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2018-11-21 02:40薛佳
度假旅游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真善美儒家思想合一

薛佳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对汉族影响深刻,关于儒家思想的运用,现在早已经被广泛运用到道德建设、工商文明、世界和平与社会和谐等等方面,甚至还有学者将其扩展到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

但综观旅游业,儒家思想的运用也只是停留在生态保护层面,似乎还没有将其提高到一种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思想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地位,指的是要将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内化的思想认识,也就是说,要将儒家思想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提高到一个指导思想的地位。不管是作为旅游开发者还是游客,都应该将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当中,然后明确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将思想外化为行动。

在这里,要借用第三代儒学研究学术代表人物之一的汤一介教授所建立的哲学体系——“真善美”的思想核心。真,天人合一;善,知行合一;美,情景合一,正所谓“合而不同,儒之大者”。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起旅游开发思想认识领域的一个指导体系——真善美思想体系。

1 汉族,中华民族族体的主体部分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汉族始于黄帝时代,历经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逐渐形成。汉族的族源以华夏民族为主,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开始。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曾长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文化价值观。汉族的意识形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兼受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

2 儒家思想对汉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都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1 儒释道三元一体的格局

目前,儒、释、道作为文化意识形态,并没有在当今社会中消失。它们不仅仅是作为历史的积淀,深藏在民族心理之中,更不只是作为文化的遗产停留在学术研究的范围内,而是作为人生价值以及道德准则活生生地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之深。在这里,重点探讨儒家思想,有关佛家和道家就不赘述了。

2.2 儒家的价值

儒家的价值与中华民族的一般价值在时间长河的历史进程中已经混合在一起,难以把这两者分割开来。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儒家思想是我们生活的文化环境,是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客观的历史的生活态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道德准则、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的文化基础,以及作为支撑我们的社会正常运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因素。

2.3 儒家思想“文本”存在着诠释的多种可能性

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其方法论得自现代西方哲学家伽·达默(Hangs-Georg Gadamer)的“哲学解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的启示。这种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来自解释者的理解和阐释,它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即历史进程的总体性所决定。比如,黎江雷就在《管理哲学·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一文中将儒家思想诠释为一种“管理哲学”。马克·詹金斯在《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一书中提到:企业的思想方式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话,就能够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这是因为思想方式是特殊的,从而是珍贵的,而且当它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企业的文化结构得以建造的时候,企业是非常持久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方式对于一个企业有多么重要。不仅如此,思想方式、意识形态不光只是在企业运营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很多方面与领域当中,思想意识形态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这里就包括旅游开发领域。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必然会对旅游开发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

3 “真善美”体系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3.1 “真善美”体系概述

3.1.1 儒家思想以中庸为核心

中庸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孔子与其弟子的谈话录《论语》中。杨朝明认为,中庸是指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这也是儒家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方法。“中”谓中和、中正,“庸”谓常、用。这样,“中庸”不仅成为儒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以及待物处世的基本准则,而且也成为一般人的社会心理积淀。这就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其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

3.1.2 中国文化的三个“合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善美体系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善美体系是由第三代儒学研究学术代表人物之一的汤一介教授所建立的。刘成纪在他的著作《中庸的理想》中指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存在的基本命题,而这些基本命题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大多可以从真、善、美三个层面来概括,它们分别代表哲学、伦理学、美学三种知识方向。就中国文化的特质而言,它在求真的层面上讲“天人合一”,在求善的层面上讲“知行合一”,在求美的层面上讲“情景合一”。

3.2 “真善美”体系在旅游开发中的具体运用

3.2.1 “天人合一”——真

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重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孔子提出天道和人道的观念,天道即自然的规律法则,人道即人类社会的规律法则。他主张喻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简而言之,就是天人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合二为一的。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天人合一”。这是因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都是不可再生且稀缺的,而且越稀缺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越大,品位越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开发必须是科学而可持续的,因为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特别是那些稀缺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只有这样其才能真正为旅游业所用,才有持续开发的可能性。

这就要求我们从意识形态上树立起一种“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观,并以此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指导原则。这不仅仅是说,旅游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要与作为旅游开发对象的旅游资源“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而且旅游开发者还得在开发过程中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其开发规划设计思想当中,不仅自己的开发行为要与“天”合一,而且也要尽量使自己开发的旅游项目体现出能让游客与“天”合一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要开发出能够使游客时刻意识到自己应该自觉与“天”相和谐,自觉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在无意识中就能与自然相融合的效果。

这就对旅游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关键就是要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物化。理念的物化主要应该体现在旅游景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基础设施的材料选择、体量大小、样式设计等等都应以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为要旨。理念的物化还应体现在旅游项目的设置上。这里要重点指出,旅游项目的开发应突出其参与性,特别是民俗风情的开发,更应强调使游客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的调动。

3.2.2 “知行合一”——善

张永桃指出,古代的所谓知,既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又是指对道德的认识。所谓行,既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行动,又是指道德行为和践履。“知行合一”是一个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用实践检验知识正确性的双向互动过程,也是将伦理道德运用于实际,并做到言行一致的重要问题。

“知行合一”原则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多侧重于道德责任方面。作为旅游开发者,就要在开发过程中将道德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切记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破坏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与不当开发都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应该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行动的指导原则,从而外化到行为当中,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将道德的善由内而外地作用在自己的行为上,进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以善为本、以善为首,合理开发利用,否则,一时的获利只能带来一系列的破坏,造成的只能是接下来的一连串的负面效应,这样的旅游开发势必不会长久,只可能是昙花一现,没有持续下去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者在自己“知行合一”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如何才能使游客也做到“知行合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加强其开发项目的教育意义,加强宣传,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自觉意识到应主动“知行合一”,以善为本,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损害旅游资源的事情发生。

3.2.3 “情景合一”——美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姜斋诗话》的第二卷中写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便为景中情,情中景。情景一合,合得妙语。”其实,“知行合一”“情景合一”都是“天人合一”的进一步发展,“知行和一”是“天人合一”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体现,而“情景合一”就是“天人合一”观念在审美方面的体现。

从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说,做到“情景合一”是十分必要的。让游客的感知和认识与旅游大环境相和谐,喻情于景、情景交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游客的需求得以满足,使其满意度大大提升。人的情感与思想是最难控制的,通常都捉摸不定,但是,人的情感与思想都会外化到行为当中,这就为旅游开发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做到情景交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物化的形式,将游客的情与景融合在一起。对于旅游开发者来说,就是要尽量开发出能够使游客积极参与其中的项目。

另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则要在景区的核心景点处兴建能够促使游客喻情于景的设施,以激发游客的情感,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在核心景点处兴建精心设计的观景亭等旅游基础设施。

4 结论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者是有机结合、不可分割的,这三个观念表现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指导作用与要求是整体性的,要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割裂。在旅游开发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兴建要与自然相和谐,其设计也应反映出实用性,体现突出旅游资源的教育意义;项目开发方面,应突出所开发旅游项目的参与性,能够使游客自觉主动地与自然相和谐。同时,还要加强理念的宣传,广泛采取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多媒体等等形式,进行理念营销,突出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从而影响游客的行为,使其也做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这里提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大“合一”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旅游开发过程中三大“合一”指导原则的运用,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善美体系内化为意识形态,进而外化为行动,从而最终实现旅游开发者、游客乃至政府、社区居民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将旅游活动的教育功能推广到全社会。

猜你喜欢
真善美儒家思想合一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人剑合一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