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口语教学创新实践

2018-11-30 09:19马红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文化传承口语教学

马红梅

[摘 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与传统文化接轨,其教学设计具有独特视角。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文化传承活动中历练口语能力,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想历练。教师应不断创设文化传承活动,丰富口语教学契机;整合文化传承资源,明确口语教学目标;营造文化传承氛围,创新口语教学方式;接轨文化传承思维,拓宽口语教学的训练空间。

[关键词]口语教学;文化传承;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3-0005-0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口语交际契机。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涉及不少文化传承内容,这无疑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根据文化传承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口语交际机会,势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创设文化传承活动,丰富口语教学契机

中华文化资源丰富,学生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触到文化要素。传统节日、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祭祀文化等,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教师要结合教材学习内容,结合当地文化活动特点,发动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之中,展开多层次的口语交际学习,学生会在感知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发动学生参与社会层面举办的文化传承活动,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的视野。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可以自由创设文化传承活动,教师不妨借助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一课,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题目展开解析,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活动:关于炼字炼句的故事还有很多,查阅相关材料,给大家现场列举一个讲述出来。学生拿到训练任务后,积极查阅教辅材料,自发展开讨论,很快就找到了一些故事素材。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积极发言。“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中间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先给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一顾;东坡再次给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依然不为所动。东坡有些急了,小妹不慌不忙给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良久,暗暗叫绝……”

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讲故事的口语交际活动,学生非常珍视这个机会,积极搜集故事素材,并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其口语能力在潜滋暗长,训练收到了奇效。这样的展示不仅有趣味性,也有文化色彩。

二、整合文化传承资源,明确口语教学目标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还比较单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比较肤浅。教师要利用多种信息搜集渠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并巧妙地将口语交际活

动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在观察、讨论、对话、走访、调查、分析中形成口语能力。如果有可能,不妨让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信息的搜集,这样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感知机会,并在演讲、讲述、谈话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嫦娥奔月》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口语训练时,充分观照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愿望。今天我们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已经将探测车送上了月球,关于“嫦娥”系列探测器方面的信息你知道多少呢?不妨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一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快速行动起来,查阅相关材料,进入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多种信息不断汇集。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信息。“我国研制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已经开始对月球进行实地探测,早在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便成功发射了,紧接着,‘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也陆续升空,以后还有四号、五号、六号探测器陆续登场,展现我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性……”教师对学生口语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式评价,课堂交流气氛浓郁起来。

教师引领学生搜集讲述“嫦娥”探测器方面的内容,虽然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太多距离,但从学生的展示可以看出,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充满自豪感的。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文化建设有了更多感知。

三、营造文化传承氛围,创新口语教学方式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更离不开生活实践,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不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如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和社会之中,展开文化方面的走访调查、案例分析,或者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街头宣传、入户调查、随机采访、推介新规等,这些都是最为现实的口语交际活动,而且与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联,对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帮助。

《黄山奇松》介绍了黄山的特殊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建立深刻认知。课堂进入讨论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图片信息,并给出口语训练内容:这些都是黄山松树的照片,任选一张照片,对其中的奇松进行口头描绘,不妨借助作者的描绘方法,看谁描绘得更精彩。学生听说要进行展示比赛,自然有了参与热情,纷纷挑选照片,并开始遣词造句。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他们的个性问题给出具体指导。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有学生这样描绘:“这张照片上的松树应该是黄山的迎客松,树形姿态优雅,长势旺盛,具有极强的精气神,像卫兵,也像礼仪小姐……”有学生说:“这棵应该是送客松,枝干弯曲,上方却有较长的枝条伸出来,好像是为客人引路的……”教师现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出评价分数,课堂口语交际互动高潮迭起。

教师为学生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口头介绍松树的照片,学生有了课文学习经历,对黄山松有了一定的认知,其介绍自然有了依据。特别是引入比赛内容,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激发动力,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接轨文化传承思维,拓宽口语教学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有拓展意识,接轨文化传承展开教学考量,为学生提供更深远的口语交际契机。家庭调查、家长对话、故事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课堂演绎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机会,在具体展开时,也能够广泛渗透文化传承的相关内容,甚至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展开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少年王冕》不仅介绍了王冕喜欢读书绘画,还特别赞颂了孝道,这孝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以此作为设计借鉴,为学生布设了口语训练任务:我们身边有许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回家之后,实地走访调查一番,筛选身边最真实的孝道案例,以口述的形式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大多比较生疏,平时关注不多,自然需要深入到社会之中才能有所了解。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调查搜集任务。在课堂展示时,有些学生讲述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爸爸就是一个大孝子,不是我自夸,周围邻居都这样说。五年前,奶奶得了脑溢血,虽然治疗很及时,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我爸爸虽然有兄妹五人,但照顾奶奶的责任全让爸爸一个人包了,端屎端尿,喂饭翻身,爸爸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五年如一日……”教师组织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点评,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性。

口语是一门艺術,口语训练需要讲究技巧,教师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引导,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感悟,其训练效果也更为突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多重观照意识,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启动点,确保教学的顺利推进。中华文化无所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口语教学有诸多联系,以此作为口语教学的突破口,势必能够形成更为丰富的教学激发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文化传承口语教学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