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11-23 02:55杨桥春李熙彬
电力安全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站标准化基础

杨桥春,李熙彬

(甘肃电投大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某水电公司总装机容量为457.2 MW,下属5个发电分公司共管辖10座投产电站、1座基建电站,分布在白龙江、大通河、杂木河及洮河流域上。由于电站地域跨度大、点多面广,各电站存在的问题不一,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极大。如何建设统一、有效且标准化的基础管理系统来夯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提高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建成本质安全型水电企业,一直是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通过现场调研、分析讨论、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修订制度等多项举措,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并解决了部分难题。但由于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反复总结,逐步完善、更新,且受限于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及经验等因素,各流域电站安全管理水平差距较大。针对这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该公司将2015年定为“基础管理年”,按照“基础管理年”的总体目标要求,启动开展了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

1 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

该公司结合现有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步骤组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启动、标准制定、技术指导、对照自查、查评打分、整改落实、标准完善、复查查评等各阶段工作。在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强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并将落实整改作为全程工作的重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建设过程

1.1 分析汇总存在问题

结合历年来各电站现场安全大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及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分析研究,及时掌握各分公司下属电站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人员管理水平现状。该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安全基础管理方面。各电站之间执行的制度不统一、不完善,有些制度规定的条款与实际工作出入较大,无法指导现场管理工作。未对年度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部门、班组、个人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中安全目标偏大,且无具体的考核细则,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操作执行。各电站安全资格证书管理混乱,各类报表格式不统一,报送时间无具体要求,不安全事件的上报时间、内容及程序界定不清,“两票”填写格式无具体要求,执行不符合《安规》要求。现场安全工器具、消防设施器材、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较混乱,防汛度汛、防寒过冬的管理流程不规范。现场习惯性违章及外包工程管理问题较突出。

(2) 设备设施管理方面。由于现场设备标志没有统一的标准及要求,导致部分电站现场设备标志不规范、不标准。各电站均存在现场设备未按照要求设置标志,如电缆未悬挂标示牌,管道未标明介质流向,阀门未配置标志牌及现场危险场所安全标志缺失严重,还存在现场部分沟道、孔洞及电缆沟未按照要求加装盖板或遮拦;控制室、控制柜、开关柜及电缆夹层等处的电缆穿越孔洞,未用防火材料封闭;厂房门口、配电室、控制室、电缆夹层门口未加装防小动物板;现场未按照要求标注安全警戒线等现象。

(3) 员工行为方面。部分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及自我保护能力;现场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够扎实。员工着装不规范,进入生产区域未按照规定穿工作服和戴安全帽,进入检修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无票作业、无票操作及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两票三制”“反违章”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 制定方案,推动落实

按照“基础管理年”的总体部署,该公司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了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为确保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该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对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各阶段任务目标和工作环节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明确达标评级工作任务及时限。安监部结合公司安全管理现状与电站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方案》并下发执行。该方案涵盖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救援、信息报送和事故调查处理共8个方面123项内容。

1.3 开展自查,反馈问题

2015年5月,该公司《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方案》印发以后,各电站都很重视,根据职责分工并结合实际,围绕制度建设、现场安全管理流程标准化、技术资料及台账整理等方面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标准化规范与整治工作。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各单位于7月开展了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自查工作。整体来看,各电站均能及时通过基础管理工作标准来规范日常工作行为,达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对标准的理解不同及现场条件限制,部分标准及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及问题。各电站将自查中发现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汇总,并及时向公司基础管理达标评级小组进行了书面反馈。

1.4 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针对各单位反馈的问题,该公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各电站现场开展了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对接工作,重点对《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实施方案》进行讲解及培训。针对部分单位存在的制度标准掌握不透彻、工作要求模糊不清、基础管理不尽完善等短板进行了悉心指导和耐心答疑,对各单位提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措施建议。同时,达标评级小组技术人员对各电站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摸底,通过查看基础资料、明细台账了解现场管理工作情况,对各单位基础管理对标工作所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结合各单位实际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

1.5 第1阶段查评验收

按照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计划安排,同年11月,该公司组成的基础管理标准化查评领导小组赴各电站现场进行了第1阶段查评验收工作。本次查评以该公司下达的《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实施细则》为标准,以投产电站为单位进行查评,共查评项目123项。通过询问、查阅、见证和分析各电站提供的多种文件、规程、设备台帐、检修记录等技术资料对生产现场、设备和作业环境进行检查,对班组安全工器具及生产现场消防系统、消防器材、消防设置、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抽查,对照《安全基础管理标准评分表》,对各电站安全目标分解落实、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救援及信息报送和事故调查处理等8个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打分。本次查评总分100分,查评结果最高得分95.5分,最低得分71.2分,10座电站平均得分 87.5 分。

1.6 持续再改进

通过开展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各电站在制度建设、管理流程规范、技术台账建设、文件传达执行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第1阶段查评中,发现现场安全管理中“过程”管理还存在较大问题,如现场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及人的行为安全等方面未纳入本次实施方案中,因此应重点对各电站“过程”管理、现场管理进行规范与整治。该公司达标评级小组结合本次查评发现的问题,对基础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与修订,补充完善了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和人员行为安全标准2个方面的内容。修订后,本方案涵盖现场基础管理标准、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及员工行为管理标准3大板块共142项内容。现场基础管理标准主要从目标管理、制度建设、教育培训、消防安全、安全工器具、特种设备、“两措”、防汛度汛、防寒过冬、工作票、操作票、反违章、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等15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设备设施管理标准主要从设备标志、安全标志、安全防护、安全警戒线标识、制度牌配置标准及消防设施配置、机组安全设施配置、应急救援设施配置等8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员工行为管理标准主要从员工着装行为标准和作业行为标准2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统一。

1.7 第2阶段查评验收

2016年12月底,该公司达标评级领导小组奔赴各电站现场,对各电站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第2阶段现场查评验收工作,共查评项目272项。该小组通过现场查阅资料,蹲点跟踪过程管理,查看现场安全标志、设备设施标志等方式,对各单位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摸底,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打分,并形成了评价报告。本次查评结果最高得分96.4分,最低得分88.8分,10座电站平均得分90.5分,较第1阶段查评得分有了较大提高。

1.8 第3阶段查评验收

2017年,按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要求,该公司在制度建设方面,新增了3个环保设备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在应急管理方面,增加了环境保护应急演练要求。在现场安全标志及管控方面,重点加强了油库、危废物品的安全标志及管理要求。2017年3月公司对修订后的《安全环保基础管理标准》进行印发并要求各单位贯彻执行。同年11月,该公司达标评级领导小组赴各电站现场,对各电站安全环保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了第3阶段现场查评验收工作,并形成了评价报告。本次查评结果最高得分93.4分,最低得分91分,10座电站平均得分92.4分,较第2阶段查评平均得分有了明显提高。

2 效果分析

从近3年查评评估结果来看(见表1),通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并扎实整改,使得原先管理基础较薄弱的电站内部管理职责更加清晰,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管理基础相对较好的电站则暴露出了自身还存在的薄弱点,促使其管理水平深度提高;各电站之间的安全管理差距明显缩小,公司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鉴于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该公司决定将其作为公司的管理创新措施和常态机制,持续推进开展,不断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公司生产经营成果。

表1 近3年查评评估结果

(1) 该公司通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使得安全生产责任逐一落实到了每个从业人员、每个运行操作及检修维护作业岗位,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

(2) 通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从制度建设、操作要求、管理流程、培训内容、检查考核等各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使得该公司的安全管理活动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公司整体的安全素质,最终达到了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

(3) 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通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防范了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稳中向好。

(4) 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是防范各类不安全事件发生和免受责任追究的最有效办法。由于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把公司“人、机、环”的每个要素都作了规范,对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都有明确的制度约束,有效防止和杜绝了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 结束语

该公司通过开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夯实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整体管控水平,实现了“基础管理年”建设的目标。公司将坚持和固化已形成的安全管理模式及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研究进一步的对策,持之以恒地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稳步迈向本质安全型企业。

猜你喜欢
电站标准化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整式”基础巩固
标准化简述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