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糙一点

2018-11-20 11:00包育晓
保健与生活 2018年20期
关键词:摄入量膳食饮食

包育晓

很多老年人向往精致美好的晚年生活,饮食和生活都精打细算,结果让自己疲惫不堪。其实,日子过得“糙”一些,反而更容易收获健康和幸福。

饮食:糙米杂粮防患病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吃一碗白米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两罐含糖饮料还要多。每天多吃一碗米饭,患糖尿病风险提升11%,而在白饭中加入20%的糙米,患糖尿病的风险则降低16%。

近年来,国人主食的摄入量在下降,油脂的摄入量却在上升,膳食纤维的摄入水平低下,这种饮食结构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应在保证主食摄入量达标的基础上,力求食物多样化。

谷类为主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应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指出,其实,健康饮食“糙”一些还包括在遵循饮食原则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不要过于纠结一天饮食多样的精确达标,重要的是有健康意识,顺其自然就好”。

运动:确定目标量力行

很多老年人选择运动方式时太过小心,早起晨练嫌空气不好,力量训练又怕拉伤肌肉,以至于最终放弃锻炼。事实上,科学锻炼是一种理念,运动时只要掌握科学的锻炼姿势,运动前先热身,合理安排运动、休息时间,保证在身体可承受范围内就能够将运动损伤最小化。需注意的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还是要少登山、少爬楼梯,以减少膝关节磨损。钮文异认为,设立运动目标的同时,大家不妨记住运动口诀:运动不忘写日记,随身携带计步器,练完别忘静坐息,找些伙伴一起去,适时奖励夸自己。

心理:大大咧咧不较真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过于敏感地捕捉人际交往中传播的信号,很容易误读他人信息、表情、行为,为一些并不真实存在的问题而忧心忡忡,带来各种精神压力。因此,不妨让心粗糙一点、大度一些、宽容一些、释然一些、淡然一些,随和待人,大度待事。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专注于问题的解决 工作生活中面对难题,要有所侧重,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而不必过分纠结于是否得罪人、引起他人不快。

觉察自己常反省 过分关注琐事,遇事斤斤计较、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往往都是内心敏感的表现。常提醒自己感知这些行为,才能有意识地改变自身。

目光长远会调节 心理“糙”一些的人往往更能从整体角度把握事物,不仅局限于当下。学会接受、面对、表达、处理、放下,面对现实,通过自我表达调节心理,积极面对处理,学会放下,才能不较真。

疾病:重视预防不过虑

钮文异强调,重视疾病防控非常重要,但如果太过重视而造成心理负担,反而得不偿失。

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很多食物都不吃,结果造成低血糖。钮文异介绍,只要坚持吃动平衡,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零食中糖摄入不超过30克即可。1个苹果、9颗葡萄、15个草莓、1个杧果、1碗小番茄等的含糖量在15克左右。

环境:干净随性更省心

环境因素会影响人的行为,整洁环境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杂乱的环境也可能激发创造性。在钮文异看来,在保证基本清洁的基础上,按照自身习惯及生活方式来安排环境更能带给人幸福感。刻意整理周围环境,营造某种氛围,既耗费时间,又消耗精力。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样样精致、事事细致。老年人本身体力就有限,粗糙一些、随意一些,自己省心省力,生活也会更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摄入量膳食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中国人盐摄入量依然超标
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