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计算能力

2018-11-28 12:59江长征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计算能力解题

江长征

(福建省清流县长校中心小学,福建清流 365311)

引 言

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效果,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以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加强计算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他们数学学习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在2011年所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降低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但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十分必要[1]。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计算结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忽略了计算过程和方法,一些学生计算结果虽然正确,但是计算过程还存在许多的漏洞,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够缜密;而且一些学生采用的计算方法较为烦琐,不利于他们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完全占据课堂主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很少。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这让许多学生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使得他们对计算缺乏兴趣,无法有效保证计算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未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但是实际上,虽然教师传授了学生许多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实践运用,他们对教师传授的方法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无法合理地应用在实践中,一些学生甚至直接进行套用。

二、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数学计算主要是一些数字,相对比较抽象;而小学生性格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比较单调、枯燥,则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对计算失去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计算中,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一些东西需要进行称量,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去超市买水果,苹果的价格是5.2元/斤、菠萝6.5元/斤、葡萄9.5元/斤”;然后,教师根据这一情境,为学生出题“买一斤苹果和一斤葡萄需要多少元?”“买一斤菠萝和一斤葡萄需要多少元?”“一斤普通比一斤苹果贵多少元”,等等,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学生,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使得计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训练;并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2]。所以在计算题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还应关注他们的解题过程,规范他们的解题步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口算的习惯,避免过度依赖计算器的现象,保证书写过程整洁。学生还应养成检查的习惯,尽量减少由于马虎造成的计算不准确问题。学生在计算时,应按照看题、审题、计算以及验算四个步骤依次进行;尤其要重视审题这一过程,一些学生在审题时不认真,经常出现一些小问题,如忘记换算单位、忽略题中附加条件等,无法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找一些文字较多的计算题,在计算之前,让他们先讲讲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学生开始进行做题,做题之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改正不足的地方,使得他们的计算更加准确、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另外,平时练习过程中出现易错题,学生应收集起来,记录在错题本中,分析做错的原因,经常进行翻看,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三)掌握数学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计算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传授学生一些解题技巧,以此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在解题中,解题技巧主要包括形象思维方法、实物演示法、图示法以及列表法等,这些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他们能够快速地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快速地计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示法来演示,这样题意就一目了然,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解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督促学生充分掌握计算规则和公式,这是计算的基础。在解决上述的“相遇问题”时,就会运用到“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这一公式。又如在计算“49×40×25=”这道题时,如果不知道乘法交换律,学生就会依次进行计算;但是如果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他们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将式子变化成“40×25×49=”,这样就简便得多,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四)合理设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计算能力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延伸到课后,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合理地设置课后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得他们的计算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提升。例如,学习“路程、速度、时间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他们分别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到达学校所行走的路程、速度以及时间,包括骑自行车去学校所走的路程、速度以及时间;坐公交车去学校所走的路程、速度以及时间;步行去学校所走的路程、速度以及时间,并通过计算找出最优路线。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路程、速度以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他们数学学习的效果。

结 语

计算能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同时引导他们充分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合理设置课后作业,以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加强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计算能力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用“同样多”解题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