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2018-11-24 18:04季海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拮据母爱饺子

季海艳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主体课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一篇名作。课文叙述了童年时母亲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为母亲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读者在平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妈妈与儿子相互关爱的深情。

设计理念: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感悟母子情深,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拮据、破天荒、花招儿”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交流关键词句,感悟“我”与母亲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感悟“我”与母亲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有你的地方是天堂》:母亲呦,你像月亮,散发着温柔的光,我们像迷途的羊,依偎在你的身旁,你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这首歌赞美了母爱,今天我们也来学习肖复兴赞美母爱的名篇:《花边饺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围绕目标展开本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饺子 拮据 荤菜 肉馅 清晰 筷子 破天荒 和面 擀皮儿 稀罕 捣乱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挑选重点的词语让学生解释一下,强调多音字:和。

2.检测读文:读准字音。(开火车式读文。)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怎样划分意义段?说说课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哪几件事。

预设: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子。(适时写板书。)

(检测读文使学生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引导学生以时间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锻炼学生的说、读能力。)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体会母爱

思考:

1.小时候妈妈为什么给“我”包花边饺子?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生活拮据,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那时,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在具体语句中理解“拮据、破天荒、挨”的意思。)

2.出示课件,重点品读: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花招儿”是什么意思?(解释本意是什么,在本文中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花招儿的引申含义,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2)在母亲的“花招”里,包的仅仅是肉馅儿吗?还包了什么呢?(浓浓的母爱。)

师:浓浓的母爱,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这一份浓浓的爱。(同桌互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虽然在那个时代生活是如此的艰苦,但有了母爱,“我”的童年是无比的快乐、幸福。

(齐生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

(二)回馈母爱

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长大,回想起童年时代吃饺子的事情,明白了母亲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饺子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美味佳肴,长大以后,“我”又是如何回报母亲的爱呢?默读课文4至8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

1.“我”为什么还会给母亲包饺子?(母亲对饺子情有独钟,同时也是通过包饺子来回馈母亲的爱。)

2.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理解:“我”为什么要对母亲耍这个“花招”?(要回报母亲的爱。)

3.分角色朗读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4.文中前后出现两次“耍花招”,这是一种什么手法?(首尾呼应。)

5.品讀“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包的”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受父母的爱

师:小小的花边饺子,它是爱的代言,从这篇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回忆一下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学生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五、布置作业,感恩父母

师:通过学习课文,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读给父母听。

(通过写使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为本单元习作做铺垫)

总结: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作者单位:甘南县查哈阳农场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拮据母爱饺子
幸运饺子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包饺子
“拮据”的“皇帝”婚礼
“拮据”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