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8-11-28 12:59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谈迁梅兰芳笔者

石 磊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简单的探究。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都必须要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里[1]。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重,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途径、多个角度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才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够更加全面。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是支撑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就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身阅读水平。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兴趣的激发。比如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带来视觉方面的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利用丰富有趣的故事或谜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利用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在玩中学等。

例如,在学习《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导入,与学生一起谈谈对京剧的看法。然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了几组梅兰芳的剧照,并导入本节课的课题——梅兰芳学艺。通过对这些剧照的欣赏和观察,笔者组织学生说一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大家一致认为是眼睛,因为梅兰芳先生的眼睛很亮;在课文中,作者也多次提到梅兰芳的眼睛。最后,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又播放了一段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唱段——《穆桂英挂帅》,让他们零距离接触京剧。在对剧照和视频片段的欣赏下,大家对于京剧有了较为感性、具体的认知,这样一来,自然也会产生想要了解主人公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就势带领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让他们从课文阅读中了解更多与梅兰芳相关的故事和知识。

二、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善于积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课文,这些课文无论是从选材内容方面还是从写作手法方面来说,都值得学生去学习和积累。积极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和多积累,能够让他们逐渐掌握良好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具体来说,在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设置一个专门的积累笔记本,把这些句子抄录在本子上。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渐领悟到一些句型的优美,熟练掌握更多新颖的词语,进而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值得学习的句子进行积累,适当地对这些句子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通过模仿等方式来逐渐掌握语言的运用。

《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是一篇笔触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去鼎湖山听泉时,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笔者简单地对一些句子的写法进行了分析,如“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学生”这句话,作者将钟声与泉声比作老人呼唤学生的声音,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在这节课上,学生积累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比如作者对泉声层次的细腻刻画“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再如对雨后雾气弥漫的山的描写“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等等。

三、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年龄幼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体验和感受,深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3]。作为教师,应当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4]。为了帮助学生丰富感情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活动,为他们设计话题,让他们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来丰富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总而言之,只有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情感,才能够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为他们创设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他们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身的思想。

通常来说,笔者会在课堂上通过精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和体会情感。例如,在开展《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时候,笔者利用问题导入:“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随后,笔者出示了“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句话,通过数字来引导学生体会《国榷》来之不易。又通过事例“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来指导学生体会谈迁的艰难遭遇。当学生了解到《国榷》来之不易以及谈迁的痛苦遭遇之后,笔者又通过指导学生理解“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这部分内容,来加强学生对谈迁的敬佩之情。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一时之功,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使他们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谈迁梅兰芳笔者
梅兰芳评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吾手尚在
吾手尚在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