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写才会写

2018-11-24 18:04王静常宏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绘图研学日记

王静 常宏

“只有写才会写”是巴金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习作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头等难题。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习作缺乏兴趣,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想做到“写”已经很困难了,何谈“会写”呢?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参加了省教育学院杨修宝老师的课题“小学语文专题日记教学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多样的专题和形式让学生爱上习作。

一、生活专题——绘图日记绘出童心

在儿童的眼里,图画就是语言,儿童是通过这一张张图画慢慢认识生活、社会和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学生尤其喜欢绘本图书,学校在低年级开展了“绘图日记”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联系,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录成长。

绘图日记让学生记录成长瞬间

成长只有一次,记录下来,就是学生一生最美好的回忆。绘图日记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轨迹,他们在日记中写下未经加工的心里话,书写出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运动会后,一年三班的赵同学用画笔再现了比赛的场景,并且写到:我的运动项目是接力跑,当召集运动员时我好紧张,因为这是个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项目,我怕给班级丢脸,当老师把我们10只小手放到一起时,我们喊出:“一年三班必胜!”我松了一口气,心想一定用力跑为班级争光,我很有信心地跑完了全程。

这稚嫩的话语,源自于学生对生活真实的感受,专题日记让学生自然而然将这种感受累积与表达。

绘图日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每个学生的成长会出现喜怒哀乐,他们需要表达,也需要反思,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反思中,会更加感恩社会,包容他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而写绘图日记则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

苏同学在劳动节和家人去庄园种植蔬菜,他详细地描述种植蔬菜的过程,并写出劳动过后的反思:“现在我知道了粮食和蔬菜来之不易,同学们应该珍惜。”黄同学在绘图日记中写到:“运动会时有些运动员摔倒了,重新爬起来,我要学习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学生在绘图日记中记录生活中的琐事,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心情,绘图日记成为了学生能够毫无保留地表露内心的一个自由的空间。

绘图日记让学生做生活有心人

世界上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发现美的眼睛。绘图日记让学生成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有心人。

出去游玩,学生会写出:“十月的山里风景真美呀!树叶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特别好看。”会写出:“一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五颜六色的树叶,山峰耸立,一座连着一座像波浪一样。还有金色的麦田翻起金色的波浪,闪闪发光好像金子。”还有的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的词语,写出了:“各种植物都像被颜料染过一样,碧绿和金黄交相辉映,就像我的语文课本里说的那样——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绘图日记,让学生拥有一个充满神奇的真善美的世界,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传达着图画与文字的内涵。这些种子日后只要有阳光雨露就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一切自然天成。

二、活动专题——研学报告精彩纷呈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研学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在研学报告的整理中,主动记载活动内容,书写研学体会。

研学准备让学生充满“写”的期待

根据每次研学课程的安排,在活动前,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进行研学前的准备课。例如在去科技馆进行研学前,大家就充分了解了科技馆各楼层展馆的情况,依据个人兴趣成立了研学小组,小组成员搜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课上和课下微信群的研讨,各小組确立了研学项目,满怀好奇充满期待地投入到科学的怀抱,为研学报告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再比如,在去东北烈士纪念馆研学活动前,学校将“铭记十四年抗战历史,传承先烈抗战精神”参观研学报告单的三个部分事先与学生进行了沟通,让学生了解到分为“我印象深刻的、我的参观记录和我的收获与思考”几个部分,让学生能带着敬仰、带着思考进行研学。

研学过程让学生记录“写”的素材

学生在习作时感受到的“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无事可写”,缺少生活中的素材,而研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素材,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所有的学生都带着笔和本,认真地进行记录。这一点一滴的记载,就成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所得,是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片段,将这些片段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深刻的感受来自于真实的情境与活动,只有真正在活动中触及心灵,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研学手册》让学生延续“写”的激情

学校《研学手册》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记录旅程的平台,让学生延续“写”的激情。

“《研学手册》使用说明”教给学生可以填写目的地,可以贴照片、画画,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风土人情、旅途留影;在“我的研学报告”板块,教师指导学生写上时间、地点、观察记录、感受思考等,教给学生写的方法;“研学站台”的每一站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描绘与表达;“研学课程精彩回顾”让学生充满回忆与期待;“推荐研学路线”中的红色之旅、自然之旅、博物馆之旅、历史之旅,又为学生的研学旅程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走出学校,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培养核心素养,让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研学之旅在为学生打开世界窗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记录,懂得分享,用一支笔留下旅途的痕迹。

三、漫画专题——看图写话丰富想象

《父与子》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幽默,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将《父与子》的漫画作为看图写话的素材,引入低年级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丰富想象,学习表达。

规划校本课程,将漫画专题常规化

实验初期,低年级班主任教师利用自习课时间,带领学生看漫画、讲漫画、写漫画。但是我们发现,零散的时间不足以让学生充分地去讲漫画的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对于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不清或理解错误,整篇看图写话写下来,缺少连贯性,意思表达也不明确。为此,学校将漫画专题的教学纳入二年级的校本课程,由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历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专门进行这一专题的指导,使漫画专题的开展常规化。

丰富教学形式,将漫画专题趣味化

兴趣的产生才是创作的源泉。如果把教学形式就定位在看图写话这一习作教学上,时间久了,难免会让学生的兴趣降低,影响习作的欲望。所以,学校尝试“三bian”的教学形式丰富这一专题,让学生保持对漫画专题的兴趣。

辩一辩。《父与子》中的主要人物是爸爸和儿子,在引人发笑的故事中,也时时体现一件事情的是与非。结合漫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分辨中、争辩中可以明事理,也可以深化漫画主题。例如:在进行《孩子吵架大人闹》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针对爸爸做得对不对发起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孩子的事情应该自己来解决。将这些争论的结果写进文章,不但使习作内容更丰富,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编一编。漫画中的人物是没有对话的,这也为学生的丰富想象留有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人物的语言,可以使写话更生动。例如:在教学《一年之后》这幅漫画时,学生在描写爸爸看到儿子的个子比去年在树上做下的记号还要矮时,就加入了人物的对话。有的学生写到:“咦?我的宝贝儿子怎么越长越矮了?这可怎么得了?”让人读后不由捧腹。

变一变。低年级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借助漫画这一素材,改变某些情节,可以让学生在这种“变”中拓宽思路,发展语言。例如:在教学《鱼儿来信》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想象一下,儿子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鱼儿写信给爸爸?学生在变一变、画一画、写一写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写话的兴趣。

拓宽写话素材,将漫画专题序列化

學习一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触类旁通,通过《父与子》这一漫画素材的学习,将习得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素材中。学校也将引入《三毛流浪记》《我爸爸》等内容,也可以鼓励学生自画漫画,写自己创作的漫画的故事,由浅入深,不断拓宽漫画专题,形成序列。

专题日记的开展,让写话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写话的素材,在这种相互的影响与促进中,让学生爱上习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闽江小学)

猜你喜欢
绘图研学日记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基于HTML5 Canvas绘图技术应用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