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个抓心的“场”

2018-11-30 09:27谢芳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

谢芳丽

〔摘要〕本文基于实际调查数据,从总体情况、生活状况、环境安全感、自信心理、交友状况、学习适应性、兴趣和期待七个方面分析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干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1-0058-04

近年来,众多学者及各界人士都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17年9月,我校为深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申请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研究”市级研究课题。旨在梳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从11月起,我们先后对怀宁县平山镇中心学校及下辖完小1~6年级学生进行了首次调查问卷。以下,是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具体分析。

一、调查目标

1.通过平山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各项因素。

2.为后期形成干预、疏导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策略提供调查依据。

3.为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供家教水平提供数据论证。

二、调查时间

2017年11月8日~11月30日

三、调查对象

平山镇中心学校及下辖完小1~6年级学生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抽样调查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对全镇中心学校及下辖完小1~6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内容共计25题,其中1~22题为单选题,23~25为多选题。分别从总体情况、生活状况、环境安全感、自信心理、交友状况、学习适应性、兴趣和期待七个方面进行设计。

六、调查结果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841份,回收问卷841份,其中,有效问卷839份,无效问卷2份。

数据显示,我校男女生总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50.66%和49.34%,男女生人数没有太大悬殊,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侧重点,除了关注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要关注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心理健康状况。

(二)生活状况

1.留守儿童人数及生活现状

我校留守儿童人数达总人数的95.11%,其中与祖代一起生活的占92.49%。与此相关的,现阶段留守儿童被溺爱的占81.41%,只有极少数孩子认为,与他们同住的人对他们不好。93.92%的孩子认为,他们现阶段的生活状况比父母在身边时好或与父母在身边时差不多。

2.与亲子相关的信息

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占52.80%,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超过一年的占47.09%(0.12%弃选)。

在与父母的联系方面,超99%的亲子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联系,只有0.83%的孩子与父母基本没有联系,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有个别孩子的父母在离异后基本不与孩子联系。75.92%的孩子与父母的联系方式为手机通话,20.98%的家庭会选择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联络,3.10%的家庭选择了其他的方式进行联系。

在亲子关系方面,65.32%的孩子很想念父母,18.95%的孩子經常想念父母,15.73%的孩子很少或不想念父母。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没有一般儿童强烈。

通过对猫山小学和大洼小学高年级男女生对与父母相关题的选项分布情况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女孩比男孩更想念父母、女孩比男孩更乐意与父母视频联系、女孩比男孩与父母更亲近。

3.环境安全感

12.2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过欺负或伤害,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孩子所认为的“欺负”来源于他们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矛盾以及争吵等。而对于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和欺负的归因,12.87%的孩子认为是父母不在身边没人保护,18.12%的孩子认为是自己胆小怕事造成的,30.51%的孩子认为是别人故意的,只有37.90%的孩子认为是其他原因。

在班级环境安全感方面,74.49%的孩子感觉很喜爱所在班级,22.41%的孩子感觉一般般,3.1%的孩子不喜欢所在班级。再抽样统计猫山小学和大洼小学的高年级男女生对班级的喜爱程度,发现:猫山小学的孩子对班级的不喜爱程度要低于大洼小学,再分析统计两校高年级的同住情况,猫山小学与父母同住的男女生分别为总人数的40%和41.7%,大洼小学与父母同住的男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5%和5.6%,可以看出,与父母同住的孩子在环境安全感上会优于留守儿童。而在性别方面,两校学生环境安全感无明显差异。

4.自信心理

67.46%的孩子对集体活动持积极态度,21.81%的学生持被动感受,10.7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48.63%的孩子在公共场合说话会感觉紧张害怕,36.71%的孩子感觉轻松自如,14.54%的孩子不敢说;50.66%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寻求他人帮助,42.19%的孩子会自己想办法解决,5.95%的孩子不知所措,1.19%的孩子会怨天尤人;79.5%的孩子平时心情是开心愉快的,16.09%的孩子会闷闷不乐,4.41%的孩子感到烦躁不安。

通过对猫山小学和大洼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平时心情状况抽样统计,得出:女生的情绪愉悦感高于男生,对集体活动持积极的态度略高于男生。

5.交友状况

数据显示,只有3.34%的孩子几乎没有朋友,92.62%的孩子好友的对象为同学,以师长和网友为交友对象的分别占3.69%、3.69%;87.6%的孩子愿意与人分享想说的话,12.40%的孩子选择闷在心里;在处理与人发生矛盾方式上,55.40%的孩子会寻求帮助,21.33%的孩子选择忍让。11.44%的孩子选择争吵打架,11.32%的孩子选择不予理睬。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孩子更倾向于寻求帮助,但一年级学生选择争吵打架(12.8%)的比二年级(8%)的要多;高年级的孩子会更多地选择忍让,但觉得委屈。

6.学习适应性

74.14%的孩子对目前自己的学习状况感觉满意或比较满意,22.53%的孩子感觉不满意,3.34%感觉无所谓。个别访谈发现,有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对孩子一味放纵,导致孩子对自我要求降低,对学习感到无所谓。35.04%的孩子觉得目前学习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23.84%的孩子认为学习不满意来源于父母的看法,26.82%的孩子认为自己还可以更好,14.3%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7.兴趣和期待

55.54%的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一起生活,35.28%的孩子愿意和祖辈一起生活,4.29%愿意和兄弟姐妹生活,4.89%希望和同学生活;52.68%的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43.03%的孩子认为有父母的陪伴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上,71.16%的孩子会找朋友活动,44.82%选择在家看书学习,34.21%会选择看电视或上网;对于喜欢的学习方式,47.08%的孩子喜欢家长陪伴,40.41%希望有老师的辅导,43.74%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36.71%喜欢独自学习,16.45%喜欢上网学习。

从表2可以看出,各年级对于喜欢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但在独自学习和上网学习上,一年级明显低于其他年级,高年级学生对于家长陪伴的学习方式倾向略低于低年级学生。

七、调查结论

此次问卷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相关共性问题,找出普遍原因,为课题组后期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在调查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问题、特殊问题、个别问题也需要课题组成员探讨并制定相关策略,从此次调查中,得出以下结论:

(一)改变养护方式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年迈的祖父辈,从临时监护人的监护状况来说,存在隔代、溺爱、文化观差异等众多不利因素,在不能改变监护状态的情况下,怎样提高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从而保证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改变老一辈人的养护方式,值得课题组成员深思和研究。

(二)阶段性教育十分必要

不同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在很多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需要我们的研究能分阶段进行,例如,低年级偏向于建立自尊和自信,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从调查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适应力较好,但是还有部分留守儿童适应性较差,怎么去提高他们的适应力,在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的情况下,也能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而高年级偏向于建立勤奋感和角色同一性以及正确认识青春期。从问卷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对于学习认知是正确的、积极的,但仍有少数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比较颓废,如何培养中高年级“学困生”的积极学习心态,让他们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克服祖辈溺爱、放任等消极因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扩宽交友面利于发展

我校留守儿童交友对象比较单一,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孩子的交往对象仅局限于本班或者本年级。狭窄的交际面会限制他们对学习、事物的看法,应鼓励留守儿童跨年级交往,让他们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识从单一的横向对比迈向横、纵两个方向对比,扩展认知。

(四)提升亲子关系是前提

我校地处农村,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方式还非常单一,受祖辈文化较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进行在城市已往非常普遍的视频聊天。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在无法改变祖辈文化的前提下,提高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联系,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八、干预建议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疑虑、主动性与内疚、勤奋与自卑、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亲密和孤独、创造力与自我关注、完善与绝望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都是在儿童期完成的,都与家庭教育有关。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困扰,以及一些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针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心育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指导家庭教育

1.促进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促进家长教育观的改变,能从源头上改变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达到学校教育无法达到的效果。

2.丰富亲子联系内容,保障亲子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做到每星期至少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应指导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指导家长多使用互联网,让孩子除了可以听到父母的声音,还可以看到父母,弥补没有父母陪伴的缺失。我们在访谈中就发现,许多家长为学生购置了电话手表,家中也安装了网络。经常与父母视频聊天的孩子,在自信心、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要优于从不与父母视频的孩子。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引家庭教育迈向正确的方向。推广各班建立班级微信或qq群,提高互联网的使用率,方便外出务工的家长和学校、特别是孩子的班主任经常保持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动态。经常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心育知识,促进家长更新观念、提升家教水平。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1.丰富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等不良情绪。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2.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

3.联合社区进行宣教。充分与政府对接,了解辖区内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通过家访、网络联系、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交流,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指导假期“以身作则”地对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为家长在家期间和孩子的沟通提供科学的建议。

有句话说得好,“每朵乌云都镶着金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但,“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心育工作途径将更加宽广,相信在我们的积极探索之下,农村留守儿童心育也可以“镶上金边”。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平山镇中心学校,安庆,2461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回头潮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Units 13—14解题分析