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8-11-28 11:27赵国勤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周报好作文真话

赵国勤

作文教学,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怎样让作文不再是苦差事,笔者认为应从“真”上下功夫。自从加入管建刚老师的工作室,一次次的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浮现脑际,我们的作文教学迫切需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作业,而是情感的释放,是心灵的交流,是与人交流、自我表达的需要。跟着管老师的一年半,我办了62期班级周报,周报上一篇篇源于生活的文章,总能消除我选稿、评讲的劳累,取而代之的是读文选稿的快乐。这主要是源于学生的作文不再是空洞的无聊的鸡肋,而是一幅幅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践行着“真”作文。

一、体验生活,找到宣泄点,解决写什么

学生怕写作文,源于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怕自己写的内容不是老师想要的,老师希望的又不是自己写在作文本上的。学生真的没什么可写吗?不是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泉,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学生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些在家长、老师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正是写作的最好材料。

生活中,父母吵架了,同学闹翻了,老师批评同学,餐厅就餐,养小动物,种肉养花,斗嘴打闹,评理诉苦,鸣冤抱屈,反思悔悟……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题材。教师要做的,只是唤醒学生,告诉学生捕捉内心最想表达的那股冲动,把它写下来,就是作文。教师利用每天的素材,让学生用三四行文字记录当天最想写下来的事。第二天利用课前5分钟欣赏学生真实的素材,当学生听到一篇篇吐槽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抗议值日组长检查过于苛刻,抱怨家长家庭作业布置太多的素材,学生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明白了作文可以那么鸡毛蒜皮,可以那么婆婆妈妈,可以那么自由宣泄,作文就是自我表達的需要。

开学第一天,学校东门拥挤不堪,学生写了:“下午4:00哪个地方人气爆棚?鲈乡小学东大门。我上了这么多年学了,这么大的场面也是头一回看到……”我出去听课,和数学老师换课了,有同学就吐槽开了“语文老师外出听课,所有课都由数学老师来上。……心里的惆怅,郁闷,无奈,蜂拥而至……真是晴天霹雳,手要写断了,我要死了,老师真是疯了。”

爸爸妈妈也成了学生抱怨的对象,一个学生写道:“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这个家庭早就破裂了。而它破裂的原因就是我那成天玩手机的爸爸。……我觉得你现在不是我的爸爸了,你是手机的爸爸了!”

每天的素材不再是苦差事,学生愿写,乐写,每天动笔写一写已成了学生的自觉。因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找到生活中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用自己的话记录生活中的自己认为的“大事”,学生就能找到写作的宝藏。

二、关注内心,抒发真情感,明白怎么写

有了丰富而真实的素材,学生该怎么自由表达,怎样写好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写作技巧、遣词造句、修辞运用固然可以为文章增色,但核心还是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班中的学生周一到周五用三到五行的文字记录当天最想写下来的事,即每日素材,素材会利用每天的课前5分钟进行点评。周末学生给班级周报写稿件(在素材中选取一件事写成作文),周末的稿件,教师周一会选出50%的文章敲上“初选录用”章,学生当天回家后进行修改,第二天教师再选其中的70%敲上“终选录用”章。终选录用的文章学生进行二次修改后将电子稿发给教师,教师将录用的文章整理、编辑、出版。终选录用的文章将出现在班级周报上。每周进行一次周报评讲。从初选录用到终选录用,从上周报到周报评奖,不管是欣赏环节,还是挑刺训练,我始终将表达真情实感放在首位。说老师“坏话”,给班主任提意见,爆料同学小秘密,取笑家长“无知”,拒买韩国食品,怒骂美国是“狐狸国”,一篇篇表达学生真实想法的文章发表在周报上,学生渐渐领悟到作文并不需要那么高大上。通过一次次的评讲课,明白了写好作文并不难,好作文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以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可以没有诗句典故,只要把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表达的情感写出来,就是好作文。写作—投稿—修改—发表—评讲—再写作,在这样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学生怎么写的问题迎刃而解,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三、巧妙引导,待以真诚,激活内动力

学生的作文表达了真情实感,真话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取笑同学,用语言攻击同学,同学之间进行口水战……对这种情况如果视而不见,学生带有攻击性的真话作文可能会有蔓延之势,但是一味地禁止,会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写作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马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只要老师不看着绝不写一个字,课后又玩得不见人影。他经常成为同学们写作的对象,“马特慢”“马蜗牛”“马小气”,都是同学们送他的“雅号”,尽管学生写的都是真实的,其中却不无取笑。马同学写了素材:“今天体育课上,唐老师说我是马特慢。大家就不再叫我名字了,一直叫我马特慢。我一直说我不是马特慢,可一点都没用。放学了,他们依然叫我马特慢。这‘马特慢跟我没完没了了。”我用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与理解,首先肯定学生敢写真话,帮同学指出缺点。而后让同学一起读读马同学的素材,换位思考:如果同学这么说你,你心里会怎么想?最后让学生讨论:怎么样的建议同学容易接受?怎样的作文才是真作文?在当天的素材写作中有6位同学记录了这件事。其中一位同学写:“今天赵老师读了马同学的素材,我们平时一直取笑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帮助他。其实马同学也没那么讨厌,教室里如果没有他,我们会少很多欢乐……”课前的素材点评读了这篇素材,并和全体学生约稿,班级作文周报将出一期专刊《夸夸我的同桌》。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过激语言,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老师的真诚以待,引导学生明白真话作文不是伤人作文,真话有底线,那就是不伤人自尊。老师的真诚,换取了学生信任,激活学生想写作文,敢写作文的内在动力。

说真话,抒真情,表达真性情,秀出真自我,作文教学从保护学生的童真开始,真心换真情,真诚以待。“真”,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周报好作文真话
画与理
一样的周报
画与理
讲真话使人健康
画与理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