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教学例谈

2018-11-24 18:04刘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夹竹桃小屋

刘丽

经过近3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践与探索,我校目前已形成“语文主题学习”“五型四读”单元整体化教学模式。“五型”指的是五种课型,即预习达标课、精读悟法课、略读提高课、自主阅读课、语文实践课;“四读”指的是读教科版教材、读人教版教材、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读整本的书。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完善了精读悟法课的教学模式:精讲教科版一篇主体课文,拓展阅读一篇与本单元同主题的略读课文或“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同主题的文章,有主次地进行重点品读。之后,又将精读悟法课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分类阅读教学融合进来,在精读悟法课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了文体特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在“语文主题学习”开展过程中,我校语文组成员进行分工,不同学年进行不同文体阅读的研究。比如一年级在精读悟法课上进行童谣儿歌的文体阅读研究,二年级进行小古文的阅读教学研究,而我在精读悟法课上尝试了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学研究。下面以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两篇课文《夹竹桃》和《小屋》为例,浅谈一下精读悟法课上如何教学抒情散文这一类课文。

抓住文眼,找到阅读的起点

因抒情散文在材料选择上的自由和行文上的随性,导致学生对文本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难度。在抒情散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抓住文眼,找到文本所描绘的“景”或“物”,理清线索,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抒情散文的起点。所谓文眼,就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词句,是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文眼是一篇散文构思的焦点,有时是课题,有时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或文中的一句话,能“牵一发而动全文”,有制约全文的作用。

如,教学《夹竹桃》一课,抓住《夹竹桃》一文中的“迎风弄姿”这个词统领全篇,让学生找到夹竹桃的“姿”在文中何处体现,从而让学生悟出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花香的浓烈和花影的参差迷离,欣赏到“夹竹桃”的外在之美——形美!又让学生找出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夹竹桃如上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到抒情散文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又如,在第6单元《小屋》一课中,我以“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为文眼,抓住这个饱含作者激情的句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读文、感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品味语言,着力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抒情散文的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美。抒情散文的语言灵活而富于变化:有的朴素淡雅,有的简洁明快,有的优美隽永,有的含蓄凝重。“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唯有通过深入品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体悟其中的意境,才能体会、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进而真正走进散文之中。

教学《夹竹桃》一文时,我们着力于语言的品读。如,在学习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时,同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品读课文诗意语言,进行自我创作,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绪,引导学生把整个第5自然段改成一首小诗。在读诗、品诗、写诗中,学生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再配上舒缓的音乐、精美的画面,课上我和学生享受着语文,享受着语言文字带来的身心愉悦,在这享受的过程中浸润了抒情散文的特征——诗意语言!又如,《小屋》一课中“小屋啊,小屋,梦里我变成小鸟要飞了,你却系在我的翅膀上,好沉好沉”“啊,小屋,我竟舍不得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用第二人称“你”称呼小屋,拉近了作者和小屋的距离,增进了作者和小屋之间的感情。又如“哦,小屋,我深深怀恋的小屋,你知道吗?外面的世界大极了,我真想变成一只蜗牛,把你背到背上,去逛逛大海”,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真挚感情,愿与小屋永相伴。这些句子独立成段,穿插在叙事的段落中间,不断升华对小屋的情感。教学时,我领着学生精心品味这些经过作者锤炼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从语言上体会情感,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勤于想象,体味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以客观生活的描绘熔铸在作品中,并引起读者充分想象空间。要想使学生有效地体会抒情散文的意境,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另一方面,教师应抓住文中典型的景、物的特点,掌握作者借以抒情的物象,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抒情性散文的能力。

如,在教《夹竹桃》一课时,采取第二种方式,通过上面对第5自然段的品读,让学生体会到夹竹桃身上可贵的韧性这一特点,然后再通过文字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走近作者季羡林,了解作者离奇的人生经历,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巧妙的过渡,悲情的音乐,教师的借机发问,学生自然地将夹竹桃的韧性和季老的人生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启发学生懂得“借物之力,抒己之情”真正的含义,提高学生鉴赏抒情性散文的能力。然后,師生一起动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夹竹桃所蕴含的那份“神美”。而在《小屋》一课,我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通过品读“弯溜溜”“平展展”“悠忽忽”“软绵绵”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小屋外面世界的美丽与诱人。当读到“我一个劲儿拼命地跑、拼命地飞、拼命地喊、拼命地笑”这句话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这样的画面和这样忘情的时刻。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进而体会作者在小屋外面的世界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那份心情,也为体会下文在小屋中读书,以及书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作铺垫。

个性体验,拓展迁移

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抒情性散文,一方面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使学生间接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我们只有带着学生学会品味抒情散文,走进抒情散文的审美世界,才能领略到抒情散文的旖旎风光。

教学《夹竹桃》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体验,拓展迁移,把在《夹竹桃》一文中学习到的抒情散文的三大特征,在《高原红柳》一文中进行体验运用,让学生感悟这篇文章中作者借红柳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课的最后,我又回归到单元主题——植物之美,希望学生在今后写植物时,能用诗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把所写植物的外在“形美”表达出来,更希望他们能够做到“借物之力,抒己之情”,把课堂由“读”引到“写”。在教《小屋》一课时,课上拓展阅读了《童年梦境》一文,在接下来的自主阅读课上,我又带着学生阅读多篇抒情散文,加大学生对抒情散文的阅读量,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使学生间接地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

在精读悟法课上关注文体特征,其实正是关注了“语文主题学习”中文体教学这一大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保国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夹竹桃小屋
北怀集(其一)
春天的小屋
夹竹桃下的人
山中小屋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神奇的小屋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