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与人成长的关系”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8-11-28 12:18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罗爱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意图课外课外阅读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 罗爱华

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东门小学 曾振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教师要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基于这个理念,我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展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篇文章紧密地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来写。为了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应用能力,配合本组专题,我选了同步阅读中的四篇与读书相关的文章,让学生一起阅读。其中,《背书》描写了作者不管周围环境有多恶劣,仍然坚持早起背书。《别了,语文课》刻画了作者从开始的默书老不合格,到后来要移民到中美洲即将离开祖国时对母语的深深的眷恋。《高尔基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高尔基童年时想尽方法读书,他读书的热望是谁也阻止不了的爱书精神。《生命的一部分》点明我们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并告诉我们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写作与阅读方法的总结与比较,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将课内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与课外形成有效的互补。

2.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3.分享课外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引出议题

出示一组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引导发现,引出议题——阅读与人成长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励孩子们对读书的热情,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回顾原文,总结方法

1.师生共同回顾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相继说出课文题目,课件依次出示。

2.说一说:在这四篇课文中,我们都曾和哪些高尚的人交流了?

3.议一议: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你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感受读书的方法)

三、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在读熟、读透课内文章的基础上,提前布置四篇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

1.学生汇报阅读方法(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师相应板书。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说说主要内容。3.结合学生汇报引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汇报中,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片段分享,精彩赏析

1.学生再次浏览四篇同步阅读文章,并拿出填写好的阅读卡思考: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哪些精彩的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分享)

2.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并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方法分析这四篇文章。(1)《背书》

①学生朗读,汇报,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感悟,也可以是喜欢的好句子、好段落。

②在《窃读记》里,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能否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背书》这篇课文是怎么表达的?

③对作者读书的情景,可以送他一个什么词?(废寝忘食、如饥似渴、苦读、执着、坚持……)

(设计意图: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学生读中生情,读中悟理,并能运用单元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来分析文章)

(2)《别了,语文课》

①这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很让人感动,齐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心理描写?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③是什么让作者会有这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预设问题,谈感受,对心理描写的分析和情感变化的把握,感悟作者对国文课态度的变化,在问中求解)

(3)《高尔基的童年》

①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高尔基对读书的热望?你最想读哪个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解答,教师相机引导)

②可以用本单元学到的哪些写作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刻画)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文时,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文本的理解,在重点段落相机引导)

(4)《生命的一部分》

①这篇课文你想推荐给大家哪个部分,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小组内交流阅读卡中的内容)

②《走遍天下书为侣》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并教给我们反复读书的方法。《我的“长生果”》的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那么,在《生命的一部分》这篇文章中,你悟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畅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五、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暑假刚刚过去,在暑假中,学校对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读书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激励与点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总之,通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形式,我们将课文与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有机整合,体现由单篇课文到多篇文章的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使教科书向课外开放,课内与课外结合,让孩子们有了足够的阅读量的支撑,以此彰显“少做练习多读书”的思想。通过本单元写作与阅读方法的总结与比较,在学习另外四篇同步课外教材时,使学生能够将课内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课内所学知识,使课内与课外形成有效的互补。

猜你喜欢
意图课外课外阅读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小满课外班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