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四五”工作机制打造国有企业群众工作新模式

2018-11-20 14:01冯振萍
支部建设 2018年26期
关键词:职工群众职工国有企业

■冯振萍

开展群众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开展群众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也是全方位推进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国有企业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全面认识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掌握其规律所在,有效运用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全面履行国企使命保驾护航。

一、国有企业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国有企业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刚走出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风险矛盾易发多发、并存叠加的高峰期。特别是随着国企国资改革进入全面攻坚施工阶段,由此而衍生出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在企业扭亏脱困、去产能、转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改革攻坚涉及到职工群体利益调整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利益冲撞等等,都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职工群众诉求发生新变化。不同岗位职工之间的利益诉求、劳动报酬、教育、医疗、居住等分化逐渐加大;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存在短板,培训活动内容设置和覆盖面存在不足;职工权益维护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涉及到企业改制、重组等事项中职工就业安置等面临着较大压力。同时,由于社会矛盾对企业职工造成的其他诉求,也对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带来影响。

现有群众工作开展存在着短板。面临新形势新变化,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贯彻落实不够,仍然存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困惑;对群众工作开展的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集中力量抓重点的力度不够,恒下心来久久为功的持续性不够,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方针政策坚持不够。同时,一些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本领恐慌”和“畏难情绪”,不愿、不会,甚至不敢做群众工作,在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群众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内容不多、招数乏力等。

二、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群众工作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与其他经济组织相比,国有企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政治、组织和群众基础。特别是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论述都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对此,国有企业各级党政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化赶考意识和答卷意识,全面坚持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以维护好群众利益为根本,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群众工作开展并提升工作本领,牢牢坚持共享共建的方针,努力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切实把群众工作开展打造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强有力的抓手和载体。

三、坚持“四四五”,打造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开展的新模式

(一)找准“四个关键点”,促进群众工作深度融合

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工作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组织优势常抓不懈,要围绕群众工作开展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要找准并抓住“四个关键点”,强化各项工作自上而下开展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实现群众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目标同向、业务同进和齐抓共管。

一是找准切入点。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够掌握工作主动权,还能起到纲举目张、全局皆活的作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要以增强政治领导力为统领,把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群众工作新的使命和担当,积极破解职工群众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体制机制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中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能动性。

二是找准结合点。要增强思想引领力,紧紧围绕推动企业发展这一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各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要全面做好各项活动的横向覆盖和纵向引深。进一步夯实群众工作基础、强化工作成效并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从而发挥政治优势,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形成“厚植群众基础、汇聚各方力量”的良好态势,确保党的各项部署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三是找准共鸣点。群众工作的作用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抓好面向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和文化教育,要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发展的成就和美好的愿景来感召民心;要善于发现职工身边的感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讲好职工故事,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断传播正能量、弘扬国企发展的主旋律,全面汇聚思想合力。

四是找准发力点。要坚持找准目标并精准定位,从而做到正确决策并有效发力。这就需要善于运用专业思维、专业方法进行对症下药,在紧密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解决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导向,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式,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推动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并形成“四个机制”,保障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开展要致力于为企业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力量汇聚和智力支撑,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逐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群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要求,从企业中心工作要求出发,找准群众工作的目标并精准定位,把各级群众工作开展纳入党建责任考核机制中,强化考核推动,形成公司党委牵头、公司工会负责,各级党政齐抓共管、基层工会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和考核机制。

二是要建立群众工作推进机制。要广泛发动国有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工会、组织部、党办、宣传部、统战部、团委、纪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群众工作月度沟通、事事协调的良好推进机制,实现上下一体同轴运转、横向之间全面协作,促进单一线性格局向多维网状格局的转变。同时,充分运用基层调研、课题立项、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打造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群众工作新格局。

三是要建立过程管控机制。坚持群众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前瞻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拓性等方面进行把关,严把政治观、入口关、质量关、应用关。在工作方向上,关注企业发展最关心、最关注的、最需求的前瞻性问题,主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热情,用高的标准、严的作风、新的作为、实的成果,稳步提升群众工作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四是要建立支撑保障机制。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政共同负责、工会组织牵头、各群团组织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保障体系。要以“三基建设”为载体,尽快形成完善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明确群众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效果评价保障。

(三)把握“五个度”,提升国有企业群众工作质量

一是教育群众要有“广度”。要把加强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点,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职工思想、武装职工头脑,增强职工群众的政治意识和理论厚度,稳步提升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联系群众要有“温度”。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激发开展群众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听真话、接地气,下大力气解决根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不实、不准、不力等问题。要带着并增进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多做关心群众的事,把企业的发展成果最大程度上惠及全体职工群众,把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切实传递给职工群众。

三是回应群众诉求要有“准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企业内部群体结构分层化、利益格局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向化等一些新问题,职工群众利益诉求逐渐多元复杂化。国有企业各级党政干部要强化政治站位,把对企业发展的担当和对职工群众的担当,精准落实到实现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要围绕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找准重点、精益施策,更加畅通职工意见表达渠道,将过去单向式、垂直式管理方式努力转变为多向、平行、互动化的管理。

四是走进群众要有“深度”。要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要依托“三基建设”,从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对各级干部改进作风、联系基层、服务职工进行制度化,从“基础工作”层面对群众工作机制进行明确要求,从“基本能力”方面强化群众工作开展的纵向深度,真正实现问题发现规范化、联系群众制度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五是服务群众要有“力度”。要按照“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坚持企业共建共享,全心全意兴企为民,扎实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要始终把关爱职工放在首位,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安全、教育等问题入手,下大力气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重点突破群众工作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提升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重点,切实加大服务群众的力度,并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猜你喜欢
职工群众职工国有企业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职工摄影(2)
在推进工会改革中切实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浅议党员干部如何用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