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

2018-11-28 12:59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萝卜宝宝笔者

沈 芳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大龙港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8)

引 言

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一名幼儿出于对拍皮球感到一种机能的快乐,与一名幼儿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去拍皮球,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一样,但活动的动机不同。前者是出于一种内在动机,后者为了一个外在的目的,显然活动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游戏,后者却是工作。游戏是表现已有经验的活动,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幼儿的自发自主游戏(本体性游戏)和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手段性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1]。可以说,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而教师要考虑组织的教学游戏怎样吸引幼儿。根据游戏的特点,可以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游戏融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改以往教师教、幼儿被动学为幼儿主动学,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一、贯彻新《纲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的目标是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都可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最高的,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戏。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笔者把游戏融入数学活动,使游戏与数学活动优化组合,更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也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兴趣。

按照以往进行小班数学活动“按颜色分类”的经验,笔者总是先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实物,让幼儿观察笔者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提供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分,讲述分的过程。可以说幼儿不是在真正地、主动地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模仿行为。现在,笔者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同样的一堂课,搬走了教室里的小桌子,布置了一个“苹果园”。这首先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苹果园”上,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去摘“苹果”;当请幼儿去摘的时候,提出的要求他们很快就记住了,他们欢快地进入“苹果园”,按照自己的意愿摘着“苹果”;最后,“苹果”被装在了不同的交通工具里被幼儿运了出去。幼儿在“摘”和“装”的过程中,完成了按颜色进行分类,他们看到自己摘下的“苹果”,非常自豪地告诉笔者摘的是什么颜色的苹果,主动和笔者进行交流;有的幼儿意犹未尽地还想再去多摘几个“大苹果”。在活动中幼儿完全是主动的、积极的,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较,虽然一般的数学活动笔者也会让幼儿动手操作一下,但和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更主动地学是完全不一样的。幼儿感觉不到那是上课,没有一点紧迫感,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的,这种形式非常适合刚进入幼儿园不久的小班幼儿。

在帮助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时,笔者采用了“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提供了两块“萝卜地”。在游戏中,教师是“兔妈妈”,幼儿是“兔宝宝”,佩戴着可爱的小兔胸饰。笔者首先用“兔妈妈”的口吻请幼儿观察地里有些什么,“兔宝宝”一口一个妈妈叫着,争先恐后地告诉笔者萝卜地里种着萝卜;观察仔细的“兔宝宝”还一下就发现萝卜有不同的颜色。于是,笔者就请“兔宝宝”去拔一个萝卜,再把每个人拔的萝卜放在一起,很快幼儿明白了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兔妈妈”请“兔宝宝”吃萝卜,一个一个分完了,他们发现“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兔宝宝”和“兔妈妈”一会儿拔红萝卜,一会儿拔白萝卜,开心地你一句、我一句告诉“兔妈妈”自己的劳动成果,完全融入了游戏的情景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游戏结束了,还有“兔宝宝”问“兔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再来拔萝卜。

二、数学活动中的游戏,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现在的幼儿普遍存在学习不主动的情况,很多家长反映在家的时候都要大人催着才做事。同样,在幼儿园,笔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而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就是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唯有游戏才是他们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论点。作为教师,要围绕游戏展开思路,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的数学活动不再呆板,“死教”与“活学”出现的效果是全然相反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也会出示一些教具、图片,也让幼儿动动手、摸一摸、数一数,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游戏。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是无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只有完全让幼儿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主导,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开展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本领。游戏的贯穿,不仅可以活跃课堂,也使得原本的师生关系大为改观。教师是幼儿的朋友,是他们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同样,也可以将这样的方法有效地使用在其他的知识掌握上。幼儿对知识的学习不是“填鸭子”,按照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真正掌握多少知识,恐怕没有人知道;在游戏形式下,教师“润物细无声”,不是“学习”的学习,才是幼儿所需要的。

三、将数学活动融入各种游戏中

幼儿园的游戏是丰富多彩的,角色游戏、智力游戏、娱乐游戏……在这些游戏活动中,都可以渗透数学活动[2]。例如在进行智力游戏“小狗找家”时,笔者首先出示了大、中、小三只狗;再请幼儿观察大、中、小三幢房子,通过观察、比较,幼儿知道了大狗住大房子、小狗住小房子,很快帮助三只小狗找到了合适的房子。通过这个游戏,在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了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开展体育游戏的时候,笔者也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活动内容,例如在进行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时,是发展幼儿听口令向指定方向走(跑)的能力,笔者引导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里,摸摸那里,摸一下滑梯或三下墙壁走(跑)回来。”幼儿听完口令,在发展走(跑)能力的同时,感知了五以内的数量。在幼儿喜欢的区域游戏中,笔者也将数学活动的内容渗透进去,数的概念必须要非常清晰才可以玩“菜场”“银行”等游戏,有时候看到他们掰着手指头在计算着,真的很可爱。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完全是在自主、愉悦的心情下进行的,对平时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复习,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结 语

新《纲要》的总则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础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游戏与数学活动的优化组合,正是符合了新《纲要》的要求,为教师更好地贯彻实施新《纲要》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萝卜宝宝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萝卜蹲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买萝卜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性能相差达32%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