东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当然文化也会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充分肯定了文化在政治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时,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毛泽东也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②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7.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两手抓,正是借鉴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精神文明就也可以搞上去。”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379.在这一讲话中邓小平强调精神文明不发展好,物质文明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根据毛泽东强调文化中人民的主体性这一要求,这也就在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中奠定了文化是为广大民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观念基础。

综上所述,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不仅是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果,也来自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也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实践基础

社会实践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基础。在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之前,邓小平已经具备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影响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社会实践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学习实践;二是革命实践。青少年时期的文化学习为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奠定了成熟的思想内涵基础。在校学习期间,邓小平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使他能够在今后的革命事业中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措施和政策。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让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对底层人民的不公待遇。正是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初次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随后在中山大学进修学习,使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他能够更理性地用马克思主义来思考问题。诚然,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也离不开丰富的革命实践。最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于1929年领导的百色起义。在起义前后,邓小平积极在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亲自编写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教材。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期间,邓小平在《红星报》基础上增加文艺副刊,这种采用文化宣传促进革命进程的做法也是邓小平善于将文化和政治结合起来的表现。

邓小平不仅是优秀的政治家,同样也是杰出的军事家。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是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中的民主观念是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总结和形成的。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领导广西右江部分农民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第二年,在右江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这一期间的革命实践中,邓小平充分了解和发挥群众的能动作用,注重集体领导,肯定人民的言论自由权。抗战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邓小平要求我们要建立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充分弘扬爱国思想,坚定民族气节,“要用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殖民文化和封建主义文化”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邓小平还特意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青年文化工作者。无论是早期文化思想中的民主观念,还是文化宣传主张,都是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三、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内涵

(一)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邓小平思想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早期文化思想的主导性思想。早期的革命实践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文化与发展关系的思想提出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前提,这是根据当时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客观实际。在早期的经济与文化关系思想的指导下,新时期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出发点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邓小平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一现状,因此主张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阻碍作用。

邓小平的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体现了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对科技教育发展思路的深入思考。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的重要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深入阐释科技与发展的重要关系。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就显示出变革旧有科技体制的痕迹,希望能摆脱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现状和弊端,他主张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一种适应当今知识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体制。

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念的指导下,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思想道德上,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引导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在文学艺术上,坚持文学艺术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鼓励文学艺术的多样化,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在科学技术上,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政策不动摇,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教育方面,强调民族的复兴要依靠教育,强调教育为本。总而言之,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为今后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文化为政治服务的内涵,又促成从文化为政治服务到为经济服务的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二)以爱国主义为思想灵魂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渊源。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为祖国的复兴和发展团结奋斗,也是人们寻找民族认同的根本。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历史和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被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充分吸收并融合在其早期的文化思想中。邓小平始终强调无论社会历史发展到哪个阶段哪个时代,都不能忘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让邓小平明白民族尊严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但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中主张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要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提醒青年学子要居安思危,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时刻葆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爱国之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邓小平提倡并拥护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起民主自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努力践行其早期的文化思想观点,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奋力抗敌,为国家的安定团结而奋斗。邓小平用他的实践和思想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正因为如此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其早期文化思想的灵魂所在。爱国主义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邓小平自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做是一项重要任务,希望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励和促进国民为民族而奋斗,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来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提高中华文化的免疫力。在邓小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尊心,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怀既是个人高尚情操的体现,更是其早期文化的灵魂。

(三)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

马克思主义提出“文明”“精神生产”等概念,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方面,毛泽东辩证地阐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即“以德治国”,但是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明显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提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两种文明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在论及文化时,更多的是站在精神文明的角度,理清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思路,更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思想发展的方向和可操作性。

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因此邓小平在百色起义后一直强调要注重对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理想教育以及法治法律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口号和理想,要把理念落实到行动当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相对应的政策和原则。邓小平认为,要用坚持建设的方针来引领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总体上来看,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要顾全大局,兼顾细微之处。在思想上,我们要清除封建思想残余和守旧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才能落实实践。在工作上,要注意点和面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树立长远观念。在指导方针上,要坚决打击假丑恶,宣扬真善美的观念;要坚持以立为本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一切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改善民生。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其早期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髓,之后的改革开放实践也证实这一思想的准确性。邓小平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重要实践,二者在精神内涵和内容上都是统一的。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同时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将文化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四、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价值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理论。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文化思想的优秀部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进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①王永友.论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与科学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而且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开辟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为现有的理论系统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意义。

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除了具有理论价值以外,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根本方法来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贡献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独特见解上。邓小平主张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要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借鉴和吸收精华部分,博采众长。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视。他强调繁荣文化市场的重要性,并且将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凸显科技的力量,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作出重要贡献。

结 语

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形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发展。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同时弘扬和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既融合了中华民族特色,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邓小平早期文化思想,找到其文化思想的渊源,对于我们建设当代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想与“剑”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