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

2018-11-30 02:43黄一静
关键词:心理弹性认知

黄一静

【摘 要】论文研究了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在受挫体验后的认知偏向,利用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苏师范大学中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心理弹性水平分为高心理弹性组与低心理弹性组,对比分析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在受挫前后的认知偏向。结果显示低心理弹性组的学生在经过受挫体验后,其对积极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更长,由此得出当大学生受到挫折后,高心理弹性的学生在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积极信息的选择。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cognitive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levels after experiencing the frustrations.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0 students i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igh resilience group and low resilience group, and the cognitive bia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levels after experiencing the frustration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in low resilience group had longer average reaction time to positive emotional faces after experiencing frustr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when college students are frustrated, students with high resilienc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oice of positive information in their choice process.

【关键词】受挫情境;心理弹性;认知

【Keywords】frustrated situa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congtive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105-03

1 引言

從心理学角度讲,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主要是指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悲伤、逆境、威胁等重大生活压力下,其自身具备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大学生在受挫情境下,产生的反弹能力[1]。大学生在受挫情境下产生的心理弹性,主要是通过其本身对于负面事件认知产生的,由于不同个体对外界环境压力的认知情况不同,研究人员应从大学生的个体认知情况入手,对其具有的心理弹性进行分析。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于2017年5月随机从江苏师范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名,并采用李奕慧等人在2017年修订的《大学生受挫情境下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中的心理弹性量表对上述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246份,有效回收率为82%。同时,参照心理弹性得分标准,从这些学生中选取50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分别作为高心理弹性组与低心理弹性组。此外,在实验测试中,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且学生的视力情况处于正常水平。

2.2 测量工具

采用李奕慧等人在2017年修订的《大学生受挫情境下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中的心理弹性量表,通过三维度分析法,对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及乐观性进行检测,并使用五级计分方法,对学生心理弹性水平进行检测,学生得到的分数越高,就表示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利用这一方法,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测量,均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与效用。

2.3 实验材料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实验材料主要是词汇与图片。其中,词汇主要是从“现代汉语双字形容词感情信息评定库”中选择的词汇,并以词汇本身具有的愉悦性、激动性、优势性及熟悉性四种特性为基准,分别选择了30个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并且,再从中随机选择15个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作为学生受挫前实验中使用的词汇;再从中随机选择15个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作为学生受挫后实验中使用的词汇。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选择的图片,是从国际标准化图片库中进行挑选的,用来表达人们情绪的一些图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实验人员共选择了表示人们积极情绪图片与消极情绪图片各30张,并使这些情绪图片能够两两进行配对,采用“积极—消极”或“消极—积极”的方式,共分为30组,其中15组用于学生受挫前实验,另外15组用于受挫后实验。

2.4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选择性注意实验;二是短时记忆再认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环境相同,都是在学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在大学生受挫前进行两个实验的测量;之后,让大学生进行受挫体验,再对其进行两个实验测量,并对比学生在受挫前后的心理弹性的变化情况。在设计注意偏向实验的过程中,采用点探测范的方式,对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学生体验受挫前后的注意偏向特点进行测试。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材料都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且计算机的分辨率是相同的。实验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练习,使其了解实验操作的大致流程;其次,在学生受挫前,让学生注意选择图片30次;最后,是学生体验受挫经历,再选择图片30次。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20min的时间。在记忆偏向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其实验环境与注意偏向实验相同,实验中的变量为词汇的类型,使用的词汇主要包括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两个方面。在该实验的过程中,所有词汇都在分辨率相同的计算机上呈现出来。学生主要参与两个部分:一是在自然状态下学生对词汇的短时记忆30次;二是在受挫后,学生对词汇在此进行短时记忆30次。

2.5 统计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SPSS19.0的标准,对实验中的数据样本进行检验,从而对比出不同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在实验前后对不同属性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验前后对不同词汇的平均反应情况[2]。检验标准为α=0.05。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受挫前后选择不同属性情绪面孔图片的平均反应时长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心理弹性组的大学生在受挫体验前后,高心理弹性组在受挫前后对积极情绪面孔与消极情绪面孔的选择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低心理弹性组在受挫前后对积极情绪面孔与消极情绪面孔的选择,其平均反应时长有所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受挫体验后,高低心理弹性组对积极情绪面孔图片和消极情绪面孔图片的平均反应时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说明了低心理弹性组的学生在经过受挫体验后,与高心理弹性组的同学相比,其对积极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更长,而对消极情绪面孔的平均反应时间较短。如表1所示,为不同心理弹性组学生受挫体验前后对积极与消极情绪面孔图片的平均反映时长。

3.2 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受挫前后对不同属性词汇载入平均反应时长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受挫体验前,高心理弹性学生对积极词汇的再认平均反应时长要少于学生对消极词汇的再认平均反应时长。同时,针对消极词汇不同心理弹性学生的平均反应时长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受挫体验后,高心理弹性学生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长要少于低心理弹性学生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长。受挫体验后,高心理弹性组对消极词汇的反应时长要长于低心理弹性组在受挫后对消极词汇的反映时长,具体如表2所示。

4 讨论

4.1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心理弹性的大学生对不同属性图片的选择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对消极情绪图片的反映时长长于积极情绪图片的反应时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证明,积极情绪的图片对学生来说更能够引起其注意,证明学生自身的语言、记忆与思维上更偏向于积极内容的选择[4]。在经过受挫体验后,心理弹性较高的学生在选择积极情绪负面图片的过程中,其反映时长要少于心理弹性低的学生,证明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更能够具有稳定的心理及乐观的情绪。

4.2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记忆偏向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受挫体验前,高心理弹性组对积极词汇的再认情况好于低心理彈性组的同学,证明了心理弹性属于人的一种特质,并对个人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对于高心理弹性的学生来说,大都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对高心理弹性的积极词汇给予了更多的注意;而针对低心理弹性的学生,其在认识词汇的过程中更容易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且其恢复好情绪的能力较差[5]。换言之,心理弹性也是个人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杜阳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36(06):468.

【2】胡雯.积极取向的大学生妒忌心理研究——大学生妒忌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J].教育观察,2018,7(05):26-28.

【3】杨晓玲,罗娟,徐佳,等.大数据时代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8,16(01):56-58.

【4】李奕慧,刘小珍,邱玥,等.大学生受挫情境下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2):208-211.

【5】黄洁,张慧勇,商士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06):813-818.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认知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