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8-11-28 03:00相昆周桂花阿不力米提阿不都热西提孙芝梅
落叶果树 2018年6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林果果品

相昆,周桂花,阿不力米提·阿不都热西提,孙芝梅

(1.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2.新疆喀什地区园艺蚕桑特产技术推广中心;3.喀什地区林业局)

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助推新疆喀什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年5月中旬~6月下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林果专家会同喀什地区农林牧科学研究院(筹建)专家,对喀什地区11个县(市)的主要林果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林果业发展的因素,为今后林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1 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7年底,喀什地区林果种植总面积38.8万hm2。其中,枣13.6万hm2、核桃10.5万hm2、扁桃(巴旦姆)6.5万hm2、杏4.4万hm2、欧洲李(新梅)1.3万hm2,石榴0.6万hm2,葡萄0.5万hm2,成为新疆最大的特色果品生产基地。2017年林果结果面积34.4万hm2,其中红枣13.2万hm2、核桃9.3万hm2、扁桃4.9万hm2、杏4.4万hm2、欧洲李0.5万hm2,石榴0.6万hm2,葡萄0.5万hm2。果品产量达189.3万t,其中红枣68.6万t、核桃25.1万t、扁桃9.0万t、杏44.9万t、欧洲李4.7万t,石榴4.9万t,葡萄10.7万t,实现林果总产值107.6亿元,增加值64.5亿元。全地区主要林果树种生产情况见表1。

表1 喀什地区主要林果树种生产情况

2 林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林果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区内建设水平不均衡

不同区域和树种间建设质量差异大。总体看,现有林果基地建设存在“南强北弱”、“南优北差”的现象,果园缺株断行、园相不齐、密度不均、品种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结果期晚、单产低、品质差,影响林果业提质增效进程。核桃老产区扎343、温185、新新2号等新优品种面积偏少,新、老产区未嫁接的幼树和实生大树还占有一定比例。红枣品种杂、株间密、缺株断行、树形乱不丰产等现象严重。杏树面积和单位面积有效株数减少、管理滑坡现象严重,低产低效园多,树势弱,流胶病、食心虫等病虫害多,杏果商品性差,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极小。

以肥料为主的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林果规模大,田间管理任务重,特别是水肥需求量大、费用高,但肥水和病虫害防控为主的管理投入极其有限,且肥源不足、肥质差的问题尤为突出,造成果树生长缓慢、树势弱,产量低、品质差,还易遭受有害生物危害和灾害性自然天气影响,使产业发展呈现“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局面,林果业助农增收的巨大潜力难以显现和发挥。

标准化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林果多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和分散经营,果园机械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常规标准化技术措施难到位,高效优质示范园面积小。大田中有将近90%的果树实行果棉、果粮间作,农民对果树和间作物的主次关系认识不清,管理上突出间作物的施肥、浇水,使果树长期处于“蹭吃、蹭喝”和“吃不饱、喝不够、晒不好阳光和易染病虫害”的状态。尤其是红枣、核桃等的施肥、修剪、防病等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困难,造成皮皮枣、黑头枣和核桃空壳、瘪仁多。当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的迅速增长以及机械设备的普及,原有的不计劳动成本和复杂化的栽培技术已难以适应,实现简约化和高效栽培迫在眉睫。

2.2 林果科技支撑能力弱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这已成为制约林果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林果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主力量的乡镇林业站技术力量薄弱。全地区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万亩林果不到1人,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懂经营会管理的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影响技术服务和管理措施的规范落实。

林果技术服务队急需稳定壮大和提高素质。目前各县市服务队组建不到位、不规范,甚至部分县原有服务队已解散,现有服务队人员总量偏少、文化素质低、掌握技能差,对果农的传帮带作用有限。

作为林果业生产管理和受益主体的果农,对林果业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学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不强,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低,严重影响林果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缺乏有实力的加工、贮藏保鲜、运输龙头企业。现有40余家果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主要以分级、清洗、包装等粗加工和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和二次增值产品极少,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很低。大部分果品以“原字号”产品进入市场,果品清洗、分级、包装等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附加值不高,红枣、核桃、扁桃、石榴等特色优质果品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得不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全区实际年果品加工量不足4万t、贮藏保鲜7万t左右。企业收购果品融资难、程序复杂,信贷额度小、周期短,直接影响果品收购和再投资加工转化增值。

2.4 果品市场开拓滞后、品牌意识差、销售压力大

“喀什”系列果品销售渠道狭窄,内地大中城市连锁店和专买店尚待建设,网上销售规模扩张缓慢,外销运距长,鲜果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不足,特色林果产品还没有抢占市场形成产业优势。

林果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规模偏小,覆盖面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带头人闯市场,在实现果品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中作用不明显。

从近年果品销售情况看,主要果品(核桃、红枣)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各类果品卖果难问题凸显,销售形势严峻。

3 发展建议

3.1 改变栽培模式,调整品种结构

着力调优农业结构,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值。林果产业建园初期,可间作豌豆、万寿菊(图1)等矮秆作物。进入盛果期,不宜再间作,逐步引导农民退出间作种植,保证果品质量。

结合喀什当地实际情况,改变灰枣现有种植模式,株行距由1m×4m改为3m×4m,树高控制在3~4m。加强冬季修剪,扩大树冠,利用2~3年的时间,使树体达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减少每年夏季去枣头和摘心的工作量,节省劳动力和成本。

图1 枣园间作万寿菊

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利用喀什自然气候条件,发展一部分鲜食枣品种,调整枣制干品种和鲜食品种的比例,延长货架时间,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针对喀什地区核桃园过度郁闭、内膛空虚、坚果空壳率高等问题,结合冬季修剪,大力开展大树落头和疏大枝工作,解决郁闭核桃园的通风透光问题,提高单位面积核桃结果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提高果园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比例。如核桃园连续式深度开沟机和修剪设备的应用,可解决开沟施肥深度不够和核桃园通风透光性差的问题,可使666.7m2产量提高15%、空壳率降至7%以下。

3.2 适量发展部分适宜喀什地区的水果树种

根据喀什地区的气候特点,在稳定干果(核桃、红枣)栽培面积的基础上,适量发展部分适宜喀什地区的水果树种,丰富当地的林果资源。依托喀什地区农林牧科学研究院(筹建),进行葡萄、樱桃、石榴、桃等果树设施栽培的示范推广,满足市场需求。

在喀什地区农林牧科学研究院示范基地及周边县市示范推广苹果、桃、梨、葡萄、樱桃、石榴等优良水果品种和矮化栽培、沃土养根、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简化修剪、绿色控害等关键技术,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针对喀什地区冬季日光充足,雨雪雾霾天气少的特点,大力发展果树设施栽培。根据物候期差异,重点示范、推广部分水果(桃、樱桃、葡萄等)的促成栽培或延迟栽培,实现错峰上市,提高经济效益,并达到水果的周年供应。

3.3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成立喀什林果产业专家顾问团,加快启动实施技术培训工程,加强林果科技队伍和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护林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利用现有高等农业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培训教育资历型现代农民技术员,达到每百亩种植园有1名合格农民技术员,每千亩种植园有1名初级职称技术人员,每万亩种植园有1名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目标。

3.4 大力发展林果产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采用政府采购或农机补贴等方式,对标准化示范园、精品园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套一批脱皮机械,发展一批核桃青皮收集和综合利用加工网点,实现核桃青皮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大林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培育10家左右的林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入研究核桃、红枣等的有效成分和功能价值,开展核桃保健油、功能性脂肪酸、核桃优质蛋白、核桃医药保健产品、军工产品、航天器材用品的研究与开发,鼓励企业将高新技术用于林果产品加工,产出高档精品。

3.5 打造喀什地理标志品牌

全面建立种植模式标准化体系、采收标准、加工体系标准,推进全环节规范操作,建立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质量追溯体系。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销售市场、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技投入,配套质量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施林果品牌发展战略,借助央视推出的“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打造一批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推动喀什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加快市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发展贮运、连锁经营、产销对接、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方式,促进产销对接,扩大市场销售。支持主产区举办产品交易、展销等活动,搭建产业合作、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平台,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打造一批具有地理特色的区域知名品牌和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林果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林果的故事一串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