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视角下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调查报告

2018-11-21 11:08夏雪王巧黄俊娟张玲杨晗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现状影响

夏雪 王巧 黄俊娟 张玲 杨晗

摘 要: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较为普遍,绝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过“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频率较为合理,大多集中在每月1-5次。“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不受性别、专业类别的影响,但受年级、生源地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包括低年级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城乡经济差距较大以及来自乡镇和县市的学生在消费观念上的差异等。大学生对“千米经济”的态度不一,有支持、反对和中立。但总体而言,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千米经济”现象及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千米经济;现状;影响

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外卖和网购的发展,外卖和网购的发展带动了高校“千米经济”的发展。从宿舍到食堂、校门口到教室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00米,由此带动的经济又被称为“千米经济”,就如淘宝、京东、百度外卖、大众点评是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千米经济”的出现却引发了热烈地讨论,有人认为“千米经济”在校园的盛行直接带来了供需两旺,一是为勤工俭学的莘莘学子带来了商机;二是为忙碌中的学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考验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与对他人的信任。也有人认为“千米经济”在校园的盛行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一是使一些大学生的生活圈更窄,不利于其社会化;二是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懒惰且缺少锻炼;三是会让一些大学生形成“用钱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为了解“千米经济”的真实情况,我们通过搜集资料、设计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来了解大学校园千米经济现象的相关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调查对象、本调查团队所需的地区差异、学校综合水平差异、为满足团队调查所需的专业年级差异,我们选定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中南大学、南华大学四所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的四所高校中,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44份,其中有效问卷683份,回收率为93%,有效率为91.66%。

2.研究方法

对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的调研主要结合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进行。

实地考察法主要指在各大高校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所要调查的高校;问卷调查法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指定高校大学生,对“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及影响等问题进行详细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文献法是通过搜集、鉴别、整理相关资料,并记录“千米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将整理形成的数据与调研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

1.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的整体情况

根据团队的调查分析,在683位被调查者中有201人有过“叫别人有偿代取快递”的经历,占比16.9%;有566人有过“订外卖”的经历,占比82.9%;有355人有过“订水果零食”的经历,占比28.2%;没有以上经历的共有85人,占比7.2%。由此可见,“千米经济”现象在高校校园内较为盛行,仅有少部分大学生没有使用过“千米经济”服务平台。

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情况

由图表1可见,各年级学生在“订外卖”这一类别中所占比例均高于80%且差别较小,反映出大学生订外卖现象普遍存在。大三大四学生在“叫别人有偿代取快递”、“订水果零食”两个方面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学生对“千米经济”的接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多。

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情况

由图表2可得,不同生源地的同学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情况大体相同,但存在细小的差异,整体来看,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使用的比例略低于乡镇,乡镇略低于县市。

4.不同性别大学生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情况

由图表3可知,不同性别的同学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情况基本一致,可见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几乎不受性别影响。

5.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情况

根据图表4得出,不同专业类别的同学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可见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受专业类别影响很小。

三、讨论与分析

大学生“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情况原因分析

1.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情况总体分析

(1)支持者:为大学生活带来快捷便利,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兼职机会,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①为大学生活带来快捷便利。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的质量得到飞躍性的提升。大学校园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们在这个“社会”中不断忙碌着,新兴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应用也在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生活。“菜鸟驿站”、“乐收”等快递寄取点的设置,“美团”、“饿了么”等网络APP的兴起,校园内的超市、零食屋送货上门服务的提供都为大学生活带来快捷便利,只要有手机、网络,大学生们“宅”在宿舍就可以轻易快捷地满足自己的需要。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兼职机会。“千米经济”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启发了高校学生的创业灵感,为创业者提供商机,另一方面为校园内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提供了兼职的机会与平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一定的生活资料来源。③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大多数大学生缺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创业是一个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很好途径。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大学生不仅要有创新精神,而且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发展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反对者:影响环境卫生,阻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影响心理健康发展。①影响环境卫生。“千米经济”现象的出现带出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一次性餐具等的使用以及处理都给大众带来不少困扰。随着各种“订外卖”平台的出现,许多人选择网上订餐,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率自然不断攀升,这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负担。一次性餐具的处理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难题,难降解的困扰造成一次性用品的堆积,致使白色垃圾成为了一道“风景”。②阻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千米经济”的出现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将自己寄居于宿舍里“宅”起来,重复着人类传统群居的生活模式,待在宿舍这一狭小的空间里,封闭自我,不与外界沟通交流,从而减弱了他们融入社会的动机与需求,也错过了大学阶段本应扮演的角色,导致他们社会化能力减弱、发展空间缩小,不可避免地阻碍或延缓了社会化的进程。③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都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会使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注意力无法集中,较少参加校园问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圈子变窄,社交能力减弱,孤独感增强。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大学生的身体产生危害,还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等。

(3)中立者:个人方式应得到尊重。“千米经济”的出现有利有弊,面对大学生“千米经济”现象,公众不应该动辄指责或歧视,只要不违背与法律和公共道德,每个人都有權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2.不同年级间“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情况差异分析

(1)低年级同学因学业负担重,刚刚进入大学校园课余时间紧凑、生活比较规律,会直接在食堂用餐。

(2)低年级同学刚进入大学,对周围环境以及“千米经济”服务平台还不了解。

(3)高年级同学因课余活动安排较少,学业负担减轻等,更看重外卖的方便快捷,当没有多余活动、课程安排时更愿意在寝室等待外卖上门。

3.不同生源地间“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情况差异原因分析

(1)农村的发展速度低于城市,“千米经济”还未在农村得到普及,导致农村学生对此了解不多,而县市学生则恰恰相反。

(2)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制约,无法承担高消费服务。而通常县市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受经济限制程度较低。

(3)由于家庭教育等因素,农村学生在消费观念上比较节俭,而县市学生习惯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

四、建议

1.大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正确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由于高中时期的学生,生活都极其规律,作息时间充实有序,但到了大学,除上课时间外,所有的课余时间均由学生自由支配,刚刚离开固定生活的大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时间正确掌控,从而产生“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就导致了“宅”在宿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也促进了“千米经济”的发展。为此,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把握自己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也应该更合理的使用“千米经济”服务平台,它可以是堕落海上的小船,也可以成为成功路上的马车。

2.高校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对“千米经济”认识的讲座,“千米经济”不仅仅可以方便大学生的生活,还可以带来商机。事物都有两面性,当然他也有弊端,我们需要利用好它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他它的缺陷。而最好的引导学生思想的媒介就是学校,学校可以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千米经济”现象的利与弊。

3.社会舆论引导正确方向

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大学生群体是个很容易跟风的群体,他们往往追求时尚、新颖,渴望成为焦点。如果社会环境大肆渲染、鼓吹“宅文化”、“千米经济”是如今社会的主流,是“时髦人”玩的玩意儿,大学生就会纷纷效仿。但如果社会媒体以偏概全,将“千米经济”一网打尽,说它有害无利,也不免太过偏颇。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千米经济”,它的出现是必然。当今社会,人们消费的往往是服务,我们不妨把“千米经济”看作是一种消费服务现象。市场上,往往是有需才有求,“千米经济”出现是因为出现了对它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并不是大学生这一个单一的群体所发出的,所以我们应当理性、公正的对待,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

无论是大学生自己,还是媒体,学校或者社会的其他的相关组织机构,都应对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千米经济”的发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做出应有的努力。

五、结论

大学校园内“千米经济”现象较为普遍,绝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过“千米经济”服务平台,使用频率较为合理。“千米经济”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不受性别、专业类别的影响,但受年级、生源地影响较大。大学生对“千米经济”的态度不一,有支持、反对和中立。总体而言,大学生可以正确看待“千米经济”现象及所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正确的分配自己的时间;高校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千米经济”现象的利与弊;社会舆论引导正确方向,应当理性、公正的对待,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廖义军,刘秀芝,廖潇曦.大学生“千米经济”热的冷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9):85-89.

[2]杨士涓,周燕蓉,顾淑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02):89-92.

[3]翟瑜.“跑腿经济”能“跑”多远?[N].衡阳日报,2017-01-14(003).

[4]张小华,梁凯豪,陈伟龙,王海娣.校园快递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47-48.

[5]李宇涵.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大学生美团外卖APP使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6]程墨.“千米经济”下的宅居生活[N].中国教育报,2014-04-09(005).

[7]徐秉国.高校“千米经济”是喜是忧?[N].中国教育报,2014-04-02(002).

作者简介:夏雪(1996- ),女,吉林长春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巧(1999-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黄俊娟(1999-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玲(1998-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杨晗(1988- ),女,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现状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