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倾听”开始

2018-11-24 18:04段海燕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倾听竖式思维

段海燕

近一段时间,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总感觉有些教师不能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谈不上深度学习。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新时代全国小学名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几节名师课,解开了一直困扰笔者的问题,原来都是“倾听”惹的祸。

几节名师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发言时专注的倾听,以及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都表现得尤为突出。几位教师都是在倾听中准确捕捉信息,把握学生的思想,不断地鼓励学生朝着深度学习推进;在倾听中,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让课堂更加有效地进行。

“倾听”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一种静悄悄地状态真实地存在,一直被认识,但不被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许多教师只顾关注新事物,而丢掉了教育的常识;二是意识淡薄,教师没有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重视,教师擅长说,不擅长听,觉得只要学生坐端正,眼睛看着教师就行,至于听没听进去不去检验,只是注重外象,不去关注实效;三是方法简单,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仅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教师经常拿“注意听讲”这样的话来规范课堂,至于怎么听,为什么要听,不做说明和指导。“倾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准规划,需要坚持指導,方能实现有效。

笔者认为,“倾听”习惯的养成要分为四个层次培养:一是能听阶段,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能坐稳凳子,能听懂别人话。同时,在初级阶段,一定要培养“倾听”时的礼貌,如听别人说话要眼睛看着对方,耐心等待对方把话说完等;二是会听阶段,是指当别人说话时,尤其是同学发言时,能够有礼貌地、自觉地去倾听;三是听思阶段,“倾听”更高一层次就是为了深入的思考,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在大量的发言中判断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从同学的发言中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内容、能够将几个人的发言联系起来、能够与自己的理解联系起来;四是听辩阶段,这是“倾听”所要达到的最高水平。“听”的目的是为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表达出来。所以,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倾听”的后效应上,如“倾听”后能否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否做出自己的判断、能否做出补充和说明、能否提出新的质疑等。

学生不会倾听,不仅会影响接受知识的效果,更会影响思维的发展;教师不善于倾听,会错过好多有价值的发言,影响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学生会不会“倾听”根源在教师,因此,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教师需要进行以下六方面的修炼:

1.倾听需要耐心等待——信任学生。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听到学生的回答不是自己的标准答案时,草草地就应付过去或是不予理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另一个是怕影响课堂的进程。因此,课堂中会错过好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资源。如在听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试做32×12,其中,有的学生用一步竖式算出

教师请这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说不太清楚,教师就草草地进行下一个环节。其实,这个学生的做法与32×2 、32×10的竖式写法建立了联系,把加的过程省略了,也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就此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384是怎么算出来的,32×12的竖式写法(本课的难点)水到渠成,学生会充分地体会到由旧知识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多好的一个资源啊!可是,由于教师的无视和不等待,一个好资源就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无论对课堂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遗憾。

2.倾听需要感情评价——尊重学生。带着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欣赏,对学生的尊重走进课堂的教师,一定会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并用真诚的评价,让学生的思考得到肯定的同时,能够看到努力的方向,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你真棒”“你太了不起了”等,可能是对学生努力思考的一种伤害,学生会觉得教师是在应付他,没有对他的努力过程给予肯定。因此,教师的评价语一定要有理有据,并能够做到在学生的兴奋处加以鼓励,困惑处给予帮助,让学生始终有方向、有动力、有方法一步步接近知识的核心,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收获方法和情感。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上“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时的几句评价语:“(由衷的赞叹)佩服,佩服我们班的学生们,你们真棒!老师刚才在看大家计算,算得都很快,也很准确。后来你们再算,老师就不看了,站在这里看着你们,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提出问题。”一会儿就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手来,表示有疑问。“非常好!那我们一起看看黑板上的算式,看看刚才板演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他表达得真棒,用上了‘并且‘那么这样很有逻辑的语言。”“(竖起大拇指)咱班同学真是厉害,像这样的问题一般人是想不到的,因为他必须把这组算式和自己的或同桌的进行比较,才有可能发现。”

3.倾听需要教育智慧——热爱学生。课堂智慧来源于专业水平,来源于对学科的热爱。在一节除法的认识课中,学生先用绘图的形式,理解12÷2=6后,有一名学生说,还可以用减法,12-2-2-2-2-2-2=0并用自己的理解解读这个算式的含义。教师立刻捕捉到这一信息的价值,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学生的不同声音又产生了,有的说,还可以用乘法,用加法等,精彩纷呈的发言此起彼伏。教师抓住教育时机,机智地对本课进行了扩展,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进行了沟通,对加、减、乘、除进行了再认识。教师的教育智慧给学生一个安全、开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

4.倾听需要换位思考——实现共振。课堂中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的倾听,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能不能懂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逻辑起点,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换位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够顺应学生的思维,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深入思考,最终实现思维共振。如,在讲两位数乘法时,经历了三次试讲,前两次都是因为不能够把握学生的起点(借班上课),面对学生的发言,只顾自己的预设,不顾学生的认知起点,自然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产生共振,新旧知识无法建立起联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很牵强。第三次备课,完全站在学生的立场,通过让学生划分点子图,为竖式的书写建立有效的支撑,通过一位数竖式的书写和口算方法的迁移,学生自然会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难点,获取新知。整节课中,学生和教师始终处在同一频率中,教师是在默默地为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服务。

5.倾听需要建立联系——有效沟通。教师的有效倾听还体现在能否将几个学生的回答建立起联系,实现有效沟通,逐渐将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是课堂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师的专业体现。在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出示一幅堆满小正方体的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有多少,学生七嘴八舌地猜,教师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哪个数据会更接近真实的数据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简单地评价对错,而是将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将思考引向深入,从中悟出猜测必须有依据的道理。

6.倾听需要有意培养——教会方法。有幸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宏伟教师的课时,关于学生“倾听”方法的培养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应用题》这一课,整堂课中,张老师在合适的时机,先后四次对学生进行了“倾听”行为的指导。他分别说,听的第一个境界是能够听懂并复述他人的话;听的第二个境界是能够听到别人没听到的;第三个境界是能够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第四个境界是能将别人听不懂的讲明白。笔者想,在课堂中,经常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倾听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学习,在倾听中学会做人。

“听”作为“听、说、读、写”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效教学的根,决不能在课改的大潮中淹没,教师们要重拾教育常识,筑牢教育之本。

(作者单位:铁力林业局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倾听竖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竖式趣题
思维跳跳糖
竖式填数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