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史证题的特点与写作建议

2018-11-30 02:44王慧敏胡倩倩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8年7期
关键词:论题史实史料

王慧敏 胡倩倩

近年来,历史史证题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种题型因构思巧妙、表现形式多样而深受命题者青睐。而对考生而言,这种题型的开放性和理论观点的前瞻性使考生得分普遍偏低。本文试从历史史证题的基本特点、得分偏低原因和写作建议方面加以论述,希望能给今后高三历史教学和考生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借鉴。

一、历史史证题的特点

1.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面广

根据目前历史学界的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生需要将材料观点与欧洲封建制度瓦解、法国大革命以及欧美所尝试的代议制度等相联系,故该题考查时空观念;考生需要提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故该题考查史料实证;考生需要结合材料观点,辨识适用性,故该题考查历史解释。考生通过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回顾,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意识,故该题考查家国情怀。

2.强化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高考历史史证题综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历史史证题多采用原始资料,材料中包含许多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因而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充分获取有效信息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则要求考生能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解历史材料,或运用获取到的有效信息去分析说明历史现象,有层次、有条理地论证历史结论。

3.试题融入一定的学术成果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者把当代学术界的一些学术观点、研究成果融入到了高考历史试题中。

【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冲击—反应模式的主要观点是,自19世纪以来,西方严重冲击着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国则在此冲击下而作出反应。命题人巧妙地把这一模式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知识点相结合,既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4.试题倡导开放探究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从这道史证题的问题设置上说,史证题区别于一般的材料解析题,设问没有明确主题,没有明确限定条件,要求考生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试题结论上说,也没有标准答案。

二、学生史证题得分偏低原因

1.考生难以提出准确、科学的论点

解答史证题时,提出合理观点是得分的第一步。而高考中没能做好这第一步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试题难度较大,部分考生没有理解材料主旨;另一种是考生虽然提出了观点,但是所提观点与材料关联度不高。

2.论证缺乏条理性、层次性和完整性

有的考生虽然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提出了准确的观点,但在论述时出现了种种漏洞。如命题人要求考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部分考生却忽视了这一要求,运用了中国史的部分史实,导致无法得分;还有的考生只简单堆砌史实,论据之间跳跃性大,与论点缺乏关联;等等。

三、写作建议

1.掌握历史史证题的解题技巧

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写历史小论文时首先要确立观点,有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有的需要根据材料自拟观点。(2)联系知识,遴选史实。几乎所有的史证题都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这就意味着考生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史实,所以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典型、有针对性的史实,力求论证充分。(3)谋篇布局,史论结合,下笔成文。历史小论文的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结论。由于字数限制,分论点不宜过多,但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阐述。

2.语言精练,科学表述

在解答这类试题时要用历史学科语言和专业术语表述,不要用文学语言和口头语,更不要滥用带有文学色彩的修饰性语言。论述时语言要精练,但不可像答简答题那样只答要点。

3.长期推进,分层实施

答好历史史证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分层实施,长期推进。以史料实证意识为例,能够围绕特定问题选择、组织史料,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史料实证意识的初步水平;能辨析作者意图,并将其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有效证据,这是史料实证意识的较高水平;如果还能分析、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论证,并以此建构自己的观点,这就属于史料实证意识的高水平了。这一培育过程是长期而艰巨的。

猜你喜欢
论题史实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最佳辩手请出题(二)
最佳辩手请出题(一)
最佳辩手请出题(四)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史学素养视域下“三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不该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